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阴性

三阴性

三阴性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28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93716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循证医学、临床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中-法乳腺癌高级学术论坛、2015首都超声医学论坛暨第三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术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术会议等;三阴性的相关文献由881位作者贡献,包括邵志敏、李丽仙、辇伟奇等。

三阴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3716 占比:99.97%

总计:393829篇

三阴性—发文趋势图

三阴性

-研究学者

  • 邵志敏
  • 李丽仙
  • 辇伟奇
  • 庄婷
  • 朱建
  • 江一舟
  • 管晓翔
  • 刘敏涛
  • 姜轶珂
  • 张海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珏; 陈赛君; 詹锦勇; 徐开颖; 魏秀芝; 刘亚辉; 贲志飞
    • 摘要: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常规超声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诊断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模型,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7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TNBC患者36例(TNBC组),非TNBC患者134例(non-TNBC组);应用常规超声获取两组乳腺肿块形态、边缘、边界、内部回声、微钙化、后方回声、血流情况,VTIQ获取病灶的SWV最大值、SWV平均值、SWV最小值、SWV平均值与正常乳腺组织SWV比值(SWV平均值/正常值),比较两组上述特征及参数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比较VTIQ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建立常规超声联合VTIQ诊断TNBC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肿块形态、边缘、微钙化、后方回声,以及SWV最大值、SWV平均值、SWV最小值、SWV平均值/正常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VTIQ各参数中SWV最大值<6.98 m/s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WV最大值<6.98 m/s、形态规则、边缘不光整伴分叶和后方回声增强均是鉴别TNBC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建立的预测模型为:Logit(P)=3.764-1.137*SWV最大值<6.98 m/s+1.354*形态规则+1.921*边缘不光整伴分叶+1.876*后方回声增强。该模型鉴别TNB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6%、85.7%、72.0%、87.6%,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结论常规超声联合VTIQ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TNBC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预测TNBC提供重要参考。
    • 高春燕; 赵振慧; 刘炜; 李妍; 李红玉; 马小平; 李莉; 刘丹; 李冰玉; 李迅
    • 摘要: 目的观察GP方案与NX方案在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内科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96例既往接受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转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GP组(48例)和NX组(48例)。GP组给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NX组给予NX方案(长春瑞滨+卡培他滨),共治疗6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次要研究终点为肿瘤进展时间(TTP)和药物毒副反应。结果 NX组ORR、DCR虽高于G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组TTP略高于NX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高于N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X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G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方案与NX方案对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相当,值得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高,可根据患者对不同治疗方案的耐受程度来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金晓龙; 陆雪明; 蔡振海; 谢向丽; 方泽伟; 林锐填; 黄文河
    • 摘要: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机体雄激素受体水平表达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组织学标本的采集与染色处理,并统计比较其临床基本资料。统计AR的阳性表达情况、A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生存率。结果50例患者中雄激素受体(AR)阳性表达显示阳性者有14例,阳性率为28.00%;50例患者中,AR阳性患者年龄≥50岁、绝经后、Ki-67表达0.05)。结论AR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可显示一定水平的表达,其与年龄、绝经前后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有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其水平变化为后续治疗及预后恢复情况提供参考价值。
    • 曹文明; 王晓稼
    • 摘要: 三阴性乳腺癌整体上表现为侵袭性强、术后复发率高,在完成标准辅助治疗后进行强化治疗,有望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CREATE-X研究率先开启了三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强化治疗的新模式,OlympiA研究为携带BRCA基因胚系突变的三阴性乳腺癌提供了辅助强化的佐证,SYSUCC-001研究证实节拍、长疗程卡培他滨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另外还有多项研究探索了铂类、卡培他滨在基底样型和非基底样型三阴性乳腺癌中辅助强化治疗的疗效。该文对以上研究进行详细解读并作相关评述,以期为三阴性乳腺癌辅助强化治疗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胡江辉; 向剑文
    • 摘要: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已行改良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的腺癌患者33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病理资料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病理标本大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复发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从确诊至随访截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标本大小、TNM分期、复发转移情况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但DFS及OS更短,肿瘤恶性程度和术后病死率更高.
    • 古丽齐合热·马穆提; 贺春钰; 木妮热·木沙江
    • 摘要: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发生脑转移的高危因素,指导临床筛选脑转移高危患者.方法 收集437例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的Ⅰ~Ⅲ期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脑转移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37例TNBC患者中89例(20.4%)患者出现脑转移,TNBC患者6个月、1年、2年、3年及5年累计脑转移率分别为1.38%、5.75%、12.94%、17.63%和21.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诊年龄、原发病灶数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Ki-67、新辅助化疗、手术方式、术后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及术后辅助化疗周期数均与TNBC患者发生脑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诊年龄≤35岁、肿瘤大小T3和T4、淋巴结分期N1~N3和Ki-67≥30%是影响TNBC患者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原发灶行根治术和保乳术是TNBC患者发生脑转移的保护因素.结论 TNBC发生脑转移率较高,且易在确诊后2~3年内发生转移.首诊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Ki-67及是否手术是影响TNBC患者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
    • 占丹; 黄艳芳; 李平; 杨宇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技术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TNBC及nTNBC的患者,TNBC组18例,nTNBC组67例,分析两者的MRI影像特征.结果 与nTNBC组相比,TNBC组肿瘤的分布类型多为单灶型(P=0.007),病灶长径>2 cm(P =0.023),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P=0.001),边缘光滑(P=0.000),边缘强化(P=0.005)和T2 WI上瘤内高信号(P =0.014),乳腺实质背景强化(BPE)较高(P=0.03),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倾向于Ⅱ型(P =0.000),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较高(P=0.026).结论 多模态MRI技术中肿瘤的分布类型、病灶长径、形状、边缘强化、T2 WI上瘤内高信号、BPE程度、TIC类型、ADC值的特征可以对TNBC与nTNBC的诊断进行有效的鉴别,有助于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
    • 张霆锋; 杨辞秋; 王坤
    • 摘要: cqvip:乳腺癌现今已是全球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1]。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作为乳腺癌的其中一种亚型,与其他类型相比,早期TNBC具有复发率高,转移潜力大,总生存期短的特点[2]。而晚期TNBC则侵袭型极强,且预后往往较差[3]。无论早期TNBC还是晚期TNBC,既往治疗都依赖化疗,近几年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已经在新辅助治疗和解救性治疗中有了新的突破,为改善TNBC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 摘要: cqvip:1文献来源Cortes J,Cescon DW,Rugo HS,et al.Pembr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versus placebo plus chemotherapy for previously untreated locally recurrent inoperable or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KEYNOTE⁃355):A 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double⁃blind,phase 3 clinical trial[J].Lancet,2020,396(10265):1817-1828.
    • 徐玲玉; 高海燕; 陈玉芳; 郜倩倩
    • 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苏省常州市肿瘤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45例乳腺癌肿瘤组织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 D-L1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亚型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 D-L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K i67表达及E R状态有关;不同分子亚型中,P D-L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最高.结论:乳腺癌组织中P D-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密切关系,P D-L1对乳腺癌的预后及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