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杀菌效果

杀菌效果

杀菌效果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4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药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8篇、会议论文113篇、专利文献129155篇;相关期刊545种,包括中国医药导报、渔业致富指南、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94种,包括2015年全国功率超声学术会议、2015(第六届)电力行业化学专业技术交流会、第十一届北京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新思想 新观点 新方法”论坛等;杀菌效果的相关文献由3137位作者贡献,包括徐燕、林军明、谈智等。

杀菌效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8 占比:0.82%

会议论文>

论文:113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29155 占比:99.09%

总计:130336篇

杀菌效果—发文趋势图

杀菌效果

-研究学者

  • 徐燕
  • 林军明
  • 谈智
  • 魏兰芬
  • 赵勇
  • 陈越英
  • 苏伟东
  • 朱一凡
  • 邓金花
  • 宋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金敏; 高绪娜; 桑瑞新; 宫本芝; 徐海燕; 谷巍; 郝木强; 兰江华; 王红
    • 摘要: 【目的】探索噬菌体作为控制养殖环境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新手段。【方法】本研究进行了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相应指标评估。通过双层平板法从养殖环境中分离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裂解性噬菌体。通过电镜及酶切鉴定、温度及酸碱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及其在模拟环境中的杀菌效果对该噬菌体进行综合性评估。【结果】分离得到的噬菌体具有正多面体的头部和细而长的尾部结构,头部直径约98 nm,尾部长约123 nm,结合酶切鉴定结果初步判定该噬菌体为肌尾科双链DNA噬菌体。该噬菌体的温度耐受范围为37~50°C;酸碱耐受范围为pH 3.0~11.0。当感染复数为0.00001时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该噬菌体潜伏期为20~40 min,裂解时间为80~100 min,裂解量为4133 PFU/cell。从该噬菌体对模拟环境中宿主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可看出,浓度为1×10^(4)~1×10^(6) PFU/mL的噬菌体ФECP2-1对液体中目标大肠杆菌作用1~6 h,杀菌率均在99.9%以上;浓度为2×10^(4)~2×10^(6) PFU/g的噬菌体ФECP2-1对鸡粪中目标大肠杆菌作用5~10 h,杀菌率均在99%以上,该噬菌体对鸡粪中目标大肠杆菌杀菌效果略低于对液体中目标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结论】ФECP2-1符合噬菌体类消毒剂相关特征,是一株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噬菌体,可作为一种生物消毒剂应用于养殖环境中禽大肠杆菌的防控。
    • 赵梦娜; 杨欣悦; 冯佳; 李莹; 董和亮; 任静; 夏秀芳; 徐军
    • 摘要: 纳米流体是一种能替代热交换器中传统介质的新兴流体,其具有稳定性好、可重复利用、节约能耗等优点,以纳米流体为传热介质的热交换器有传热效率高、杀菌时间短的特点,更好地保持了食品感官和营养特性。该流体已成功应用于牛奶、果汁等液态食品的杀菌。本文概述了不同类型的纳米流体,如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MWCNT)/水、TiO_(2)/水和Al_(2)O_(3)/水纳米流体在液态食品杀菌中的应用,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提高纳米流体稳定性的方法,重点综述了纳米流体基于布朗运动、液膜层特性和纳米颗粒链式结构特性的导热系数增强机制,以及纳米流体基于活性氧作用、纳米颗粒与细胞壁、细胞膜及细胞内容物相互作用的杀菌机制,以期为纳米流体在食品中应用、提高食品安全性提供理论指导。
    • 薛梅; 翟一鸣; 林涵斌; 周雨欣; 蒋建国
    • 摘要: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设计研究出适用于不同场所使用的四种消毒液(A、B、C、D),并对其杀菌效果、腐蚀性等做了探讨。结果显示,用浓度50 mg/L的四种消毒水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2 min,对大肠杆菌作用2 min,平均杀灭率达100%;四种消毒水对常用食品设备的表面、管道内壁和食品外包装进行消毒实验,自然菌落总数减少98%以上;四种消毒水对不锈钢、碳钢、铝、铜基本无腐蚀作用。
    • 张丽蓉; 傅鹏; 宋金武; 邓金花
    • 摘要: 观察二氧化氯和过氧乙酸消毒液对侵蚀肉类装备硬质材料霉菌的杀灭效果。采用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二氧化氯和过氧乙酸消毒液杀灭侵蚀硬质材料霉菌的效果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表明,用浓度为25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作用1min,对烂木瓶霉、拟分隔镰孢霉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2.70和5.50,用浓度为1 000mg/L过氧乙酸消毒液作用1min,对烂木瓶霉、拟分隔镰孢霉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2.96和1.93,用浓度为4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和浓度为1 500mg/L过氧乙酸消毒液作用1min,对烂木瓶霉、拟分隔镰孢霉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0。二氧化氯和过氧乙酸消毒液对侵蚀硬质材料的常见霉菌均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实验证明二氧化氯比过氧乙酸的杀灭效果要好,尤其是在对拟分隔镰孢霉的杀灭效果上。
    • 季辉; 金前跃; 彭麟; 万荣峰; 王清运; 江善祥
    • 摘要: 过氧化氢又称双氧水(H;O;),为常用的消毒灭菌剂,且含氧高、氧化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消毒杀菌功能、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但其因稳定性差、储存条件要求高、8%以上的双氧水被列入危化品管理的特点,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对其进行改造并解决稳定性,将能极大地提高其临床应用范围。本试验研究了一种稳定性过氧化氢的制备方法,并对其杀菌效果及稳定性进行考察。
    • 焦文成; 陈磊; 宋永程; 毕秀芳; 刘蕾; 王雁
    • 摘要: 本文主要总结了超声波(Ultrasound,US)对果蔬汁品质的影响,讨论了目前US对果蔬汁的微生物、酶活、营养成分以及感官特性等的影响。US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果蔬汁杀菌灭酶,且对果蔬汁的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较小,但总体上存在杀菌、灭酶效果有限的问题,并且高功率、长时间的US处理,可能会对果蔬汁的感官特性和营养成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本文从US对果蔬汁的影响展开综述,提出了目前US在果蔬汁加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US在果蔬汁加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闫元元; 周开胜; 张金波; 蔡祖聪; 黄新琦; 刘亮亮
    • 摘要: 以西瓜和草莓连作病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处理时间(3、4、5、7周)、处理温度(10、20、30、40°C)、含水量(80%和100%田间最大持水量、淹水)以及物料类型(稻草、稻草+牛粪、稻草+铁粉)的强还原土壤灭菌(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处理,通过冗余分析和随机森林分析探讨RSD处理对不同土壤类型的改良效果及其共性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RSD处理能显著降低两种土壤的电导率和提高土壤pH,且能有效减少土壤真菌/细菌比、尖孢镰刀菌数量及其在真菌中的占比。然而,各因素RSD处理间的土壤性状也呈显著差异,其中pH、电导率以及杀菌效果的整体变化幅度分别为6.48~8.64、0.15~0.22 mS/cm及0.6%~99.9%。RSD在处理温度高于10°C且处理时长为3周时可显著提高土壤pH;在淹水处理时土壤盐渍化去除效果最佳;在处理温度40°C条件下,尖孢镰刀菌的杀灭效果于两种土壤中均达99.7%以上。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处理温度与RSD处理后的土壤pH和微生物性质相关性最高,且各因素对RSD处理杀菌效果的重要性排序为:温度>时间>物料类型>含水量。综上,温度是影响RSD处理对不同连作病土改良效果的主要因素。
    • 魏文莉; 按扎提古丽·胡瓦尼西别克; 王蓓; 周存山
    • 摘要: 为提高辣椒粉的食用安全性,使其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文章利用紫外、臭氧和脉冲强光3种杀菌技术对辣椒粉进行杀菌,考察紫外和臭氧处理20~120 min,脉冲强光处理2~12 s对辣椒粉3个微生物指标菌的杀菌效果及过程中色泽、辣椒红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紫外对霉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杀菌效果较好,臭氧对总菌落数、霉菌的杀菌效果较明显,脉冲强光只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杀菌效果较突出。紫外、臭氧和脉冲强光处理不同时间辣椒粉的颜色和辣椒红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3种方法对辣椒粉杀菌各有优势,具有应用前景,实际生产中可借助其他杀菌方法联合杀菌。
    • 郭锦棠; 宋巧巧; 高田田; 胡苗苗
    • 摘要: 反应型二氧化氯消毒剂是国际公认的A1级绿色消毒剂,其母体亚氯酸钠作为一种强氧化性试剂在运输和储存中都存在安全隐患.针对目前固态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安全性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安全高效的反应型固态二氧化氯消毒剂,将母体亚氯酸钠和柠檬酸分别采用真空负载的方式吸附到改性沸石载体上,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稳定剂,研究了改性方式对所选沸石载体的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1 mol/L的氯化钠改性载体对亚氯酸钠溶液的吸附效果最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比表面积测定仪(BET)对改性前后的沸石载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氯化钠改性使载体表面更加粗糙,比表面积增大更有利于负载而其骨架结构并未发生改变.采用悬液定量杀菌实验对该消毒剂做杀菌性能测试,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对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前后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当杀菌实验的作用时间为15 min时,消毒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率均达到100%,经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后的细菌形态发生了变化,推测其杀菌原理是内含物流出而导致细菌死亡.通过54°C加速实验考察产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稳定剂的加量达到5%时,该固态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有效期可达1年.
    • 周颖璇; 朱文信; 杜柳珊
    • 摘要: 目的:分析在不同有机物浓度下二氧化氯消毒剂对细菌、真菌、细菌芽孢的杀灭效果。方法:依据GB/T38502-2020《消毒剂实验室杀菌效果检验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在0.3%、3%、30%的有机干扰物浓度下,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效果有极大的差异,在30%牛血清白蛋白条件下,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减弱明显,作用浓度为250 mg/L、作用时间为1 h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5.00;作用浓度为500 mg/L、作用时间为30 min时,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5.00;作用浓度为1250 mg/L、作用时间为1 h时,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对数值>5.00。结论:不同有机干扰物浓度对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进行二氧化氯消毒时需结合实际消毒对象的洁净程度调整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长以达到消毒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