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晦涩

晦涩

晦涩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8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社科纵横、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等; 晦涩的相关文献由187位作者贡献,包括关峰、侯力玮、张守华等。

晦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8 占比:100.00%

总计:188篇

晦涩—发文趋势图

晦涩

-研究学者

  • 关峰
  • 侯力玮
  • 张守华
  • 柴华
  • 梁朝伟
  • 洪烛
  • 田广
  • 顾晓蕊
  • AMA
  • 丁东亚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碧薇
    • 摘要: 朱涛是当代新诗领域的一个异数。他用丰沛的抒情、独特的晦涩,直追死亡、虚无等严肃命题。在他的诗里,象征和隐喻构成了纲领性的表达机制,本我与形而上则实现了辩证的统一。这种书写方式明显游离于既有的新诗传统之外,但它恰好反证了新诗这一文体对“先锋”的追求。同时,朱涛的诗充分地揭示了个体在历史现场中的存在,彰显出与古典性截然不同的现代性品质,亦参与构建了新的新诗传统。
    • 赵德东
    • 摘要: 朱英诞将新诗的语体风格划分为明白与晦涩两类,认为晦涩有诗意本很深曲、故意隐晦、表现力不足三种。受古典文学资源和外国诗学观念的影响,朱英诞在回归传统和参照他者的基础上不断向晦涩靠拢,形成了“诗非明言可成”和“自由表现”的诗学旨趣,实现了对晦涩诗风的全新诠释与阐扬。
    • 柴华; 尤丽洵
    • 摘要: 20世纪上半叶,“晦涩”作为新诗的审美价值观,其诗学内涵是立足新诗本体并伴随新诗现代化探索而逐步彰显的。“朦胧”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审美观念,初显于李金发诗歌的“别开生面”;在从“朦胧”到“晦涩”的诗学论争中,穆木天倡导“纯诗”空间,赋予“晦涩”以本体意味的审美价值认同;及至袁可嘉取法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观念,在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诗学框架内辨析新诗“晦涩”成因,“晦涩”作为审美价值观的现代内涵更加明晰,成为确认新诗现代精神与艺术价值的审美尺度。
    • 王东东
    • 摘要: 在袁可嘉1940年代的“新诗现代化”理论中,存在着民主话语和现代主义诗歌话语的二重奏和“话语协商”,并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追求民主的中国现代主义。与占据主流的左翼民主诗歌不同,袁可嘉提出了民主文化的概念,作为连接诗歌话语与民主话语的中介。他认为民主文化比民主政治范围更广且更有价值,因而建议从对民主政治的热衷转向对民主文化的培养。在袁可嘉看来,民主的诗歌抑或作为民主文化的诗歌也需要现代主义的“难度”设计。然而,“晦涩”的问题与现代主义相伴始终;在政治民主被缩减和替换为文化民主时,“民主文化”本身也可能不得不是“晦涩”的。民主文化构成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一种被遗忘的文化身份,而“晦涩”则是这种关联民主与诗歌的另类方式的文化命运。
    • 孙凌宇; 林澜
    • 摘要: 在他的诗里,很少看到晦涩隐喻,大的家国题材也不多,几乎都是围绕日常生活。他写在山上,找村民借了一把斧头,叫对方从厨房的窗户爬进去取,没想到他又原路从窗户爬了出来,“我就说你干嘛不开门出来。”他也写自己犯糊涂,有一回站在池塘里捞石头,旁人纷纷嘲笑:为什么不等一场雨水把它冲走?
    • 陈嫣婧
    • 摘要: 随着国内大量谷崎润一郎作品的译介,人们似乎渐渐发现这位日本近现代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实在是一名趣味横生、各种题材与类型都涉猎甚广的作家。确实,阅读谷崎的门槛看似并不高,他的幻想、悬疑、惊悚、犯罪小说往往和他的情感伦理小说一样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其情节的引人入胜及叙事语言的委婉晓畅十分不同于其他许多读起来晦涩艰深的现代派小说。
    • 况羽嘉
    • 摘要: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一本名字很特别的书,文科生惯谈风月,这书名属实少见,以至于在阅读之初实在很难揣测作者打算写些什么,不过文人执笔,除了字面意思,字里行间亦自有乾坤。这本书属杂文随笔类,全书由多篇或长或短的文章组成,言辞倒并不晦涩,句句都能瞧出些黑色幽默的意味,亦不缺少思想深度。
    • 裘小龙
    • 摘要: 卞之琳(1910年12月-2000年12月),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其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诗意多偏于晦涩深曲,耐人寻味。本文创作于2020年12月,作为卞之琳先生曾经的学生,对于卞先生的教诲,笔者感念至深,因此,在卞先生逝世20年之际,作此文以示纪念。
    • 张文喜
    • 摘要: 黑格尔是清晰意识到现代性问题的哲学家.黑格尔哲学和黑格尔主义却因晦涩并自称完成,招致学界批评并产生非同寻常的争辩.对于黑格尔哲学而言,存在之解释的视界是中介性、整合性的.这也涉及在其精神概念的宗教起源中,超越性、神入的因素应转向客观化意义.如果我们通过对黑格尔文本中文句的精准研究去确定精神概念意义的社会方面的现代把握,虽然是一个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任务,但当这种需求只被作为话语而说出来,就根本不适用于思想的表达.黑格尔精神是一种更高级的思想类型.晦涩之于黑格尔哲学,本质上表达出理性把握绝对者的方式乃是思辨神学的方式.思辨哲学不仅跟贯穿于现代西方工业文明中的精神不一样,而且实际上还是反对它的.在针对黑格尔哲学彻底化和思想客观化方面,马克思哲学要求黑格尔体系做出清楚的阐述,其奋争的东西乃是被黑格尔哲学闷死的现实性精神和意义的超个人结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