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术前用药

术前用药

术前用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4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8688篇;相关期刊228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临床麻醉学杂志、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九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四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1齐鲁小动物兽医师技术交流大会、第十三次长江流域麻醉学术会议、2008年西部麻醉论坛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六次麻醉学术会议等;术前用药的相关文献由103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军利、孙旭芳、左宇龙等。

术前用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8 占比:2.2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8688 占比:97.68%

总计:19131篇

术前用药—发文趋势图

术前用药

-研究学者

  • 刘军利
  • 孙旭芳
  • 左宇龙
  • 曾维安
  • 王丽
  • 疏树华
  • 祁荣
  • 郭淑君
  • 金孝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蒯莉莉
    • 摘要: 目的探析无痛宫腔镜检查患者术前使用间苯三酚对患者宫颈软化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对该院收治的180例无痛宫腔镜检查患者实施分组,术前不使用任何药物的90例患者入选对照组,术前使用间苯三酚药物的90例患者入选观察组。关注两组宫颈扩张有效情况;准确登记两组患者的宫腔镜检查时间差异;评估两组检查患者的镇痛效果差异,对比进镜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宫颈扩张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23,P0.05);对照组进镜后5 min心率为(88.78±7.39)min/次,明显快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27,P<0.05)。结论将间苯三酚在术前应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中,宫颈扩张及镇痛效果好,缩短了患者的检查时间,对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影响不大。
    • 苏颖颖; 陈文雁; 谭思由; 罗雯; 李洁琼; 孔高茵; 魏来
    • 摘要: 目的应用改良序贯法研究艾司氯胺酮在患儿术前镇静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选择2021年1—2月择期全麻下行短小手术(<1 h)的患儿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2~6岁,ASAⅠ或Ⅱ级。术前于手术准备间内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待起效后与家属分离,行麻醉诱导,评估用药后镇静效果。采用改良序贯法测定其用于患儿术前有效镇静的剂量,起始剂量为0.5 mg/kg,剂量梯度设定为0.05 mg/kg,当患儿Ramsay镇静评分≥2分、Funk神经行为评分≥3分且麻醉诱导评分为4分时为镇静成功(阳性),则下一例患儿在上一例患儿给药剂量基础上降低0.05 mg/kg,反之任一指标达不到相应评分时则为镇静失败(阴性),下一例患儿在上一例患儿给药剂量基础上升高0.05 mg/kg,直至出现连续7个阳性和阴性拐点交替之后研究结束。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其术前用药的ED_(50)、95%有效剂量(ED_(95))和95%可信区间(CI)。记录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和麻醉期间恶心呕吐、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艾司氯胺酮用于患儿术前有效镇静的ED_(50)为0.580 mg/kg(95%CI 0.559~0.602 mg/kg),ED_(95)为0.618 mg/kg(95%CI 0.598~0.678 mg/kg)。患儿无一例发生恶心呕吐、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艾司氯胺酮静注用于2~6岁患儿入手术室前镇静的ED_(50)为0.580 mg/kg(95%CI 0.559~0.602 mg/kg)。
    • 王举; 段佳佳; 吕志排; 王涛; 姜丽华
    • 摘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前纳布啡用药对患者术后疼痛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于麻醉诱导前10 min观察组静脉推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0.2 mg/kg,对照组推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不同麻醉时刻生命体征指标、血清HMGB1表达和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变化,评估不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前30 min(T1)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清HMGB1表达、IL-6、TNF-α水平均无差异(P>0.05);与T1时相比,两组术后2 h(T2)、6 h(T3)、12 h(T4)时MAP、HR及血清HMGB1表达、IL-6、TNF-α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2(4.00±0.78分)、T3(3.27±0.52分)、T4(2.11±0.43分)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57±0.85分、3.75±0.64分、2.11±0.43分),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35.0%)(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纳布啡术前用药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和术后不良反应。
    • 陈丽君; 王翔锋; 林芩
    • 摘要: 目的比较经鼻给予右美托咪定与右美托咪定-艾司氯胺酮对儿童术前镇静效果.方法纳入64例3~7岁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儿童.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右美托咪定-艾司氯胺酮组(DE组).D组经鼻给予右美托咪定2μg/kg,DE组经鼻给予右美托咪定2μg/kg+艾司氯胺酮1mg/kg.采用改良警觉/镇静评分评估经鼻给药10、20、30min后镇静水平.并记录镇静起效时间、与父母分离焦虑评分、面罩接受度评分、苏醒时间、苏醒期谵妄发生率、术后疼痛强度、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c are unit,PACU)停留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D组相比,DE组给药10、20、30min后改良警觉/镇静评分更低,镇静起效时间更快,与父母分离焦虑评分以及面罩接受度评分更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过程D组有1名儿童、DE组有2名儿童术后出现轻度恶心呕吐;两组均没有儿童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喉痉挛以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结论艾司氯胺酮可增强儿童右美托咪定经鼻给药镇静效果.
    • 杨海扣; 孙剑; 周静; 张玉凤; 张浩; 杨勇; 拾翠翠
    •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在再次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该院择期手术患儿50例,根据手术情况将其分为首次手术组和再次手术组,各25例.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Ram say评分、躁动评分、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在滴药后10、20、30 min及拔管后10、30、60 min时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入室时、插管时、切皮时及拔管后10、30、60 min时HR、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入麻醉恢复室10、30、60 min时躁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躁动、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 再次手术时使用右美托咪定2μg/kg在术前30 min滴鼻能发挥良好镇静作用,是安全有效的术前用药.
    • 黑子清; 黄焕森; 王晟; 董庆龙; 李斌飞; 刘友坦; 张良清; 徐波; 姚伟锋; 黄文起; 刘克玄; 徐世元; 曹铭辉; 宋兴荣; 靳三庆; 马武华; 李雅兰
    • 摘要: 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最初被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抗胆碱能药物作为重要的术前用药,其术前应用是保证临床麻醉安全实施的重要措施,在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抗胆碱能药物种类较多,作用机制不同,术前规范并合理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可防范麻醉及手术因素所致的风险,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提高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质量.为进一步规范术前抗胆碱能药物使用,受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委托,本专家共识邀请省内相关领域麻醉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专家共识及指南,结合各中心术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临床实践经验,从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在围手术期的应用、麻醉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选择与考虑、抗胆碱能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术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要点进行阐述.
    • 李同
    • 摘要: 目的关于盐酸硫必利、安定、苯巴比妥等药物术前用药的临床分析。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平均40例。所有患者术前0.50 h均常规肌内注射阿托品0.50 mg,A组术前0.50 h肌内注射盐酸硫必利、B组术前0.50 h肌内注射安定、C组术前0.50 h肌内注射苯巴比妥。对3组的镇静效果、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镇静效果和镇痛效果明显比B组和C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例,占5.0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B组(12例,占30.00%)和C组(11例,占27.5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都明显短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VAS评分明显比B组和C组低,电子静脉自控式镇痛泵比B组和C组少,电子静脉自控式镇痛泵剩余药量比B组和C组多,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要明显比B组和C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安定和苯巴比妥,术前通过肌内注射盐酸硫必利能够更好的发挥镇静和镇痛作用,同时能提升用药安全性。
    • 仲艳玲
    • 摘要: 目的:探讨选择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小儿术前用药对稳定心率以及减少术后口腔分泌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手术患儿计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术前使用阿托品对照组(n=20)与术前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实验组(n=20),麻醉诱导方案为舒芬太尼+顺阿曲库铵+丙泊酚,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评价两组患者各时期心率以及术后口腔分泌物情况.结果:注射术前用药时两组患儿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诱导时、手术30min后、手术结束时实验组患儿心率分别为(113.42±12.58)次/min、(112.94±13.71)次/min、(113.10±12.85)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心率(132.48±19.15)次/min、(136.75±20.17)次/min、(127.44±17.26)次/min,P0.05.用药后60min、90min、120min,实验组唾液分泌I级率分别为95.00%(19/20)、90.00%(18/20)、70.00%(14/20),均高于对照组70.00%(14/20)、30.00%(6/20)、10.00%(2/20),P<0.05(X2=4.329、15.000、15.000).结论:小儿术前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相较于使用阿托品更有利于维持患儿心率的稳定,且可减少口腔分泌物,有利于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属于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