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左派

新左派

新左派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政治理论、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3611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现代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五届学术年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第九届研究生学术大会等;新左派的相关文献由258位作者贡献,包括萧功秦、许纪霖、孙培云等。

新左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3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3611 占比:99.27%

总计:33858篇

新左派—发文趋势图

新左派

-研究学者

  • 萧功秦
  • 许纪霖
  • 孙培云
  • 张亮
  • 徐良
  • 赵国新
  • 刘岩
  • 周良书
  • 孙娜
  • 宗益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唯一; 李鸿远; 周凯
    • 摘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收入差距较大、分配不公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而在破解这一难题的过程中,新自由主义与新左派思潮企图以自己的话语逻辑占据主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个层面建构了我国分配体系,是对现实矛盾的合理化应对,也是对这两股思潮的有力反驳。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原因,并借鉴与吸收新自由主义和新左派思潮的合理化旨趣,思考三次分配在破解分配不公难题上的话语支撑与现实进路。
    • 沈若然
    • 摘要: 保罗·吉尔罗伊是英国著名的黑人理论家,也是将种族研究引入文化研究的重要人物.尽管吉尔罗伊曾是伯明翰学派的一员,深受文化研究的影响,但他在著作中尖锐地批判了英国文化研究的种族中心主义.吉尔罗伊认为,早期的英国文化研究将文化研究者局限在单一民族、种族和国家的分析框架,忽视了黑人对英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吉尔罗伊以英国文化研究的奠基人雷蒙德·威廉斯和E.P.汤普森为例,指出英国新左派在有关种族的论述中未能将种族视为独立的重要维度,从而无法对种族问题进行有效分析.
    • 刘鸿畅
    • 摘要: 1956年以后,一些欧美国家陆续爆发了新左派运动.在英国,受国际政治的影响,国内左派势力也不断发展.作为一种非体制化的思想运动和政治运动,英国第一代新左派对英国政治、思想与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汤普森、萨维尔、霍尔为首的左派学者们先后创办了《理性者》《新理性者》《大学与左派评论》,并以此为阵地进行宣传.1960年,上述期刊合并为《新左派评论》,标志着英国第一代新左派正式形成.
    • 宗益祥
    • 摘要: 英国新左派面临战后政治前途迷失、阶级状况迷乱和文化生态剧变的历史危局,而主流人文社会学科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学科危机:传统人文学科观念无力阐释大众社会及其文化,主流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无法回应社会变迁及其矛盾,主流人文社科不能正确认识严肃性大众文化研究。新左派化危为机开创了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跨学科性的文化理论研究新范式,并且留下了强调多元理论交锋、积极政治介入、"去政党"斗争和"文化还原论"的双面"遗产"。以史为鉴,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工作者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中国化,积极回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发扬社会主义文化正能量。
    • 宗益祥
    • 摘要: 英国新左派面临战后政治前途迷失、阶级状况迷乱和文化生态剧变的历史危局,而主流人文社会学科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学科危机:传统人文学科观念无力阐释大众社会及其文化,主流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无法回应社会变迁及其矛盾,主流人文社科不能正确认识严肃性大众文化研究.新左派化危为机开创了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跨学科性的文化理论研究新范式,并且留下了强调多元理论交锋、积极政治介入、"去政党"斗争和"文化还原论"的双面"遗产".以史为鉴,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工作者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中国化,积极回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发扬社会主义文化正能量.
    • 付可
    • 摘要: 随着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加剧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纵横发展,中国社会中涌现较多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时代主题的反映,当代社会思潮是人们对“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一时代课题在观念上的反映。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抛出了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意识形态终结论、中国威胁论等冲击并威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和理论。通过剖析这些“理论”并戳穿其实质,对于我们更有力地开展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都具有重要意义。
    • 闫琳
    • 摘要: 上世纪90年代,在拉美内生发展理论——新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拉美新左派开始活跃于政坛,并在包括智利、巴西、阿根廷等十多个国家赢得民主政治选举,上台执政.拉美新左派以新结构主义为理论指导,在这些国家开展了具有很多共同点的政治经济改革实践:在经济领域推行以市场、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力求摆脱经济危机,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在政治领域则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和区域霸权主义,寻求现代化国家政治民主.新结构主义范式下的新左派执政方针虽然仍存在特有的脆弱性,但作为被认为是替代新自由主义的最佳方案,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政治经济尝试.
    • 陈金山
    • 摘要: 二战以后,英国马克思主义发展面临停滞,社会主义运动陷入困境.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试图将英国文学批评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从文化维度来展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其基本理论主张是坚持文化的大众立场,宣扬工人阶级文化的正面价值;坚持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反对苏联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这种理论阐释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具有明显不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但其也存在明显的理论局限,过于重视文化的作用,而忽视了经济基础的根本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的重要价值.
    • 程祥钰
    • 摘要: 文化问题是二战之后英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爱德华·汤普森和雷蒙·威廉斯等第一代英国新左派思想家所建构的文化理论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重视的是,第一代新左派在文化观念上存在着内部差异,并由此引发了相互间的论争;而这些论争对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此后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以汤普森的《漫长的革命》一文为切入点,分析了汤普森对威廉斯的文化观念的批评和威廉斯的回应,以及这次论争对二者此后文化理论的发展所起到的关键性的作用.
    • 夏婷婷
    • 摘要: “新左派”这一术语起源于欧美学界,然而,当这一术语指涉拉美左翼运动的特定派别时,其内涵出现了混淆和模糊.通过厘清该术语的起源与定义之后,本文以阿根廷的新左派为例,探索拉美新左派具有的特殊性.20世纪60年代阿根廷的新左派呈现出复杂的特点,以至于阿根廷学界对新左派本质的界定仍存有诸多争议.本文基于历史分析,解释导致新左派兴起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动因.在阿根廷左派语境中,部分庇隆派和天主教徒发生了左翼化,传统左派中分裂出了认同革命的异见派,这些群体汇合成要求变革的新左派.阿根廷新左派可分为马列主义派和庇隆派两大阵营,阵营内部又可分为武装革命派和非武装革命派,具有民族民众主义和革命性等丰富的特点,在拉美新左派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欧美新左派相比,阿根廷新左派既有类似的抗争性和反叛性,又有更多的革命性与暴力性,两者的异同应置于“全球60年代”的范式中继续深入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