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力学、建筑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0385012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国际地震动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八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北京力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讨论会等;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相关文献由36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学滨、沈峘、杜亚志等。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385012 占比:100.00%

总计:10385126篇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发文趋势图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研究学者

  • 王学滨
  • 沈峘
  • 杜亚志
  • 董伟
  • 侯文腾
  • 吴大方
  • 潘兵
  • 何小元
  • 张乐年
  • 张佩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齐娟; 王飞
    • 摘要: 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是一种公认有效的用于研究材料在高应变率下动态力学响应的测试技术,可为工程设计和材料应用提供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介绍了霍普金森压杆的分类,阐述了传统SHPB试验的测试装置和实验原理。然而传统的应变测量方法主要采用接触式电测法,存在测量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微小尺寸试件无法适用等弊端。基于此,重要介绍了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这一应变光测法,该方法具有非接触式、测试结果精度高、抗干扰强、可视化程度高等优点,基于DIC的SHPB测试技术将是今后主流的测试手段。
    • 付保飞
    • 摘要: 在介绍数字梯度敏感(Digital Gradient Sensing,DGS)方法与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方法原理的基础上,将2种方法相结合以扩展数字梯度敏感方法的测量领域,设计提出透明材料的应力梯度场与位移变形场同步测量系统。荧光散斑方案解决散斑靶标与试件表面散斑场的成像冲突问题,3CCD彩色相机方案解决2种散斑场的图像采集问题,通过开展三点弯曲实验进行数据分析以及精度对比,验证了同步测量系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 彭富豪; 于开平; 康亚涛; 刘帅帅; 张伟
    • 摘要: 搭建了一套全场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对变截面舵面结构受随机载荷激励作用下的变形及振动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以2A12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变截面舵面结构为试验对象,采用高分辨率的相机记录舵面结构全场清晰的散斑图像,然后利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对其结构表面的连续变形进行直接测量,同时利用傅里叶变换对采集到的散斑图像进行振动特性分析,获得变截面舵面结构的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为验证非接触测量得到的振动特性结果的准确性,用小质量加速度传感器得到的振动响应信号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0~500 Hz的测试频段内,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辨识变截面舵面结构前三阶模态参数与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结果非常吻合,前三阶固有频率误差在2%以内,阻尼比误差在6%以内,前二阶模态振型均为弯曲模式,第三阶模态振型为弯曲扭转耦合模式,验证了三维数字图像相关的全场振动测量技术的有效性,为高温环境及非线性变截面舵面结构非接触振动测试提供依据。
    • 张科; 潘哲; 刘享华
    • 摘要: 岩体内部赋存的裂隙很多表现为折线型,为探究这类岩体的断裂机制,制备含折线型裂隙砂岩试件并对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计算加载过程中的变形场演化,根据新生裂纹两侧的位移差异识别裂纹类型;运用扩展有限元法(XFEM)模拟断裂过程,根据应力分布特征解释翼型裂纹起裂与扩展机制。DIC计算结果表明,新生裂纹处出现应变局部化带,裂纹两侧发生相对分离;含直线型和折线型裂隙砂岩试件的翼型裂纹分别萌生于预制裂隙端部以及折角处,这是因为裂隙几何形态会改变拉应力集中位置;含折线型裂隙砂岩试件的起裂应力小于含直线型裂隙砂岩试件,这是因为相同加载条件下前者的最大拉应力值更大;这2类试件的裂纹扩展均是由于裂纹尖端集中的拉应力引起的,裂纹依然呈张开状态;裂隙几何形态未改变试件的最终破坏模式,均表现为对角剪切破坏。
    • 张博闻; 王学滨; 董伟
    • 摘要: 提出了一种致力于改善狭窄、高应变梯度剪切带宽度测量精度的数字图像相关方法。通过对测点的原始子区的有限分割,使后代子区环绕在测点周围,以使一些后代子区位于简单变形区域,进而以最佳后代子区的结果作为测点结果。通过对比提出方法和粗-细方法的虚拟剪切带宽度测量结果,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剪切带宽度测量误差。研究表明:对于虚拟剪切带,在理论上,提出方法的剪切带宽度不受子区尺寸的影响;与粗-细方法相比,受子区尺寸的影响较小,而受测点间隔的影响较大,但测量结果更准确。
    • 王昌林; 谢宇航; 张文东
    • 摘要: 为获得大曲率机身壁板在剪切载荷作用下的最大承载能力,验证大曲率机身壁板张力场计算和分析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分析载荷边界和支持要求,设计并制造了壁板剪切试验装置。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测量了蒙皮屈曲变形、加载端扭转角和航向位移,对比分析应变片测量结果,获得了蒙皮的失稳载荷、永久屈曲载荷及破坏载荷,验证了试验方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以及该测量技术的精确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该测量技术在壁板类试验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 任会兰; 杜一宁; 宋水舟
    • 摘要: 混凝土是一种典型的拉压不对称准脆性复合材料,采用巴西劈裂试验研究其拉伸破坏时发现,不同加载方式对混凝土的变形和破坏特征的影响很大。通过直接加载、弧形垫块加载以及平台圆盘加载3种方式对混凝土圆盘试件进行准静态试验,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研究混凝土拉伸劈裂破坏过程中的全场变形和局域化破坏特征。结果表明:(1)标准圆盘直接加载时,试件顶部和底部附近的应力集中使试件端部先发生损伤,拉伸应变场中的高幅值区从加载端向中心迅速扩展;而采用弧形垫块或平台圆盘加载优化了应力集中问题,使得试件中心最先出现应变集中,继续加载时损伤向两端扩展,导致试件劈裂破坏。(2)弧形垫块加载和平台圆盘加载满足了巴西劈裂试验的中心起裂假设。测得平台圆盘加载时混凝土试件的抗拉强度约为5 MPa,比标准圆盘加载提高了31.2%左右,分析认为平台圆盘加载提高了试件中心的压拉比以及加载端处的摩擦力。(3)3种加载方式下,混凝土试件中心位置变形的数字图像相关分析结果和应变试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获得的混凝土试件全场变形的有效性。
    • 卜静武; 田硕; 孙浩文; 吴新宇; 卢建琴
    • 摘要: 为了研究全级配大坝混凝土裂缝扩展机理,针对3组不同缝高比的全级配大坝混凝土带缺口立方体试件开展了楔入劈拉试验,同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量试件表面位移。结果表明:峰值荷载随着初始缝高比的增大而减小。虚拟裂缝长度在裂缝尖端位移达到临界值时达到最大,且随着初始缝高比的增大而减小。宏观裂缝扩展速度和有效裂缝长度随着初始缝高比的增大而减小。有效裂缝长度随着骨料粒径增加而增加,且增长倍数随骨料粒径和试件有效高度的增大而增大。
    • 张科; 叶锦明; 刘享华
    • 摘要: 由于岩体结构的复杂性,如何重构含裂隙网络的物理模型试件是岩石力学试验研究面临的难题之一。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固化3D打印技术的裂隙网络类岩石试件制备方法。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对裂隙网络类岩石试件加载过程进行非接触式全场变形测量,并引入应变场方差这一指标,定量研究了裂隙岩体变形破坏演化规律及前兆异常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可实现裂隙岩体的复杂物理模型重构。裂隙网络类岩石试件的变形破坏过程类似于真实裂隙岩体,可划分为压密、弹性变形、裂纹扩展以及峰后阶段,其应力-应变曲线出现峰后多台阶式跌落特征。综合强度参数、峰后力学特征和试验过程中块体弹射现象来看,制备的3D打印试件可用于模拟裂隙硬岩。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可实现裂隙岩体变形场的动态捕捉,其变形破坏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应变局部化特征。加载过程中应变场方差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初始分异、稳定分异、加速分异以及加加速分异阶段。应变场方差在新生裂纹萌生后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而在进入不稳定裂纹扩展阶段后呈现为陡增趋势,可视为两个前兆点。研究成果可为复杂裂隙岩体的物理重构以及失稳预警提供新的思路。
    • 刘小勇; 秦昕洲; 李荣丽; 孔清屿; 高嵩; 李奇涵; 郭琦; 吴小玲
    • 摘要: 在数字图像相关测量计算过程中,直接参与互相关计算的是散斑子图,而散斑子图质量对测量精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如何有效评价散斑子图质量是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研究的热点问题.将信息论中用于衡量信息量的"熵"概念引入散斑子图评价,提出以图像熵为评价参数的散斑子图质量评价方法.为验证该评价参数的有效性,对采用不同方法采集的3幅不同类型散斑图进行位移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位移测量精度与散斑子图熵有紧密的关系,散斑子图熵越大,位移测量精度越高.实验结果验证了图像熵可有效用于散斑子图的质量评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