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肿瘤机制

抗肿瘤机制

抗肿瘤机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篇、会议论文62篇、专利文献63491篇;相关期刊168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第九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中药专委会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药合理应用与健康产品研发高峰论坛等;抗肿瘤机制的相关文献由848位作者贡献,包括季宇彬、丁健、张秀娟等。

抗肿瘤机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9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62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63491 占比:99.57%

总计:63762篇

抗肿瘤机制—发文趋势图

抗肿瘤机制

-研究学者

  • 季宇彬
  • 丁健
  • 张秀娟
  • 邹翔
  • 刘伟
  • 高世勇
  • 于蕾
  • 侯丽
  • 兰冰雪
  • 冯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露露; 陈洲; 贾英民
    • 摘要: 重点介绍近年来有关微生物源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在抗肿瘤细胞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依次分析细菌源、真菌源和放线菌源AMPs能够抑制的肿瘤细胞种类,AMPs对不同类别肿瘤细胞的抗性作用特点,以及AMPs对肿瘤细胞的抗性效果和差异;简述微生物源AMPs抗肿瘤细胞机制的研究现状,分别阐明微生物源AMPs通过作用肿瘤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和死亡受体等途径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通过对微生物源AMPs抗肿瘤作用及其效果相关研究内容的整理和其对肿瘤细胞抗性机制的总结,将有助于其他学者更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微生物源AMPs新的功能,指出进一步挖掘微生物源AMPs的重要性,为微生物源AMPs未来的抗肿瘤研究及其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 李淑贤; 王白燕; 李瑞琴; 王莹莹; 蔡庆春
    • 摘要: 华蟾素是根据传统中药蟾酥开发而成的现代中药,其主要成分为蟾毒内酯类、生物碱类、多肽类、胆固醇类等。随着对华蟾素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华蟾素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远处转移、调节免疫反应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发现,虽然华蟾素在抗肿瘤治疗中作用显著,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华蟾素主要作用机制尚需深入研究,包括其发挥抗肿瘤机制的作用靶点、有效单体、信号转导通路等;临床研究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对于应用于肿瘤后的生存率方面的研究不足,缺乏远期疗效的评价,应加强长期随访观察。
    • 贺小刚; 楚刚辉
    • 摘要: 目的总结近红外光谱(NIRs)在中药中的应用及其抗肿瘤成分分析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NIRs在中药中的研究应用状况、抗肿瘤成分类型的抗肿瘤机制和NIRs用于抗肿瘤成分类型的分析进行总结。结果NIRs在当归、木瓜、锁阳、三七、前胡和菟丝子等中药中的品种分类、产地分析、真伪鉴别和质量检验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其中部分成分类型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NIRs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分析方法,在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生物碱类、萜类和有机酸类等抗肿瘤成分类型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结论中药中具有各种类型的抗肿瘤成分,NIRs能够分析研究中药并快速分析抗肿瘤成分,方便为其中的抗肿瘤成分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 李雅婷; 甘逸夫; 黄佳敏; 张豪; 林丽萍
    • 摘要: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是机体肠道、生殖道内重要的益生菌之一,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该菌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显示出抗肿瘤特性。本文综述了嗜酸乳杆菌对多种癌症的抑制作用,如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宫颈癌等,以及对其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抗炎等抗肿瘤作用机制。本综述为嗜酸乳杆菌抗肿瘤研究、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和生物防治肿瘤技术的发展提供思路。
    • 杨艳; 方峰
    • 摘要: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精神压力等原因,食管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临床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放疗、化疗、手术切除等,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传统中药辅助治疗可以减轻化疗或放疗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此外,传统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对包括食管癌在内的多种癌细胞具有潜在的抗癌活性,并且可以提高癌细胞对化疗或放疗的敏感性。本文对临床常用于治疗食管癌的中药有效成分的抗癌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以便于指导临床规范用药及新药开发。
    • 何佩娜; 李彬; 李亚南; 陈佳炜; 师格; 齐金旭
    • 摘要: 目的 以课题组前期合成的缩氨基硫脲类分子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锡(Ⅳ)配合物,并与HSA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进而研究其抗肿瘤增殖活性和促进细胞凋亡作用.方法 以2-乙酰基吡嗪缩[1-(吡嗪-2-基)亚乙基]吡咯烷-1-碳硫酰肼为配体,经过与丁基三氯化锡反应生成锡(Ⅳ)配合物.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锡(Ⅳ)配合物与HSA的相互作用.采用MTT法测试锡(Ⅳ)配合物及其HSA复合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抗增殖活性.采用细胞流式分析法检测锡(Ⅳ)配合物及其HSA复合物激活caspase-3/7蛋白和促进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 与结论合成了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缩氨基硫脲合锡(Ⅳ)配合物,其结构经1 H-NMR、MS以及X-单晶衍射确证.HSA荧光猝灭分析结果表明,锡(Ⅳ)配合物与HSA相互作用的logK值为4.564.抗肿瘤增殖实验结果表明,HSA能够提高锡(Ⅳ)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抗肿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HSA能够提高锡(Ⅳ)配合物激活caspase-3/7蛋白并促进细胞凋亡的能力,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 龙家英; 李小芳; 王娴; 唐海龙; 刘凯; 谢青璇
    • 摘要: 白术,来源于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白术活性成分对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卵巢癌、结直肠癌、宫颈癌等肿瘤细胞显示出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其主要作用机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调节肿瘤微环境和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等.对白术的研究一直是天然药物和药理学领域的热点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白术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也不断地丰富,因此,该综述对白术抗肿瘤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白术抗肿瘤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夯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 陈庆菊; 胡萍; 曾艳; 唐志如
    •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症以及抑菌等益生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畜禽生产性能,促进机体保持健康.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抑菌机制、抗炎机制和抗氧化机制,以及其近年来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在畜禽生产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郎筠渊; 马凯
    • 摘要: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GD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抗肿瘤机制.方法 抽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GD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在GDP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糖类抗原-125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糖类抗原-125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糖类抗原-125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8%,低于研究组的92.31% (P <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GD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提高患者临床综合治疗效果.
    • 胡锦丹; 王宇
    • 摘要: 丹参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丹参酮ⅡA是丹参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其发挥抗癌活性的重要成分.大量研究证实,丹参酮ⅡA在消化系统肿瘤、妇科肿瘤、肺癌及其他实体肿瘤中可产生显著的抗癌作用,而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等.本文就近年来丹参酮ⅡA抗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