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撞击流

撞击流

撞击流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58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6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120817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年会等;撞击流的相关文献由945位作者贡献,包括伍沅、张建伟、刘有智等。

撞击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6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20817 占比:99.77%

总计:121094篇

撞击流—发文趋势图

撞击流

-研究学者

  • 伍沅
  • 张建伟
  • 刘有智
  • 冯颖
  • 周玉新
  • 焦纬洲
  • 申红艳
  • 祁贵生
  • 张巧玲
  • 栗秀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强; 李立权; 陈崇刚; 段旭东; 盛维武; 李小婷; 魏嘉; 程永攀
    • 摘要: 撞击流过程强化技术在能源化工、生物材料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不同工况条件下加氢反应器急冷箱内的流动性能及混合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操作负荷的变化对液相降温性能的影响同时存在混合强度和混合时间之间的竞争。当操作负荷减小时,气液相速度减小,导流板使流体折流产生湍流,气液相之间相互卷吸缠绕,形成折叠涡旋,最终形成气液相混合缠绕的流体界面,气液相混合程度会相对增大,即高温液相与低温冷氢气间的热交换程度相对增大;当操作负荷增加时,气液对撞速度也增大,气液相对撞强度增大,混合箱内部以撞击流强化为主,形成相互撞击的层状流体接触界面,增加了2股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混合程度显著提升。
    • 王文煜; 冯润锦; 莫斯金; 杨颖雄; 李满; 林洁丽
    • 摘要: 优化设计了基于微滤膜和撞击流技术的臭氧氧化废液的反应器,提高了臭氧氧化废液的利用率。利用微滤膜管的孔径和压力特点,优化了反应器内部互为撞击的两相物质的运动轨迹。在撞击前使两相物质变成微米级颗粒,实现臭氧与废液的全方位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氧化效果和臭氧的利用率,降低了废液的处理成本。实验表明,在短时间内降解率可达95%。
    • 张超越; 白净; 魏源霞; 史海港; 李攀; 常春
    • 摘要: 为了快速制备甲烷水合物以利于天然气水合物法储运,在自行搭建的液相连续撞击流反应器内考察了纯水和纯水+十二烷基硫酸钠(SDS)2种体系中撞击强度、反应器内温度、初始压力对甲烷水合物快速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种体系内撞击强度的增加可明显加快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在撞击强度为0.38、反应的前30 min,水合速率达到最大,速率分别为0.48,1.3 mol×h^(-1),甲烷水合率分别为28.4%,45.8%。反应器内温度的降低、初始压力的升高均可加速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在温度为275.15 K、压力为6 MPa、反应的前30 min,水合速率最大为1 mol×h^(-1),甲烷水合率为49.4%。同时还考察了SDS质量浓度对甲烷水合物快速生成过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SDS质量浓度为600 mg×L-1。
    • 张建伟; 安丰元; 董鑫; 冯颖
    • 摘要: 利用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对动态阶跃型撞击流反应器流场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入口速度条件下流体流动规律、湍流特性以及能量水平。结果表明,动态阶跃型入口条件下,撞击面在两喷嘴之间周期性移动,流动参数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随着入口平均速率的增大,驻点速度逐渐增大;随着两喷嘴入口速率差的增加,撞击面移动速度加快,撞击区流体湍流强度逐渐增加;随着入口平均速率与入口速率差的增大,XOZ平面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湍动能逐渐减小。对比动态撞击流反应器与稳态撞击流反应器内流场特性,探究动态入口条件对撞击流反应器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阶跃撞击流反应器湍流黏度、湍流强度和湍动能等参数均明显高于稳态撞击流反应器,撞击轴线上的湍动能梯度分布大于稳态撞击流反应器。动态入口条件下撞击流反应器流体湍动更剧烈,能量水平更高,有利于增加流场内流体扰动与促进混合。
    • 张建伟; 阚延勇; 董鑫; 冯颖
    • 摘要: 为了研究双组分层撞击流流场振荡特性,选用大涡模拟对反应器内流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一次和二次撞击区域的运动情况,获得了不同进口雷诺数、不同喷嘴间距、喷嘴边界受限程度下撞击面偏斜振荡规律。结果表明,二次撞击后的轴向速度与径向速度分布呈双峰形式,轴向速度与径向速度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二次撞击面发生偏斜振荡,偏斜振荡周期随喷嘴间距增大而增大,随进口雷诺数增大而减小。喷嘴间距越小,偏斜振荡周期对喷嘴边界受限程度越敏感。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得出偏斜振荡周期与各因素之间的无量纲关联式,关联式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值吻合较好,可以很好地预测二次撞击偏斜振荡周期。
    • 陈小杰; 欧阳紫菱; 李文豪; 杨涛; 陈俐娜; 程春明
    • 摘要: 采用撞击流曝气投加臭氧对含油废水进行催化氧化预处理,再利用平板陶瓷膜过滤预处理溶液,探究了预处理时间对跨膜压差、膜污染指数及膜污染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0分钟撞击流催化臭氧氧化预处理对膜污染具有较为明显的控制作用,进一步增加预处理时间虽能进一步减缓膜污染,但对其效果并不显著,反应器中溶液的DOC明显高于渗透液的值,平板陶瓷膜对溶液中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截留及吸附作用,整个工艺对DOC具有较好的去除效率;形成的不可逆膜污染阻力明显低于可逆膜污染阻力,经过短时间预处理就可大大降低可逆膜污染。不经过臭氧催化氧化形成的污染膜表面呈现出明显的凝胶层结构,经过撞击流臭氧催化氧化预处理30分钟后,形成的污染膜表面较为疏松多孔,膜污染控制效果非常好。
    • 张昆明; 陆丽金; 黄永春; 段超; 徐云; 任仙娥; 余慧群
    • 摘要: 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撞击流-射流空化(IS-JC)耦合反相乳液过程制备纳米级5-Fu壳聚糖微球。考察油相种类和壳聚糖溶液流变学性质(CS-Rhep)对微粒大小、粒度分布、表面形貌和产率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对微球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IS-JC成功制备出粒度小、分布窄、分散性好、颗粒饱满,且表面光滑的5-Fu壳聚糖微球,其最小粒径和多分散指数分别为392.3 nm和0.535,交联固化40 min产率可达43.15%;微球大小、粒径分布、表面形貌和微粒的生成对CS-Rhep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与石蜡油相比,空化下棕榈油更适合作为有机分散介质。FT-IR显示,5-Fu成功包埋于微球之中;XRD显示,微球以无定形结构存在;TGA显示,微球对5-Fu的包埋降低了其热稳定性;棕榈油分子结构在IS-JC作用下未发生氧化和降解。IS-JC强化乳液交联过程可制备出粒度分布窄的纳米级壳聚糖载药微球,使其应用于纳米生物材料制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 张建伟; 高伟峰; 董鑫; 冯颖
    • 摘要: 利用大涡模拟(LES)方法研究了撞击流反应器内流场涡特性,分析撞击区域流体流动特征。改变进口速度、喷嘴间距,讨论流场速度、涡量和平面涡能量分布规律,并分析了流场流型、涡演化过程和涡核形式。在反应器内靠近撞击驻点的涡尺寸小、脉动性高,随着撞击距离的增加,流体速度逐渐减小,涡影响范围变大。平均涡量和平均涡能量随进口速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结合Q判据分析了反应器内涡的演化过程和流体流型。根据径向射流涡的演变过程,得到径向射流两侧涡演化的周期,在0.15~0.20 s之间。撞击区的涡结构主要为马蹄涡和肋状涡,在出口位置存在涡环。研究结果为深入分析撞击流反应器流体运动规律和优化反应器提供了理论参考。
    • 蔡永顺; 段振亚; 牛俊华; 李道先; 张俊梅; 乔国岳
    • 摘要: 将撞击流结晶器应用于吡唑酮晶体的连续化生产过程,考虑到此晶体形成与原料液混合效果的关联性,选用丁酮酰胺水溶液和水作为液液流体介质。利用CFD模拟得到一种撞击流连续化结晶器内的流场分布并对流场进行分析,讨论撞击流结晶器内原料流速对混合性能的影响,研究撞击流连续化结晶器轴向速度、切向速度和近壁面流速随水的进口流速的变化规律,以及结晶器内沿轴向和径向的速度分布情况,根据混合均匀度指数评判结晶器中水在不同进口速度下的混合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在丁酮酰胺水溶液进口速度为2 m/s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水的进口流速增加会导致撞击流结晶器内混合均匀度指数降低,流场中流速分布更加不均匀,并且撞击混合区流体的切向速度随之升高,因此水的进口流速适度减小有利于晶体的生长。
    • 植桦丞; 刘天造; 王家奇; 周子安; 林洁丽
    • 摘要: 氨氮废水对人体和环境有极大的危害,排放前需要降解到一定的浓度。本文采用撞击流技术使氨氮废水和氧化剂臭氧在亚微米级湿式状态下相向碰撞而发生氧化反应,研究降解氨氮的效果。通过测量不同臭氧流量、不同反应时间、不同氨氮初始浓度下的降解率,发现臭氧流量越大、反应时间越长、初始浓度越高,降解率越高。撞击流的作用使氨氮废水和臭氧气流的混合物处在亚微米级的颗粒状态下发生更充分的接触和反应。当臭氧流量为4 L/min、反应时间为60分钟、氨氮初始浓度为60 mg/L时,氨氮降解率为16.5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