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冲击载荷

冲击载荷

冲击载荷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6篇,主要集中在力学、机械、仪表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9篇、会议论文321篇、专利文献63362篇;相关期刊525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矿安全、煤炭学报等; 相关会议204种,包括北京力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等;冲击载荷的相关文献由4678位作者贡献,包括赵隆茂、王炅、段卓平等。

冲击载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9 占比:1.85%

会议论文>

论文:321 占比:0.49%

专利文献>

论文:63362 占比:97.66%

总计:64882篇

冲击载荷—发文趋势图

冲击载荷

-研究学者

  • 赵隆茂
  • 王炅
  • 段卓平
  • 乔百杰
  • 张超
  • 陈雪峰
  • 刘凯欣
  • 杨桂通
  • 王志华
  • 王礼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敏; 文鹤鸣
    • 摘要: 碳纳米管/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nanotube/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lastic,CNT/CFRP)是一种多尺度复合材料,比传统CFRP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对CNT/CFRP在低速冲击下的响应和破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基于先前的研究通过引入基体增韧因子、残余强度因子并改进损伤耦合方程,建立了新的FRP动态渐进损伤模型;然后,利用新建立的本构模型并结合黏结层损伤模型,对4种碳纳米管含量的增韧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在5个能量下的冲击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最后,将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相关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冲击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立的FRP本构模型能够预测CNT/CFRP层合板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响应、破坏过程和分层形貌,模拟得到的载荷-位移曲线和破坏形貌与实验吻合较好;冲击速度会影响CNT/CFRP层合板拉伸和压缩破坏的比例,相同的冲击能量下,更大的冲击速度会造成更多的拉伸破坏。
    • 赵雷
    • 摘要: 为提高对机械结构冲击载荷的准确识别能力,提出基于贝叶斯压缩感知的大型工程机械结构冲击载荷辨识方法。在栅格单元中采集力学信息,结合受力参量估计模型构建冲击载荷结构模型,然后采用动应变及屈服响应监测方法对机械结构的冲击载荷进行应力特征检测。根据应力参数和动态预警阈值分析工程机械结构的冲击力与位移的变化关系,结合特征检测结果构建加速度等效分析模型,从而构建屈服刚度辨识模型。根据结构屈曲参数响应和空间杆系结构的非线性应力特征分布,实现对冲击载荷的动态压缩的感知,从而采用贝叶斯压缩感知模型实现对冲击载荷参数的准确辨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辨识结果准确性和辨识过程时效性均较高,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大型工程机械结构冲击载荷的辨识能力。
    • 郑靖; 李慧杰; 吴斌
    • 摘要: 传统身管疲劳寿命评定采用实弹射击和实验室液压疲劳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未充分考虑火炮发射时动态载荷对身管的冲击疲劳作用。为此,研制了身管冲击液压疲劳试验装置,为揭示身管冲击疲劳规律提供了新手段。依托该装置,在实验室条件下再现了身管胀膛和膛炸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身管壁内主裂纹逐渐形成并沿径向扩展,造成身管剩余强度局部严重削弱,最终在裂纹扩展至临界尺寸时身管因无法承受再一次的冲击载荷而呈撕裂状破坏。身管的表面加工质量、裂纹的形状和深度、疲劳载荷的大小、加载频率和加载顺序等因素对身管疲劳行为均有影响。因此,要注意从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和保养等方面综合施策以延长身管疲劳寿命。
    • 张亚宾; 周建; 艾蕊; 谭志远
    • 摘要: 为了研究三友露天石灰石矿在开采过程中爆破引发的冲击载荷对于矿石力学特性的影响与破碎时能量的变化规律,采用SHPB实验系统对石灰石进行不同冲压气压下的冲击加载实验,分析了石灰石的动态强度及能量变化规律反映岩石内部裂纹的产生发育过程。经研究结果表明,应变率为26.25 s^(-1)时,岩石的动态抗压强度80.67 MPa,应变率增加至34.30 s^(-1)时,岩石的动态抗压强度98.00 MPa;动态抗压强度随应变率增加呈现出指数增加的趋势,且存在一个应变率分界值,在应变率小于29.00 s^(-1)时,石灰石的动态抗压强度增长缓慢,在当应变率大于29.00 s^(-1)时,石灰石的动态抗压强度快速增加;随着入射能的增加,吸收能与其成线性增加趋势,透射能与其成二次函数增加趋势;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岩石单位体积吸收能从0.24 J/cm^(3)增加到0.63 J/cm^(3),表明岩石在高应变率下破坏耗能更大。
    • 董川龙; 宁掌玄
    • 摘要: 随着采矿逐渐向深部发展,冲击地压灾害频繁显现,特别以大空间赋存采空区的坚硬顶板整体冒落引发的冲击灾害严重影响着矿山安全高效发展。以东升庙铜矿11号矿体+850 m水平以上采空区围岩冒落诱致冲击灾害为研究背景,应用工程类比法,建立了冲击力学模型,即将冒落体简化为圆柱体冲击垫层,将矿柱简化为梁结构。基于材料力学理论、应力扩散理论,建立了受冲矿柱内部最大拉应力、剪应力、挠度与垫层厚度的关系式,进一步研究了3个力学响应量随垫层厚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垫层最佳设置厚度,并应用FLAC^(3D)数值模拟对理论分析最佳垫层厚度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冒落体对垫层的最大冲击力以及此时在垫层中的位移随垫层厚度增加而分别减小和增大,同时2者减小和增加的幅度均随垫层厚度增大而减小;(2)矿柱内最大拉应力、最大剪应力、最大挠度均随垫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减小的幅度也随垫层厚度增加而减小;(3)从经济节约、安全有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垫层最佳设置厚度,认为设置厚度18 m左右的垫层是最合理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矿山采空区处理、山地道路棚洞防护等工程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参考。
    • 高九华; 高嘉憶; 陈开朗
    • 摘要: 本文针对PDC钻头在复杂地质条件中容易出现的崩齿、断齿等问题,提出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PDC材料表面非唇口区熔覆羊角型复合涂层来改变PDC切削齿表面的残余应力分布,有效消除钻头工作过程中显微裂纹的产生,同时通过改变切削齿的表面几何受力条件来缓冲冲击载荷,提高钻齿抗冲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经激光熔覆处理之后的PDC钻头的寿命提高达50%以上。
    • 陈昊; 周瑞平; 樊红; 雷俊松; 周少伟
    • 摘要: [目的]为了获取燃燃联合动力(COGAG)装置在快速并车解列过程中的冲击载荷及轴系动态响应,提出一种理论计算方法。[方法]根据同步自动换挡(SSS)离合器啮合过程中各部件的力学关系,建立离合器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开展燃燃联合动力装置并车过程的动力学仿真和台架实验。[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在阻尼油腔作用的时刻,离合器螺旋花键上产生了明显的扭矩冲击,同时使离合器两端轴系产生了很强的扭矩动态响应;离合器棘轮棘爪位置的随机性将导致扭矩冲击峰值和轴系动态响应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台架实验验证了并车冲击载荷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其最大和最小扭矩的响应幅值与理论计算偏差分别为3.56%和8.86%。[结论]对于燃机快速并车过程中的扭矩冲击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燃燃联合动力装置的运行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
    • 陶晓庆; 冀军峰; 李文龙
    • 摘要: 以ZY6000/25/50型矿用液压支架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液压支架与支撑岩体进行受力分析,对矿用液压支架整机进行了瞬态动力学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冲击载荷作用下液压整机受力变形云图及最大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仿真结果为矿用液压支架结构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 夏拥军; 孟凡豪; 马勇; 罗义华; 张金峰; 严继军
    • 摘要: 为了确定内悬浮抱杆在悬浮工作状态下的起升动载系数,以ZB-D-21/400/30型内悬浮抱杆为研究对象,开展抱杆在不同起升载荷、不同倾角下的起升试验,研究抱杆起重绳及背部拉线在起升过程中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工况下得到的起升动载系数进行分析。通过仿真与试验分析发现,内悬浮抱杆的起升动载系数与起升载荷无关,与抱杆倾角呈线性关系。内悬浮抱杆起升动载系数的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但均未考虑地面载荷约束,试验值小于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内悬浮抱杆在真实工作过程中存在塔材姿态控制绳的牵引作用以及塔材起吊地面拖拽作用等影响因素,降低了起升过程的动力效应。研究表明,起重机的起升动载系数推荐公式并不适用于内悬浮抱杆,推荐试验获取的内悬浮抱杆起升动载系数与抱杆倾角拟合的关系公式作为内悬浮抱杆结构设计、强度校核与工程应用的技术参考。
    • 徐连满; 马柳; 姜笑楠; 路凯旋; 肖永惠; 朱丽媛
    • 摘要: 掌握冲击载荷下O型棚支架的动力响应规律是设计冲击地压巷道O型棚支架支护参数的理论基础。通过现场支护承载力变化规律,获得影响冲击载荷对支护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冲击载荷下O型棚支架的动力学方程,获得冲击载荷作用下巷道O型棚支架的动力响应。研究表明:冲击能产生的冲击载荷可造成O型棚支架承载力突增并产生振动;冲击能在煤岩介质中传递时衰减迅速,当冲击源距巷道达到一定值时,冲击载荷对支护的作用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当冲击能增大到一定值后,冲击载荷对支护的作用力快速增长;O型棚支架刚度对支架动力响应产生较大影响,支架刚度越高,支架振动频率越小,因此合理的支架刚度有利于提高支架的抗冲击性能;随着冲击载荷作用于O型棚支架时间的增加,O型棚支架的弯曲变形逐渐减小。由此可见,冲击源距巷道支架距离、巷道围岩介质属性、O型棚支架刚度、冲击载荷持续作用时间等因素均对O型棚支架动力响应产生较大影响。以此为依据,利用改变壁厚填充增加冲击地压载荷作用时间、增加支护密度提高支护刚度与强度等方式对O型棚支架支护参数进行优化,现场实践表明优化后的O型棚支架可抵抗10^(6)J能量的冲击地压,支护破坏情况明显改善,抗冲击性能显著增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