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时空尺度

时空尺度

时空尺度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20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7996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福建基础教育研究、灾害学、资源科学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山东社科论坛——科研工作研讨会等;时空尺度的相关文献由66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为峰、常学礼、李小文等。

时空尺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0.86%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7996 占比:99.05%

总计:18168篇

时空尺度—发文趋势图

时空尺度

-研究学者

  • 周为峰
  • 常学礼
  • 李小文
  • 李英雪
  • 王俊杰
  • 何群
  • 侯欣欣
  • 倪用鑫
  • 储海
  • 关文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乔治; 蒋玉颖; 贺曈; 卢应爽; 徐新良; 杨俊
    •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经历了近30年的快速发展,学者基于不同建模目标构建出多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实现了从数量模拟到时空格局模拟,从单一模型向多种模型耦合的跨越。当前研究主要在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 CA)模型和CLUE-S(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 extent)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马尔科夫模型、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SD)模型、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等均可计算CA模型和CLUE-S模型中所需的土地利用需求,多标准评价、地理加权回归、多主体模型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也多被用于CA模型的扩展,而CLUE-S的改进则存在模型本身系列的升级。这些模型广泛应用于各种区域和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实例研究并研发软件系统和数据集。驱动力分析主要从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两方面进行,人文因素是引发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在目前的研究中,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仍然存在时空尺度、数据误差、数据整合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应进一步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推动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朝向精细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结合生态环境领域实际问题,深挖土地利用变化与其生态环境效应之间的互馈机制,将研究视角从探究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逐渐转向二者相互作用,最终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 陈浩; 赵兵舰; 杨柳叶; 田永兰; 田旺; 吕玮; 张化永
    • 摘要: 能源供给潜力的准确预测对秸秆生物质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数据的时空尺度对预测精度有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尺度(7、10、12和15a)下研究了灰色系统理论GreyModel(1,1)模型及其拓展形式对全国、京津冀、河北三个空间尺度上秸秆折标煤量的预测精度,确定各空间尺度上的最优模型和数据时间尺度,分析影响可收集秸秆折标煤量的主要因素,并得到2021—2030年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效果整体最好,10a时间尺度下的预测精度要明显高于7a、12a和15a,全国地区的预测精度为99.69%和99.72%,高于京津冀和河北省地区的预测精度;全国主要农作物和粮食农作物可收集秸秆折标煤量主要受到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双因素的影响,而京津冀和河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粮食农作物可收集秸秆折标煤量则主要受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2021—2030年的预测结果表明,全国主要农作物和主要粮食作物的可收集秸秆折标煤量基本稳定,而京津冀和河北地区的秸秆可收集折标煤量呈增加趋势,且主要粮食农作物的秸秆折标煤量的增速高于主要农作物秸秆折标煤量的增速。研究结果反映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京津冀地区尤其是河北现代化农业格局发展和秸秆生物质资源量的影响,得到了不同空间尺度上影响秸秆折标煤量的关键因子,对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秸秆生物质资源潜力、推动能源格局转变有理论意义。
    • 安民; 孙伟; 韩昀; 杨入一; 闫燊; 孔繁涛; 曹姗姗
    • 摘要: 马铃薯是重要食物资源之一,其历史价格数据对未来价格走势分析和市场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从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等平台获取的全国219个农产品批发市场马铃薯价格日度数据和项目组实际市场调研数据,按照完整性、连续性、一致性等原则,进行了数据筛选、比对、加工处理和质量检验,形成我国马铃薯批发市场交易价格调查统计数据集,从时间上涵盖2012–2018年期间的周度、月度、季度和年度4个尺度,从空间上分为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大地理区划(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和全国3个尺度,各时空尺度下的数据项主要包括马铃薯平均价格、环比变化率和同比变化率。本数据集可为马铃薯价格预测、时空传导模拟及监测预警等相关研究和对策建议提供基础科学数据。
    • 顾忠华; 杨正光
    • 摘要: 在“具体的时空框架”和“恰当的时空尺度”中认识历史,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时空观念具有见微知著的教学指向。时空观念体现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从内容到方法,可联系之处俯拾皆是。教学中教师若不明确定位、适时进退,时空观念或可成为“万金油”,内容容易“碎片化”,“见微知著”将成一句空洞的口号。因此,笔者认为以下问题亟待思考与讨论:时空观念的培养在何处进入,向何处前进?时空观念如何融入操作?着眼素养体系与育人目标,时空观念退让的考量是什么?本文试以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例,尝试回答上述问题,分析时空观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进退。
    • 陆明; 孟庆贺; 唐敬轩
    • 摘要: 选择合适尺度是开展景观生态空间研究的基础。以城市蓝绿生态格局为研究对象,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和用地变化2个评价内容分析不同时空尺度变化对城市蓝绿生态格局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不同尺度下城市蓝绿生态格局有较明显的生态特征变化,城市生态格局研究中应该重视不同尺度选择对研究结果产生的影响。以合肥为例分析蓝绿空间格局研究尺度,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看近35年合肥蓝绿生态格局研究的合适尺度是90m粒度。生态格局尺度效应反映了不同时空尺度下生态格局功能的差异,选择合适研究尺度能提升结果的科学性。
    • 袁泉; 陈小鸿
    • 摘要: 在供应链全球化和电子商务时代,城市物流需求不断增长,相关活动在高度异质性的城市空间中产生了日益突出的负外部性影响.基于物流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从不同的时间响应和反馈机制角度对物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归纳.结合供应链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探讨不同空间尺度物流环境影响治理的目标与途径.建议未来相关研究以时空关系及其变化过程作为评价和度量物流活动环境影响的重要方向之一,进一步依靠大数据应用等技术支持,探索城市物流在需求快速增长、环境空间资源有限、多利益主体博弈的背景下,面向以人为本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政策路径.
    • 高盼星; 陈振华; 刘群
    • 摘要: 以变化环境为背景,为获得可靠的极值降雨频率计算结果,以湖南省1961~2019年22个降雨站点的年最大日降雨量序列为例,从时空尺度出发进行极值降雨频率分析.采用Hurst系数法对降雨序列进行诊断,识别出非平稳序列,通过小波分解与重构建立还原和还现模型,并分别计算不同模型下的设计降雨量,最后通过GIS空间分析来获得降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由变异序列的站点分布情况可知,湖南省中北部地区对变化环境的响应较为明显;同一重现期下,湖南省年最大日降雨量现状相比于过去是增加的,设计降雨量受变化环境影响普遍增大,设计风险增加.
    • 周睿; 花蕊; 华铣泽; 张飞宇; 叶国辉; 唐庄生; 花立民
    • 摘要: 选择青藏高原东缘玛曲县高寒草甸栖息的高原鼠兔,以有效洞口数代表其干扰强度,选择3个干扰强度样地并连续3年调查了植物群落的变化.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物种累积曲线和冗余分析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植物不同物种、功能群和生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和年份的增加,群落物种累积丰富度和物种累积速率均降低;(2)随着高原鼠兔干扰强度的增加,二裂委陵菜、白苞筋骨草、火绒草和蒲公英的重要值呈增加趋势,而高山嵩草、扁蕾和线叶嵩的重要值呈下降趋势.随着高原鼠兔干扰时间的增加,火绒草和白苞筋骨草的重要值呈增加趋势,而扁蕾、黄帚橐吾和球花蒿的重要值呈降低趋势;(3)随高原鼠兔干扰年份的增加,菊科、杂类草植物重要值逐渐增多,而禾本科和豆科植物重要值逐渐减少.随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增大,菊科植物重要值增加,莎草科植物重要值减少.对于植物生活型而言,随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和时间的增加,一年生和匍匐型植物逐渐增多,直立型和莲座型植物逐渐减少.
    • 蔡奕; 石涛; 姚俊兰; 刘曙光; 阮西科; 徐佳
    • 摘要: 河道潜流带是河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关键过渡区,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敏感性,频繁的水力交换易引发其内部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并对河流生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为提高河道潜流交换水动力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介绍渗流、水压、溶质、温度等监测方法及其适用性,归纳河床和河岸的监测点布设参数和不同监测手段的数据采集频率,系统总结河段、河床及河岸的潜流交换理论与计算方法,探讨导致潜流监测结果不确定的因素。针对现有监测方法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今后需加强多方法联合监测和多技术集成的应用,开展河岸侧向潜流监测及不确定性分析等工作,为潜流带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耦合机制研究提供可靠数据。
    • 付申珍
    • 摘要: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思政、科学、艺术的事业,是"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事业。近几年,中学地理教育领域出现了"长效教学"这一新理念,其以有效教学理念为基础,将教学的眼光长远化,教学效果的测评多元化、长久化,引导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和实施教学行为时,以更长的时空尺度来审视教学的有效性。如果说"有效教学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长效教学"则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念与实施框架,是对教学的理想追求,是对有效教学的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