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关系

文化关系

文化关系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426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2929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佛教文化、当代韩国、炎黄纵横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辩证法”学术研讨会、中国图书馆学会2005年年会、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文化关系的相关文献由45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淳、傅千吉、刘宁等。

文化关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6 占比:1.7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2929 占比:98.19%

总计:23351篇

文化关系—发文趋势图

文化关系

-研究学者

  • 陈淳
  • 傅千吉
  • 刘宁
  • 刘德怀
  • 古大勇
  • 周勇
  • 孙建武
  • 孙杰远
  • 孟令军
  • 屈国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闫恒
    • 摘要: 共同性的不断增进与扩大,既是北方游牧民族及其王朝政权历史演进的真实面貌,也是今人着力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观的关节肯綮。应当遵循“共同性扩大”这一主要方向,从政治建构和文化交往的多线互动中认识和评价夷夏“合于中华”的伟大。先秦时期形成的“修文德以来之”的理论固然成为历史上华夷关系的主流,但仅从文化角度并不足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还必须从“汉砖唐瓦”去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制度基础。在郡县制和天下体系的制度基础上,夷夏之间的文化关系并非只是单向的接受或拒斥,而是存在深度接受、创新激活与反哺等复杂面相。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由制度至疆域、由疆域至语言、由语言至生活、由生活至文化,再由文化至国家,从而成为“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血脉同体。从夷夏之间的复杂互动中把握共同性的扩大,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史观的方法论基础。
    • 周毅恒; 黄卫星
    • 摘要: 普罗普及功能结构诗学在西方接受中被等同于“俄国形式主义”,使普罗普与“俄国形式主义”的真正亲缘关系被“形式主义批判”所遮蔽。文章深入历史语境并结合“俄国形式主义”的三重义项,分类讨论了两者间亲缘关系的呈现形态;并在澄清西方接受的诸多误解的同时,爬梳了“俄国形式主义”与普罗普的三重互动关系。这三重互动关系所构筑的复合关系体系,构成了普罗普功能结构诗学发生的“俄国形式主义”思想资源。
    • 马中红; 胡良益
    • 摘要: 新媒介青年亚文化发展迅猛,影响力剧增,文化关系愈益复杂.主导文化与青年亚文化之间一方面存在对立、对峙以及隔阂的互斥关系,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形成了多样的"共情""融合"的互嵌关系.青年亚文化的圈层文化实践不断超越小圈子范围,其思维方式和组织行为持续向其他文化蔓延,在促进文化融合的同时,也加重了亚文化圈之间的撕裂,甚至引发文化间的冲突和极化,包括主导文化与亚文化之间、亚文化之间、亚文化内部等多重面向.研究还发现,在性别文化领域,当青年女性从"不可见"逐渐转向"可见"时,网络两性关系呈现紧张态势,性别文化已成为青年亚文化研究中的"显性"议题.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媒介技术、行政力量以及个人行动的综合作用,成为上述文化关系变化的重要动力机制.
    • 庄严
    • 摘要: 文化关系体现人类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创造性互动及相互影响。“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合作为研究和促进当代国际文化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应对时代挑战、参与全球治理、推进改革开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中国方案。基于此,本文首先从系统论的视角重新界定文化关系概念,随后分析文化关系的主要类型和特征,进而以“一带一路”合作为例,探讨文化影响力和主体选择之间的角力问题。本文认为,促进国际文化关系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目标和手段;建立互利互惠的文化关系重在以新型人文关系为纽带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李君; 石晓润
    • 摘要: 泥河湾和周口店是中国北方乃至东亚地区早期人类及文化起源和繁衍的重要地区.两个遗址群同属海河流域,在时代上,泥河湾遗址群可早到170万年左右,而周口店遗址群则在50万年左右;在文化上,两个遗址群同属小石片石器文化.因而,推测周口店的早期文化是由泥河湾人迁徙、传播而来,并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对泥河湾地区的文化产生影响.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北方地区旧石器人类文化的发展之路,即早期人类大致经历了从依湖型生存发展到依洞型生存再到依河生存的三个阶段.
    • 钱旭初; 施健
    • 摘要: 基于"校区""园区"和"社区"三者的空间联合,从三者的文化起点、文化动力和文化模型的角度分析它们的文化关系,以期为协同推进区域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提供理论视角.
    • 余佳芯
    • 摘要: 元明以后,佛教与道教渐趋衰落,另一方面却是理学的勃兴。理学虽以儒家思想为本,但杂糅了释、道大量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对释、道二家兼收并蓄,这就使三者逐步融入于一种系统性的结构之中,从而使得在明代出现了三教合一的文化景观。在明宪宗的视觉作品《一团和气图》,其通过画面中人物形象的结构关系描绘,使得三个相异的形象(儒、释、道三个形象)在一个圆形的结构之中得到整体性呈现,如画面所呈现的三个人物抱作一团,实则为三个形象。文中将以图像作为研究基础,先对于这一图像作以视觉与文化分析,在图像分析基础之上,将围绕图像所产生的时间节点,去探究图像之中所呈现的“一团和气”之意所引述出的相关问题,再在此时的政治语境与明宪宗的个图经历加以具体展开,试图探究图像背后的意义结构。在这一过程之中以期可以完整且系统的通过这一图像,去认知某一个历史片段与个人境遇。
    • 许莉晶
    • 摘要: 图像学是艺术研究等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三星堆出土文物众多,为研究图像提供了丰富的现实依据。三星堆商周鸟纹器皿的形式丰富,从地理位置以及三星堆文化体系整体特点观察,其似乎与中原文化没有直接联系,但是以图像的造型结构以及图像内在象征为线索观察图像时,二者实则在图像的观看与制作上有着高度相似的审美感与相近的手法。文章仅从图像方面分析探索中原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关系。
    • 许莉晶
    • 摘要: 图像学是艺术研究等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三星堆出土文物众多,为研究图像提供了丰富的现实依据.三星堆商周鸟纹器皿的形式丰富,从地理位置以及三星堆文化体系整体特点观察,其似乎与中原文化没有直接联系,但是以图像的造型结构以及图像内在象征为线索观察图像时,二者实则在图像的观看与制作上有着高度相似的审美感与相近的手法.文章仅从图像方面分析探索中原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