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育负担

教育负担

教育负担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农业经济、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专利文献18978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求是、法治与社会、半月谈等; 教育负担的相关文献由95位作者贡献,包括姚海军、陈培瑞、张海航等。

教育负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18978 占比:99.53%

总计:19067篇

教育负担—发文趋势图

教育负担

-研究学者

  • 姚海军
  • 陈培瑞
  • 张海航
  • 林荣日
  • 甘晓霖
  • 种宗刚
  • 贾兵
  • 丁小浩
  • 丁晓兵
  • 万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欧延妮
    • 摘要: 伴随着我国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小学教育逐渐受到重视。音乐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艺术类科目,对于学生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来更好的提高审美能力。针对近些年教育负担逐渐加重的问题,教育部门提出了相关意见,出台“双减”政策来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力求打造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得以快乐成长。
    • 任娇旸; 万华; 徐国飞
    • 摘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是对我国一线教师工作境遇的政策回应,是以制度形式规范并落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措施。2021年,“双减”政策的落地,其实质是提高校内教育质量,以最大程度满足家长、学生的教育需求,这在客观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乡村中小学教师肩负教育和行政的双重负担;而实施分类治理需要从根源上打破负担的“生成机制”,精准落实减负措施。具体而言,要从多元治理、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和社会监督四个方面入手,形成治理合力,完善现有的教师减负机制,落实教师的合理负担。
    • 边静; 林荣日; 师玉生
    • 摘要: 后扶贫时代将引发教育扶贫的行动逻辑要点转向重点低收入群体主体脱贫意识的提升。采用“家庭教育支出负担率法”和自设的五级划分标准,基于2018年对甘肃西部4县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该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支付能力情况。研究发现:一是建档立卡家庭、成员残疾家庭、子女就读初中及以上学段的家庭总教育支付能力最弱,均处于“低支付能力”水平;二是家庭教育支出项目中学费支出费用最大,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以及子女就读本科阶段的基本教育支出负担最重;三是家庭子女就读幼儿园和本科的人数会显著影响家庭总教育支付能力水平;四是父母的学历层次对家庭教育支付能力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父亲的学历层次会影响家庭总教育支付能力水平,而母亲的学历对扩展性教育支付能力的高低影响较大。建议国家未来应更加重视西部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支付能力监测及特殊家庭的教育帮扶,提升家庭成员主体可持续脱贫的有效性。
    • 倪星; 张裕泳
    • 摘要: 教育减负是当前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重大议题。围绕教育负担的形成和治理逻辑,运用信号理论,提出“劳动力市场筛选—教育制度型塑—个体理性行为”的分析框架,认为教育负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劳动力市场将教育程度作为个人能力的替代信号,经由公平—效率区别性组合的教育制度传导至学校场域,个体在识别信号后作出了相应的理性行为选择。近年来,政府主导的教育减负集中于教育政策和学校管理方面,但效果一般。作为一种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教育减负需针对教育负担的形成机制进行综合治理,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需要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形成多元评价的就业市场,完善适应发展的教育制度,培育成熟谦卑的公民社会。
    • 漆亮亮
    • 摘要: 2021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启动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并强调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同时加强税收等配套支持政策。此后,我国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增加了国家采取税收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的规定,并在个人所得税中增设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2022年,国家卫健委等十七个部门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将婚嫁、生育、养育。
    • 戴红宇; 成若彤
    • 摘要: 通过对S市A区的调研发现,在校外教育选择上,不同家庭呈现出阶层差异。优势家庭根据教育经验强调学科类培训的基础作用,也重视艺体类培训以巩固优势;城市劳工家庭出于教育不成功的经历,更注重学科类培训;乡城迁移家庭基于职业经历,倾向感兴趣的艺体类培训。这种阶层差异与中小城市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教育变局有关。一方面,城市人口外流导致优势家庭聚积,减少其子女的升学几率;另一方面,乡城迁移人口迁入导致学龄儿童增加,抬升城市劳工家庭教育竞争压力。中小城市教育改革应关注人口结构变化,避免造成群体分化。
    • 刘太刚; 曾艳清; 余小豆
    • 摘要: 政策执行的研究尽管繁多,但是在“关键影响因素、阻力的源头、阻力的传递机制”等基础性问题的研究上缺乏具有整合力的分析框架。本文基于需求溢出理论,借鉴扎根理论的方法论,通过对与“教育减负”相关的重要政策文本和2018年以来的重要媒体报道做内容分析,理解四类关键行动者的“需求”和“行为”。研究发现,关键行动者的需求处于分化的状态,政策在满足部分需求的同时,抑制了其他需求,导致这些需求持续地向公共领域溢出,形成了政策阻力。本文提出的“政策执行阻力的动力传递链”分析框架具有一定的整合性和延展性,可作为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研究的基础性分析框架。
    • 蒋芳; 郑天虹
    • 摘要: 近期围绕“在校时长”热议不断。高关注度的背后,直观体现了家长苦“三点半”放学久矣的诉求,更折射出缩减在校时长导致总体教育负担增加这一痛点。针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时间安排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由此,义务教育进入减少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阶段。但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课后延时服务仍有“雷点”需要解决。
    • 吴克勇
    • 摘要: 如今,补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热度很高,很多家长因此而感到沉重的教育负担。现在,国家层面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整治补课箭在弦上。关于补课,我们需从"两点论"的层面进行思考和认识:大多数学生都补课是不正常的,没有补课也是不正常的。提起补课,人们就会想到"剧场效应"——在剧场中看戏,如果第一排的人站起来,后排的人也只有跟着站起来才能看到表演,最终大家都很累,结果却跟都坐着看戏一样。
    • 潘铎印
    • 摘要: 教师违规“有偿补课”现象在不少地方蔓延成风,严重增加了家长的教育负担,也污染了教育生态,必须加以整治。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和教师开展为期九个月的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