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断层活化

断层活化

断层活化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安全科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0688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3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al Mining and Safety(2013年煤炭开采与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论坛、2008全国冲击地压研讨会暨2008全国煤矿安全、高效、洁净开采技术新进展研讨会等;断层活化的相关文献由52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启蒙、孙建、于秋鸽等。

断层活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 占比:0.7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0688 占比:99.23%

总计:20848篇

断层活化—发文趋势图

断层活化

-研究学者

  • 刘启蒙
  • 孙建
  • 于秋鸽
  • 周清龙
  • 曹平
  • 马凤山
  • 丁德民
  • 付民强
  • 刘军
  • 刘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鹏; 朱学军; 孙文斌; 杨辉; 杨帆
    • 摘要: 构造致灾突水一直是煤矿安全开采的焦点问题,现有研究缺少对于断层带缓冲作用的考虑以及构造内部特征对于构造本身演化影响的考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构造内因入手,基于岩体极限平衡理论对底板隔水层极限水压进行推导,建立了断层影响下采动应力力学模型,获得了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化力学判据;依据断层活化的力学判据,获得了承压水作用下断层内部裂隙扩展演化形成突水通道的演化特征,初步提出了由于断层充填物的不均匀性导致断层内部受力不均衡导致突水通道的连通滞后进而引发底板滞后突水的观点。利用RFPA_(2D)-FLOW二维数值模拟软件对底板断层活化以及最终形成滞后突水的过程进行了模拟。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采动诱发底板断层活化及滞后突水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采动影响下诱发断层活化及滞后突水机制。结果表明:当工作面回采过断层后,当断层附近围岩体应力极限平衡状态被打破,极易促使断层活化诱发底板突水灾害发生,同时由于断层充填物的不均匀性及其缓冲作用使得突水滞后。该突水机制为目前存在断层活化及底板滞后突水事故风险的工作面的水害防治提供了参考。
    • 陈玉娇
    • 摘要: 鉴于我国地下煤层断层倾角的不同对矿井开采工艺带来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式建立断层倾角模拟数值模型,并分析了地质断层倾角对断面的应力、活化及突水的影响作用,从而为断层煤层的开采提供指导。
    • 范谈斌
    • 摘要: 井下的采掘活动会造成地层错动变化,特别是断层发育、交汇地区,巷道初次揭露断层无任何水文异常,但经过巷道来压影响易造成断层带处活化,含水层水易通过断层裂隙向外涌水,且易发生底鼓、片帮现象,造成安全事故。本文以邢台矿为例,介绍了在51121工作面运输巷处理断层交汇处断层活化造成底鼓出水的有效治理方法,为今后处理类似情况提供借鉴经验。
    • 张学博; 王豪; 沈帅帅
    • 摘要: 小断层活化会加剧采空区上覆岩层破坏增强渗透性,导致采空区煤自燃,针对这一问题,以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薛湖煤矿25030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利用UDEC数值模拟断层不同倾角、不同水平断距条件下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破坏过程,分析了断层对采空区上覆岩层破坏及渗透性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随着工作面逐渐接近断层,断层出现滑移现象,断面附近位移呈斜向下趋势,下盘沿断层滑移比较明显;受到断层下盘滑移错位形成的支撑力影响,下盘下沉量明显大于上盘,上盘覆岩“三带”高度有所上升。工作面推过断层10 m时,上方覆岩位移开始出现滞后现象,且上盘下沉量小于下盘;工作面过断层40 m后,覆岩受到断层的影响逐渐减弱,位移逐渐符合无断层开采覆岩移动规律,下盘主要以下沉为主,上盘受到断层影响,楔形头部受到断层滑移的支撑,岩层垮落不充分,下沉量小于下盘。②倾角越大,断层对上盘覆岩支撑作用的影响范围越小,断层滑移形成的错位越严重,对开采危险性越大,且断层影响开始出现的位置距离越近;水平断距越宽,上盘受到断层的支撑力越大,过断层后上盘覆岩的位移越小;断层水平断距越宽,断层下盘下沉量越大,工作面过断层时危险性越大。③断层导致附近岩层孔隙率呈现跳跃式增大,倾角越大,孔隙率上升幅度越小;随着倾角的增加,断层正上方垮落带孔隙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倾角45°达到最大,而断裂带孔隙率随着断层角度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断层水平断距的增加,垮落带覆岩孔隙率大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断裂带的孔隙率略微上升。总体而言,水平断距越宽,断层倾角越大,工作面过断层时覆岩垮落危险性更大。
    • 郭崇秀
    • 摘要: 为解决大庄煤矿3802综采工作面过大落差断层围岩控制难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采动下断层岩体活化响应力学机制,分析不同推进距离下断层两盘岩体的应力及变形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断层结构与煤层开采之间相互作用是断层活化的力学关键,动静载荷在断层积聚形成了断层解锁活化的能量条件。顶板悬顶越长,两盘受力由受压转为受拉,断层岩体裂缝发育贯通并沿断层面张开。提出直接通过时上下盘围岩分区域控制原则和调整回采参数、加强支护和破碎区注浆为主的控制技术,工作面安全通过了断层区,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 潘泽翔; 成云海; 赵荣学; 马梦想
    • 摘要: 煤层采掘活动容易引起断层活化、滑移失稳,诱发巷道冲击地压。张宁博等研究了逆冲断层在单侧卸载条件下失稳瞬间位移场的变化规律;王宏伟等研究了断层面上应力场和能量场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断层滑移判别力学依据。多数学者对断层型冲击地压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单个断层,未考虑多断层组合形成地堑等地质构造的相互作用。
    • 王波; 张海峰; 杨张杰; 张敦喜; 余大军
    • 摘要: 为解决煤矿工作面在推采过程中遇到具有复杂原岩应力环境及受采动活化影响的断层带时,面临顶板与煤壁支护困难,停采停面加固破碎围岩开采效率低,开采成本高与安全性差等系列问题,采用UDEC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工作面断层活化模型,分析了断层构造带区域原岩应力分布特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断层活化过程及期间岩体裂隙发育演化规律,提出了从被动过断层到超前工作面预注浆加固断层构造带的断层治理思路,确定了静、动压2阶段分步预注浆的合理有效距离为超前工作面300~400 m和30~50 m。通过对断层构造带平行与扇形注浆孔的分级递进式布置、高压注浆设备的计算选型与泵效校检、“两堵一注+排气管”耐高压(15~20 MPa)定位封孔方式的设计与强度验算,形成了帷幕注浆(0~10 m孔)、浅孔注浆(10~30 m孔)、中深孔注浆(30~80 m孔)和预留深孔注浆(80~130 m孔)相结合的静动压分步耦合预注浆断层带加固关键技术,实现了注浆压力5~15 MPa、注浆流量0~6 m^(3)/h、注浆范围0~150 m的远距离高压注浆,达到了超前工作面30~400 m预注浆加固断层破碎带煤岩体的目的。该技术在淮南矿区成功推广应用,工作面过断层期间无片帮、顶板无冒落,支架工作状态稳定,工作面巷道支护状况良好;工作面推进速度6 m/d左右,效率提高1~2倍,实现了工作面过断层不停面连续化高效回采。
    • 李倩; 唐和军; 周凤春; 李宁; 纪建峥; 侯灵炜
    • 摘要: 埕海油田滩海区是大港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区域,目前区内多个断块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强化注水阶段,需要避免注水引起断层活化带来的开发风险。为此针对滩海区断裂系统开展研究,通过断层的精细解释、应力场分析、运动学特征、裂缝特征描述等,明确了需要重点关注的几条通天断层的基本特征,并利用静态方法评价了断层的原始封闭性,通过动态法计算出各注水区块的注采比、地层破裂压力及最大注水压力,并根据注采比、最大注水压力变化提出了油藏注水开发要点,保证了研究区的安全有效开发,也为有相似条件油田的注水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 朱敬忠; 刘启蒙; 刘瑜; 范佳俊; 杨森
    • 摘要: 目前浅部煤炭可采储量开挖殆尽,以井工开采的煤矿正逐渐向深部含煤地层区域延伸,因面临深部“高温、高压、高瓦斯”及复杂地质构造的威胁,井下作业环境变得十分恶劣。虽然通过钻探、物探手段及巷道开挖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较大影响的深部隐伏断层构造进行探查,但矿井对断层性质及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化等基础资料掌握程度不足。在设计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尺寸阶段,往往存在断层煤(岩)柱留设过大或过小的问题,造成生产期间煤炭资源可开采量的降低,或诱发断层水害事故。以宿州煤电集团界沟煤矿F6断层为研究对象,从断层的含(导)水性、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化特征、煤层顶板岩性特征及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等方面综合分析研究煤层防隔水煤柱宽度留设问题。利用基于有限元理论的COMSOL Multiphysics(CM)数值模拟、理论计算及矿井生产验证等多方法,确定最合理的防隔水煤柱尺寸。研究表明:F6断层在未扰动状态下表现为富水性弱,导水性差,但当工作面继续向再前推进至距断煤交线20 m时断层带附近岩层因受集中应力作用而发生塑性破坏,断层导水性质发生变化。基于以上综合分析最终确定F6断层防隔水煤柱合理留设宽度为36.13 m。研究成果对界沟煤矿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
    • 王同旭; 曹明辉; 江东海
    • 摘要: 为研究工作面开采邻近断层时断层活化致灾机理,基于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断层面应力场、位移场变化规律,探讨断层活化失稳面积变化趋势,并计算断层活化释放能量及传递到工作面的剩余能量。结果表明:断层活化分为初始活化、稳定活化、活化加剧、活化弱化4个阶段;断层活化位置由高位顶板处断层向煤层附近发展,底板处断层活化时间晚于顶板处断层。采动影响下断层面将出现剪切应力突降,导致能量释放;断层面剪切应力和剪切法向应力比值均呈现出稳定-增长-降低的趋势,但剪切法向应力比值变化滞后于剪切应力。采用断层活化失稳释放能量计算公式,计算工作面向断层方向推进过程中断层活化能量释放大小,计算结果与微震监测记录具有相似规律,佐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断层活化释放能量以负指数形式传递至工作面,断层初始活化、稳定活化、活化弱化阶段所释放的能量传递至工作面后剩余能量的量级小于10^(5)J,而活化加剧阶段释放能量传递至工作面后剩余能量大于10^(7)J。因此工作面与断层间距小于40 m时,受断层活化扰动影响较大,冲击危险性更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