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枳椇子

枳椇子

枳椇子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3470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药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五届全国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中医药与民族医药专题分会场、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等;枳椇子的相关文献由556位作者贡献,包括嵇扬、张洪、钟赣生等。

枳椇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3470 占比:99.74%

总计:53612篇

枳椇子—发文趋势图

枳椇子

-研究学者

  • 嵇扬
  • 张洪
  • 钟赣生
  • 陈绍红
  • 文为
  • 柳海艳
  • 孙印石
  • 张德志
  • 李志满
  • 曾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婷婷; 刘西梅
    • 摘要: 以葛根、葛花、枳椇子为主要材料,配以栀子、酸枣仁、枸杞、金银花、冰糖制成复方醒酒茶。采用感官评价法优化配方组成,通过复方醒酒茶对小鼠醉酒潜伏期和睡眠维持时间的影响及小鼠乙醇急性中毒试验对解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按最佳配方制备的茶饮颜色黄嫩明亮,气味纯正清香,味道醇厚。茶饮存放24 h,颜色仍然鲜亮,没有浑浊、沉淀及乳凝物,72 h没有异味,不会散袋。茶饮储藏6个月,袋封完好,内容物不粘连、没有虫蛀、霉变及异味,口感未打折。解酒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延长小鼠醉酒潜伏期,缩短睡眠维持时间,提高乙醇致小鼠急性中毒的存活率。
    • 王育红; 贾新彦; 孙瑞林; 马娇豪
    • 摘要: 枳椇子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在保健食品、调味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黄酮类物质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综述了目前枳椇子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深入开发利用枳椇子资源提供支持。
    • 魏爽; 付强; 李冀; 郝峰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葛花-枳椇子药对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在线数据库检索并获取葛花-枳椇子的活性成分及各成分对应的作用靶点,再根据ADME筛选出合适的中药活性组分。通过检索GeneCards、OMIM、TTD、DRUGBANK、DisGeNET、CTD、PharmGkb及DiGSeE数据库,获得ALD相关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提取后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构建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获取葛花-枳椇子治疗ALD的核心作用靶点,再利用DAVID在线工具对核心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最后构建“化学成分-核心靶点-关键通路”的多层次网络关联图。结果:共筛选出葛花-枳椇子药对活性成分23个,潜在靶点222个,ALD的相关潜在靶点1523个,药物-疾病的交集靶基因131个,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豆甾醇等,核心靶点有APP、NTRK1、TP53、EGFR、CUL3、XPO1、ESR1、MCM2、UBC、FN1、CDK2、HSP90AA1、COPS5、RNF2、MYC、CUL7、SIRT7、GRB2、CUL1、CAND1等,涉及624个生物学过程、111种分子功能、72个细胞组分、123条信号通路,作用机制可能与癌症通路、乙型肝炎、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揭示了葛花-枳椇子药对治疗ALD的“多靶点-多通路-多作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验证该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也为临床推广、运用葛花-枳椇子药对治疗ALD提供科学依据。
    • 李志满; 臧爱梅; 沙纪越; 李珊珊; 孙印石
    • 摘要: 目的:研究西洋参枳椇子组合物对酒精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ICR小鼠适应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洋参枳椇子组合物(Ⅰ,Ⅱ,Ⅲ)组。对小鼠连续灌胃西洋参枳椇子组合物(100 mg/kg·bw)14 d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在24 h内灌胃3次酒精(5 g/kg)诱导肝损伤。末次给予酒精6 h后,处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AST、ALT活力及TG含量,检测肝脏中GSH-Px、SOD活力及GSH和MDA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变化,利用蛋白印记方法检测肝组织中p-ERK、p-JNK和p-P3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小鼠比较,西洋参枳椇子组合物能够明显降低由急性酒精摄入引起的血清中AST、ALT活力升高(P<0.05),降低血清中TG水平(P<0.05)和肝组织中MDA含量(P<0.01),提高肝组织中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力(P<0.01),且升高肝组织中GSH水平(P<0.01)。病理切片观察表明,模型组以出现脂肪滴为变性为主,部分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各给药组对小鼠肝脏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改善作用,西洋参枳椇子组合物极显著抑制p-ERK、p-JNK和p-P38表达(P<0.01),抑制肝细胞凋亡。结论:西洋参枳椇子组合物对急性酒精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较好的预防保护作用。
    • 陈家明; 焦春伟; 梁慧嘉; 钟静; 谢意珍
    • 摘要: 该研究探讨了姜黄植物饮料(以下简称“姜黄饮”)对KM小鼠的解酒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构建高浓度酒精致小鼠醉酒模型,通过小鼠防醉试验行为学变化、醉酒小鼠血液乙醇浓度、体内乙醇代谢关键酶的含量或活性及胃肠组织的变化,评价姜黄饮对小鼠的解酒作用。结果显示,姜黄饮高剂量组醉酒潜伏期为235.00 min,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延长(p<0.05);醒酒时间为232.00 min,与模型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血液乙醇含量为4.21 mg/mL,与模型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活力分别为3.74 U/mg prot和8.36 U/mg prot,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辅酶Ⅰ和还原型辅酶Ⅰ含量分别为0.08 nmol/mg prot和0.39 U/mg prot,NADH/NAD+比值与模型组相比极显著提高(p<0.01);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分别为78.51 pg/mg和1341.00 pg/mg,与模型组相比极显著提高(p<0.01)。胃部、肠组织观察和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姜黄饮低、高剂量组可减轻乙醇对小鼠肠道引起的损伤,减少小鼠肠道出血和水肿。上述结果表明,姜黄饮对醉酒小鼠有明显的解酒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强机体乙醇代谢路径关键酶及抗氧化酶的活性,加快体内乙醇代谢速度,保护肝脏及胃肠道有关。
    • 倪以宇; 赵大庆; 倪伟锋; 曾婧; 白竹林; 王思明
    • 摘要: 以葛根-枳椇子为主要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混合发酵,目的是为了研究发酵前后药物对解酒护肝功效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对黄酮含量和醉酒醒酒时间运用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做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pH 7,总接种量2%(质量分数),接种比例(体积比)2∶1,发酵时间36 h;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通过评价小鼠血清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肝脏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下混合发酵的葛根-枳椇子发酵前后的解酒功效。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混合发酵的葛根-枳椇子药对的提取液可以明显提高黄酮含量,延长醉酒潜伏时间、缩短翻正反射恢复时间、降低造模小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及AST、ALT的活力,提高抗氧化酶SOD活力且效果优于发酵前的提取液。研究证实,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混合发酵可以提高葛根-枳椇子药对的抗氧化活性,增强解酒效果,且效果优于未发酵的药物,都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吾斯曼·艾海提; 艾则孜江·艾尔肯
    • 摘要: 目的探讨枳椇子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枳椇子的活性成分,构建活性成分库。利用GeneCards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取肝纤维化的潜在靶点,利用Venny平台与枳椇子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并根据节点度值筛选得到核心成分。将共有靶点导入String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根据节点度值筛选得核心靶点;采用R语言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活性成分7个,对应靶点183个,与肝纤维化共同靶点166个;枳椇子中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等6个成分为抗肝纤维化的核心成分;PPI网络分析得到AKT1,JUN,MAPK3等10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金属离子应答、药物应答及化学刺激细胞应答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等信号通路。结论枳椇子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及柚皮素等多种成分,作用于AKT1,JUN及MAPK3等多个靶点,通过TNF、IL-17及AGE-RAGE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 吴名草; 郁星; 沈旭丹; 蒋文浩; 钱和
    • 摘要: 研究了葛根枳椇子植物饮料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一次性灌胃50%酒精的方法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及肝组织形态,评价葛根枳椇子植物饮料的肝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枳椇子植物饮料中剂量组的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至(19.17±6.22)U/L、(14.81±4.61)U/L、(4.77±0.33)mmol/L、(1.92±0.24)mmol//L、(0.22±0.09)mmol/L,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活性明显升高,丙二醇含量显著降低至(0.80±0.09)nmol/mg pro。葛根枳椇子植物饮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减轻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结果表明,葛根枳椇子植物饮料对小鼠急性酒精暴露后的肝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康林芝; 刘诗琦; 李政元; 黄俊豪; 雷诗琪
    • 摘要: 枳椇子为鼠李科拐枣属植物,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资源.枳椇子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脂肪酸、皂苷和糖苷类等主要功能成分,具有保肝、解酒、抗肿瘤和防癌治癌等药理功效,目前枳椇子在保健食品、调味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为此对枳椇子的功能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进行了综述,为合理开发利用枳椇子提供参考.
    • 何福林; 刘俊阳; 丁冬晴; 申懿玲; 邵金华
    • 摘要: 以枳椇子出油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探究了超声波提取枳椇子油的最佳工艺,并分析了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为35°C,超声时间为150 s,液料比为12 mL/g,此条件下的出油率为8.42%,其的酸值、过氧化值、碘值、相对密度、折光指数分别为1.04 mgKOH/g、1.27 mmol/kg、174 gI/100 g、0.9053、1.4825(20°C),色泽为淡黄色,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经GC-MS分析:枳椇子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油酸和亚麻酸等混合占比78.84%,棕榈酸占比13.99%,硬脂酸占比7.17%,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是一种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自然植物资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