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生儿呼吸衰竭

新生儿呼吸衰竭

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1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7619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中国保健、母婴世界、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国第九届新生儿学术会议、苏皖新生儿医学学术会议、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等;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相关文献由521位作者贡献,包括廖永生、王霞、张悦等。

新生儿呼吸衰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4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7619 占比:99.51%

总计:57900篇

新生儿呼吸衰竭—发文趋势图

新生儿呼吸衰竭

-研究学者

  • 廖永生
  • 王霞
  • 张悦
  • 严家华
  • 刘慧
  • 刘明杰
  • 刘莹
  • 周晓光
  • 唐素红
  • 孙眉月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育宾; 黄建山
    • 摘要: 目的:调查某地区新生儿呼吸道疾病筛查及随访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厦门市医疗机构出生的新生儿115424例,筛查新生儿呼吸衰竭发生、治疗及随访预后情况,调查分析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诊断为呼吸衰竭352例(0.30%);其原发病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或)严重湿肺138例(39.20%),新生儿肺炎98例(27.84%),新生儿窒息68例(19.32%);随访发现,死亡67例,死亡率为19.03%,最终治愈出院的患儿285例,存活率为80.97%。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逐步回归分析,SNAPPE-Ⅱ评分、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吸入一氧化氮、机械通气均是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中呼吸衰竭的筛查率比较高,患儿常并发肾衰竭,随访发现患儿有较高的死亡率,SNAPPE-Ⅱ评分、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吸入一氧化氮、机械通气为重要因素。
    • 赵晶晶; 李丽华; 刘伟
    • 摘要: 随着当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生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其中危重新生儿、极早产儿、超早产儿的存活是新生儿存活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患儿的早期救治中大部分需要机械通气辅助。机械通气的应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生儿治疗学上一项重大的飞跃,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其通过改善新生儿通气与换气、减少呼吸肌做功、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方式治疗呼吸衰竭,提高生存率。
    • 陈清花; 邹娜; 曹婷婷
    •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联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因呼吸衰竭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24)与对照组(n=22)。对照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研究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氧饱和度(SaO_(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A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能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病情转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玉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管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参与此次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均确诊为新生儿呼吸衰竭,所有患儿均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共纳入72例,依据入院顺序完成分组,先入院36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后入院36例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PO2、PCO2、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患儿临床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管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患儿家属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 叶巧云
    • 摘要: 目的 分析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实施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支持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呼吸支持时间为(3.55±1.80)d,短于对照组的(5.66±2.8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研究组患儿氧分压(58.70±4.59)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54.92±4.22)mm Hg,二氧化碳分压(39.16±3.86)mm Hg、吸入氧浓度(32±8)%均低于对照组的(43.22±4.08)mm Hg、(3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气管插管上机率、低氧血症发生率、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率分别为24.00%、8.00%、16.00%,均低于对照组的60.00%、44.00%、4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可缩短呼吸支持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靳若欣
    • 摘要: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研究组给予鼻塞式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NICU住院时间、呼吸支持通气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NICU住院时间和呼吸支持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TnI和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P治疗呼吸衰竭患儿可缩短NICU住院时间和呼吸支持通气时间,降低cTnI、NT-proBNP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
    • 王艳芳
    •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衰竭(NRF)患儿行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主体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来院治疗的53例NRF患儿。以单双号法为标准,A组27例行无创通气治疗,B组26例行气管插管通气治疗。对比整体疗效。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96.30%,B组为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7,P=0.037)。A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3.70%,B组为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2,P=0.018)。A组的平均通气耗时为(34.11±5.62)h,B组为(48.15±5.7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21,P<0.05);A组的住院时间为(22.65±4.95)d,B组为(30.95±4.8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5,P<0.05)。治疗后,A组的氧分压(PaO2)为(76.35±3.21)mmHg,B组为(7.49±3.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0,P<0.05);A组的吸氧浓度(FiO2)为(10.94±1.08)%,B组为(14.68±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2,P<0.05);A组的动脉血酸碱度(pH)为(7.59±0.17),B组为(7.28±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5,P<0.05);A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52.69±3.15)mmHg,B组为(57.85±3.2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7,P<0.05)。结论为NRF患儿行无创通气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通气时间与治疗周期,且能改善血气指数,减少并发症,避免撤机失败等不良后果,具有显著疗效。
    • 胡月; 于慕刚
    • 摘要: 目的 分析高频振荡通气辅以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辅以西地那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时间、肺动脉压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肺动脉收缩压、血氧饱和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时间(1.24±0.57)d、肺动脉压恢复正常时间(2.67±0.24)d均短于对照组的(3.56±1.24)、(4.56±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肺动脉收缩压及血氧饱和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辅以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预后.
    • 邵波
    • 摘要: 目的:探讨辅助/控制通气(assist/control ventilation,A/C ventilation)和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模式有创机械通气救治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救治的8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均分为A/C组和HFOV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新生儿上机治疗前和治疗24 h、48 h血气分析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4 h、48 h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较治疗前下降,动脉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动脉氧分压/吸氧浓度(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PaO_(2)/FiO_(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治疗24 h、48 h后上述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均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临床总有效率(91.318%)高于A/C组(77.27%),总并发症(15.91%)低于A/C组(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和HFOV有创通气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指标,但HFOV模式的临床疗效更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邵波
    • 摘要: 目的:探讨辅助/控制通气(assist/control ventilation,A/C ventilation)和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模式有创机械通气救治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救治的8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均分为A/C组和HFOV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新生儿上机治疗前和治疗24 h、48 h血气分析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4 h、48 h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较治疗前下降,动脉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氧分压/吸氧浓度(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PaO2/Fi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治疗24 h、48 h后上述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均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临床总有效率(91.318%)高于A/C组(77.27%),总并发症(15.91%)低于A/C组(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和HFOV有创通气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指标,但HFOV模式的临床疗效更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