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授精,人工

授精,人工

授精,人工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1年内共计73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基础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专利文献64970篇;相关期刊34种,包括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医学临床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等; 授精,人工的相关文献由31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莉莉、郭兴萍、史雅萍等。

授精,人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64970 占比:99.89%

总计:65042篇

授精,人工—发文趋势图

授精,人工

-研究学者

  • 王莉莉
  • 郭兴萍
  • 史雅萍
  • 曹云霞
  • 魏兆莲
  • 丛林
  • 乔杰
  • 云日明
  • 倪丽莉
  • 刁飞扬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倪丽莉; 王菁; 刁飞扬; 马翔; 冒韵东; 刘嘉茵; 刘金勇
    • 摘要: 目的:探讨自然排卵周期、氯米芬(CC)及来曲唑(LE)诱导排卵周期的排卵前优势卵泡直径对供精人工授精(AID)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的2675个自然排卵AID周期、547个CC诱导排卵AID周期、1566个LE诱导排卵AID周期的超声及临床资料;分别按排卵前优势卵泡直径分组,了解助孕结局随优势卵泡直径的变化特征,并据此设立各排卵方案的卵泡直径优势组及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优势组在宫内妊娠及持续妊娠方面的相对优势.结果:自然周期卵泡直径16.0~19.9 mm时的宫内妊娠率(23.01%vs.19.13%,aOR=1.260,P=0.035)及持续妊娠率(20.57%vs.16.88%,aOR=1.277,P=0.034)均高于卵泡直径≥20.0 mm时;CC诱导排卵周期卵泡直径18.0~21.9 mm时的宫内妊娠率高于卵泡直径20.0 mm时.结论:AID助孕中,自然周期、CC及LE诱导排卵周期的排卵前卵泡直径最佳范围分别为16.0~19.9 mm、18.0~21.9 mm及18.0~20.0 mm.
    • 马瑶; 王佳媛; 肖绪武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时,采用自然周期或不同促排卵周期等不同助孕方案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在大连市幼保健院行IUI助孕治疗的393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共93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促排卵治疗分为自然周期组402个周期;促排卵周期组532个周期,再按不同促排卵方案分为五个亚组,氯米芬(CC)亚组124个周期,来曲唑(LE)亚组107个周期,尿促性素(HMG)亚组87个周期,CC+HMG亚组103个周期,LE+HMG亚组111个周期.比较各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促排卵周期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14.10%(75/532)比9.20%(37/402)和11.28%(60/532)比7.21%(29/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双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7个周期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均为CC+HMG亚组.LE亚组、HMG亚组、CC+HMG亚组和LE+HMG亚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CC亚组[11.21%(12/107)、13.79%(12/87)、16.50%(17/103)、21.62%(24/111)比8.06%(10/124)和7.48%(8/107)、11.49%(10/87)、13.59%(14/103)、20.72%(23/111)比4.03%(5/124)],流产率明显低于CC亚组:3/12、1/12、2/17和1/24比5/10;HMG亚组、CC+HMG亚组和LE+HMG亚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LE亚组,流产率明显低于LE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IUI助孕时,采用LE联合HMG促排卵方案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妊娠结局.
    • 倪丽莉; 王菁; 刁飞扬; 马翔; 刘嘉茵
    • 摘要: 目的:探讨卵泡发育不良女性氯米芬(CC)与来曲唑(LE)诱导排卵后供精人工授精(AID)周期的助孕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医学科2012年1月—2019年8月卵泡发育不良女性CC、LE诱导排卵后AID周期的临床资料,包括小卵泡排卵女性的320个周期、卵泡发育停滞或闭锁女性的286个周期;分别按诱导排卵方案分为CC组和LE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2种方案的AID助孕结局.结果:与CC组相比,LE组小卵泡排卵女性宫内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68%vs.21.68%,P=0.196),妊娠丢失率降低约0.72倍(10.20%vs.29.03%,OR=0.278,P=0.038),活产率增加约0.88倍(24.86%vs.15.38%,OR=1.875,P=0.031).与LE组相比,CC组卵泡发育停滞或闭锁女性宫内妊娠率略高(32.22%vs.22.45%),但优势未达显著水平(OR=1.679,P=0.071);妊娠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4%vs.18.18%,OR=1.926,P=0.366),活产率增加约0.89倍(28.89%vs.18.37%,OR=1.886,P=0.035).结论:AID助孕周期小卵泡排卵女性采用LE诱导排卵的助孕结局优于CC;卵泡发育停滞、闭锁女性采用CC诱导排卵的助孕结局优于LE.
    • 李红霞; 郝伟明; 史雅萍; 郅洋; 张晓花; 王莉莉; 宋海霞; 姬英英; 郭兴萍
    • 摘要: 目的 探究与评价授精次数对自然周期供精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11月至2019年6月实施的2052个自然周期供精人工授精妊娠结局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排卵前、后双次授精的活产率略高于排卵后单次授精,流产率(尤其早期流产率)稍低于单次授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临床妊娠率基本一致.结论 对于自然周期供精人工授精而言,只要所用精液数量、质量一致,能较好地把控授精时机,不论排卵前、后双次授精或排卵后单次授精,都可获得一致的临床妊娠率,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 史雅萍; 郝伟明; 梁云霞; 王莉莉; 李艳梅; 宋海霞; 张晓花; 姬英英; 郭兴萍
    • 摘要: 目的 探究供精人工授精(AID)不良妊娠结局类型的影响及预测指标.方法 对2009年11月至2019年6月实施的AID周期中的67个生化妊娠周期与90个早期流产周期的周期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种不良妊娠结局的人工授精(AI)后14 d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及比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AI后14 d血清β-HCG水平、不孕年限、AI日子宫内膜形态可作为行AID助孕后不良妊娠结局类型的(潜在)预测指标.至于其具体影响效果及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 王奇玲; 张欣宗; 唐运革; 钟恺欣; 马春杰; 陈曦
    • 摘要: 目的 旨在探讨供精精液冻存时间对精液质量及受孕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类精子库280对夫妇使用供精冷冻精液成功怀孕在再次生育时使用同一供精者精液用于人工授精技术的临床使用、随访反馈等相关资料.结果 已确认妊娠的人工授精周期复苏后供精精液质量如下:精子浓度,首次生育时(67.5±19.8)×106/mL,再次生育时(69.3±21.7)×106/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首次生育时(54.7±8.8)%,再次生育时(51.0±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生育精液与首次生育精液的冻存时间差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差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生育时精液周期妊娠率为20.9%,与同期首次生育的周期妊娠率21.4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次生育时精液质量与首次生育时比较略下降,提示精液冷冻保存时间的延长对精子活力有影响,但冷冻保存时间的长短与对精液质量影响大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 周晓景; 邢冠琳; 芦亚琼; 王芳; 柳胜贤; 赵文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2次夫精人工授精(AIH)失败后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中心行促排卵AIH 2次未孕的PCOS患者120例.其中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两组均行促排卵治疗后再次AIH,观察组加用rhGH.比较两组的治疗结局.结果 观察组尿促性素(HMG)用量[(249.50±92.30)U]、使用时间[(10.40 ±5.00)d]均小于对照组[(303.75±144.12)U],[(12.48 ±4.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IH日子宫内膜厚度[(9.16±1.73)mm]大于对照组[(8.44±1.7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IH日直径≥14 mm卵泡数、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早期流产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排卵治疗中加用rhGH可改善AIH临床结局.
    • 吴荣; 吴欢; 王超; 王影; 胡晶晶; 魏兆莲; 曹云霞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女性进行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AID)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7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AID助孕的1707例女性患者资料,按BMI分为正常组1314例(其中自然周期1162例,促排卵周期152例,18.5 kg/m2≤BMI0.05).超重组中自然周期AID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23.33%,63/270和21.48%,58/270)高于促排卵周期(分别为10%,5/50和8%,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2,P=0.034;χ2=4.908,P=0.027),促排卵周期生化妊娠率和流产率与自然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中自然周期AID的妊娠结局与促排卵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周期AID临床结局可能优于促排卵周期AID;尤其是超重女性,自然周期AID可能获得更高的妊娠结局.对条件合适的患者,应积极提倡自然周期AID.
    • 刘盼; 郭丽娜; 赵敏英
    • 摘要: 目的 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内分泌状态对其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生殖医学科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0个周期,按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值高低分为3组,1组AMH值≤16.32 pmol/L(第25百分位),2组>16.32~29.35 pmol/L,3组AMH值>29.35 pmol/L(第75百分位),比较各组的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LH/FSH)、睾酮(testosterone,T)值和妊娠率.结果 3组PCOS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不孕年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和3组LH、LH/FSH、T值均高于1组,3组又高于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AMH水平的PCOS患者,同时也存在高LH、T和LH/FSH.AMH水平对PCOS患者行IUI治疗的妊娠结局预测价值有限,但是其水平过高还是会降低妊娠率.
    • 史雅萍; 张芳; 王莉莉; 宋春英; 王慧芳; 郭兴萍
    • 摘要: 目的 探讨精子库冷冻精液复苏后的精液参数对供精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所生殖中心接受供精人工授精(AID)助孕治疗的2204个AID周期的临床资料,在调整其他影响AID临床妊娠率重要因素的基础上,比较临床妊娠组和非临床妊娠组供精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的差异.结果 接受AID妇女1046例,共2204个周期,其中临床妊娠646个周期,占2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方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分型在临床妊娠组与非临床妊娠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冻精液复苏后的精液参数并不是影响AID临床妊娠率的重要因素,需进一步探寻影响AID的其他因素,以期提高AID临床妊娠率,获得理想妊娠结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