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导水裂隙带

导水裂隙带

导水裂隙带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703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2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764364篇;相关期刊178种,包括煤矿安全、煤矿现代化、煤炭工程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2016中国煤炭学会钻探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2016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等;导水裂隙带的相关文献由149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文平、陈通、乔伟等。

导水裂隙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2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64364 占比:99.92%

总计:765002篇

导水裂隙带—发文趋势图

导水裂隙带

-研究学者

  • 李文平
  • 陈通
  • 乔伟
  • 张新国
  • 蒋泽泉
  • 余学义
  • 史俊伟
  • 李杨杨
  • 江兴元
  • 江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邬飞龙
    • 摘要: 合理的防治水技术可有效治理矿井水害,而精确判断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是制定防治水方案的前提。以磁窑沟煤矿131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探测的方法对工作面水害治理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仰孔注水测漏法探测,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40~93 m;根据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确定工作面需重点防治的水害,为上覆10-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和大气降水;采用采空区探放水和回填地表塌陷裂缝的方法,对磁窑沟煤矿13102工作面进行水害防治。
    • 常金鹏
    • 摘要: 为保障2103工作面回采期间不出现顶板突水,通过计算工作面导水裂缝带的发育高度,进行顶板含水层冒裂程度分析,确定工作面全区均处于顶板含水层冒裂带危险区内。设计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期间采用物探+钻探的防治水措施,工作面回采期间在物探+钻孔疏放防治水的基础上,在工作面两侧设置排水沟,富水性大的断层区域设置防水煤柱等防治水措施。据现场观测,防治水揩施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 蔚保宁; 黄庆享
    • 摘要: 为研究浅埋综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破坏规律,准确判定采空区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以哈拉沟煤矿22208工作面浅埋煤层开采为背景,利用钻孔探测技术对其进行了探测分析。在哈拉沟煤矿22208工作面布置采前、采后钻孔共计8个,利用钻孔冲洗液消耗量观测法和彩色钻孔电视观测法对钻孔进行实测研究,得出切眼中部冒落带发育高度为7.22 m,切眼两端区域冒落带发育高度为13.42 m,切眼中部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至少为49.32 m,切眼两端区域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至少为50.82 m。“三元沟”沟底冒落带发育高度为10.1 m,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至少为25.8 m,“三元沟”出沟区域冒落带发育高度为21.2 m,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至少为51.6 m。实测结果表明:工作面进回风巷附近和“三元沟”沟底导水裂隙带较发育,是工作面防治水、防溃水溃砂的重点区域,需现场提前采取措施并实时重点监测防护。
    • 马建全; 吴钶桥; 彭昊; 夏玉成; 李识博; 肖乐乐
    • 摘要: 为研究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土体内采动应力-裂隙带发育规律,提出局部稳定指数的概念,定量勾绘煤层上覆岩体内破坏和未破坏的区域,并以榆树湾井田某综采工作面为例,探讨采动裂隙场及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煤层上覆岩土体内先后产生煤层顶板破坏区、浅表层破坏区、基岩-松散层接触破坏区3个破坏区域;采动裂隙带高度随开采工作面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稳定”发育规律,而采动裂隙带宽度则呈现“线性上升”发育规律;提出裂高采比和裂宽采比的概念,得出榆树湾井田某综采工作面的裂高采比为19,基岩-松散层接触破坏区的裂宽采比为23.5,浅表层破坏区的裂宽采比为31。经对比分析,文中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验证性和适用性,可为保水采煤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米艳飞; 赵金花
    • 摘要: 隆德煤矿北部区红土厚度较薄甚至部分区域红土缺失,基岩厚度较薄,2-2煤层采用传统垮落法开采,对地下水影响较大,引发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故而隆德煤矿采取限厚、充填保水采煤方案。根据限厚、充填保水开采方案开采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分析,导水裂隙带均发育至正常基岩,未波及至松散沙层。通过采用“大井法”“水平廊道法”和“比拟法”3种方法在传统垮落法开采和限厚、充填保水开采方案2种不同开采条件下涌水量的对比,进一步验证采用限厚、充填保水开采方案可以降低矿井涌水量,有效保护萨拉乌苏组沙层含水层,实现保水开采,还可以处理隆德煤矿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取消矸石山。
    • 汤亚南
    • 摘要: 为掌握5-101综放工作面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根据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通过采用FLAC^(3D)数值软件模拟和分析实测钻孔冲洗液漏失量两种手段,综合判定工作面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为166.82~175.40m,未贯通顶板灰岩含水层,工作面回采期间无突水危险性。
    • 张村; 任赵鹏; 韩鹏华; 何祥; 陈见行; 郭亮
    • 摘要: 为了获得西部矿区部分厚基岩、中等埋深赋存条件下特大采高工作面裂隙发育特征,以上湾矿12401工作面为例,采用经验公式、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针对我国东西部矿区典型地质条件获得的经验公式很难适用于本文特大采高、厚基岩、中等埋深地质条件下的工作面。基于西部矿区地质条件的经验公式预测结果明显偏大,而基于东部矿区地质条件的经验公式预测结果则明显偏小。基于损伤本构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小于5%,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导水裂隙带的发育特征为:由于覆岩软硬岩层的存在,导水裂隙带向上呈台阶形发育;裂隙带形态随着采动程度的变化从“拱形”(三维“壳形”)转变为“马鞍形”(三维“盆状形”)的发育过程。
    • 赵保新; 吴家峰
    • 摘要: 煤层开采的同时常常伴随很多灾害的发生,本文为了防止开采后产生裂隙贯通上覆水体,导致发生水害,对祁东煤矿8232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预计。运用数值模拟和两种规范经验公式的方法对其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进行了预测研究,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通过研究得出:不考虑顶板预裂时,8232工作面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值为64.13 m;考虑顶板预裂时,8232工作面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值为55.27 m。相同条件下数值模拟结果比经验公式结果更接近实际。
    • 魏天玮
    • 摘要: 针对四老沟煤矿8407工作面的顶板探放水进行分析,工作面主要受到顶板砂岩水的影响,存在着安全隐患。依据工作面的统计数据,得到导水裂隙带的回归公式,由此得到工作面推进距离对导水裂隙带的影响,并确定6 m采高时导水裂隙带的稳定高度值为95 m。采用地面电磁勘探的方式对工作面受到的富水影响区域进行分析,确定23处钻孔位置进行探放水作业,由此消除顶板富集水的影响,保障煤矿的安全开采。
    • 吴铁卫
    • 摘要: 为研究门克庆煤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及发育规律,在3101工作面已采区域施工钻孔,采用钻井液漏失量观测法、井下彩色电视成像、超声成像探测方法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实测,并采用FLAC3D软件对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及发育规律进行研究。探测结果表明,门克庆煤矿3101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顶部与煤层的距离为132.90m,裂采比为26.85。实测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相比差距较大,应以实际探测的结果为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覆岩破坏形态呈两边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并且导水裂隙带在采动裂隙发育比较充分的采空区边缘处发育最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