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上市公司收购

上市公司收购

上市公司收购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537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法律、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7篇、专利文献1710篇;相关期刊232种,包括法制与经济(上旬刊)、法制与社会、证券法苑等; 上市公司收购的相关文献由342位作者贡献,包括梁爽、张鸿午、汤欣等。

上市公司收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7 占比:23.90%

专利文献>

论文:1710 占比:76.10%

总计:2247篇

上市公司收购—发文趋势图

上市公司收购

-研究学者

  • 梁爽
  • 张鸿午
  • 汤欣
  • 丁凤楚
  • 付吉元
  • 付建龙
  • 何丹
  • 何禹桥
  • 刘恒祎
  • 刘玲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邹朝辉
    • 摘要: 随着注册制的持续推进,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出现新的变化。文章以上市公司之间的收购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并购标的从以前的无实质经营业务的壳公司转变为有优质产业资产的上市公司。不管资本性质如何,收购方都是为完善产业生态圈或者是符合战略布局而进行了收购。此外,在对四宗上市公司之间的收购案例考察后发现,多数收购方股价都出现上涨,所有被收购方股价也为上涨且涨幅较大,表明市场对A收A普遍认可并看好。
    • 知识星球商业模式42章经
    • 摘要: 为避免高税负,豪佳燃气、绿周能源2家公司的原股东运用“有限合伙+税收洼地”的避税工具,调整股权架构,成功避税3亿元。在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会涉及到税收问题,而如何依法纳税并从中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是企业需要思考的“理财”问题。
    • 何禹桥; 刘恒祎; 潘含章; 刘若琛; 林铭杰; 孙鲁军
    • 摘要: 并购作为企业重要的资源配置手段,可以发挥战略协同效应,获取规模效益、管理效率及新的发展机会等。本文从实证角度对2016~2020年国内上市公司的并购控制权溢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分为上市公司收购资产和上市公司借壳重组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 何禹桥; 刘恒祎; 潘含章; 刘若琛; 林铭杰; 孙鲁军
    • 摘要: 并购是企业重要的资源配置手段,可以发挥战略协同效应,获取规模效益、管理效率及新的发展机会等。本文从实证角度对2016~2020年国内上市公司的并购控制权溢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分为上市公司收购资产和上市公司借壳重组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 王湘淳
    • 摘要: 对于证券市场上违反权益披露规则的行为可以通过不同的法律责任予以惩处。采用何种法律责任进行惩处与权益披露规则的制度定位密切相关。经比较法考察,权益披露规则或纳入披露制度框架或纳入敌意收购制度框架。若纳入披露制度框架,主要通过金钱罚则进行惩处。若纳入敌意收购制度框架,主要通过限制表决权的方式进行惩处。借鉴域外经验,基于我国权益披露规则的既有制度定位,应当采用限制表决权的法律责任。限制表决权的法律责任依据实施主体的不同可分为私人主体实施的民事诉讼与证券监管机构实施的行政执法两种模式。依据我国的既有规定与制度环境,应当采用证券监管机构行政执法,限制表决权的实施模式,由此可以更好地在限制不当的收购行为与促进公司治理效率之间达至平衡。在此基础上,应当放松乃至取消慢走规则,降低收购成本,促进公司控制权市场发展,从而抵消限制表决权对控制权市场的负面影响,保持对公司收购的中立立场,让各方利益更好地达至平衡。
    • 皮兴月
    • 摘要: 近年来,收购上市公司解决了具体的实际问题,促进了上市公司的收购信息系统的完善。通过加强监管,对证券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投资者在市场上得到的信息也是很重要的,创造健康有秩序的市场环境有助于正确评价投资和决策。但是,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信息披露不符合监管要求、内幕交易、证券交易等,影响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目前,针对实际问题,管理部门在获取信息过程中明确了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规则,确保在购买过程中供应商的信息公平公开。应该改善向共同工作的员工和接收公司信息的管理人员传达信息的监督和管理制度。预先跟踪错误信息的流程。因此,构建标准化的公共采购信息系统非常重要。中国证券交易所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和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上市公司报告义务的规定和主要协议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发生了冲突。在披露方面,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真实资金来源尚不清楚。违法经营后,责任人不受处罚,少数股东的利益不受保护。因此,购买市场上的任何人都必须提供信息、中介、媒体。管理者还扮演着“看不见的手”的角色。通过初步审查、持续监督和事后处罚弥补监督缺陷,最终确保公开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完整性、机会主义和有效性要求。
    • 刘震国; 唐永生
    • 摘要: 一、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尽管《证券法》有专门的"上市公司的收购"这一章(第四章),《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收购办法》)已立规章多年并经多次修订,但遍查现行成文规定,并无上市公司"收购"或者"收购人"的明确概念。最早的《收购办法》(2002年颁布,已失效)第2条曾经提出收购的概念: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在证券交易所的股份转让活动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
    • 卢秋声; 干胜道
    • 摘要: 和谐财务不同于企业财务,两者在财务目标、内容和考核方法上有本质区别.借鉴广义财务理论,界定企业和谐财务的内涵.根据国有企业和谐财务理论框架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及相互关联和运行规则,推导出国有企业和谐财务形成机理,即:由“财务资本—企业价值—企业目标—过程与状态和谐—结果和谐”的理论传导机制到“环境适应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利益关系协调能力=和谐财务”的实际形成机理,结合和谐财务实际形成机理,描述国有企业和谐财务表达式,从而揭示和谐财务表达因子,以期为相关主题研究提供学术借鉴.
    • 金田
    • 摘要: 在构建透明、公开高校的进程下,教育部部属高校按照教育部要求主动公开了学校财务信息.本文以教育部部属高校的预决算信息公开内容为基础,通过构建适应高校特征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评分体系,从披露特征维度、质量特征维度、信息可获得性维度全面评价部属高校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部属高校在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披露内容不全面、编制口径不明确、缺乏内外部审计信息披露及披露格式可操作性低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应进一步细化披露内容、明确披露内容的编制口径、加强内外部审计与财务的协同、完善信息披露方式.
    • 汤欣; 神田秀树; 朱大明
    • 摘要: 向目标上市公司股东发出的公开收购要约,既可能是收购方主动发出的自愿要约,也可能是法规要求的强制要约.一般认为中国的强制要约收购制度学习自英国的收购规则,该制度在2006年的立法修改以后已经发生了重大变迁,但对于强制要约制度的详细解读、立法理念与制度运行的契合、现行制度的未来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仍有深入探讨的空间.事实上在要约收购上市公司的规制方面,于英国式的强制全面要约模式与美国式的半自由、半强制要约模式之外,仍有其他可选的规范模式,其中日本法上规定的强制要约和全面要约相结合的规范方式,既有与英国和中国现行规定类似的要素,又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可供在讨论中国要约收购制度的未来发展路径时进行比较、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