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性育种

抗性育种

抗性育种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28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保护、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8篇、会议论文72篇、专利文献13377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种业导刊、作物研究等; 相关会议58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核学会“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三核)论坛、2013年中国马铃薯大会等;抗性育种的相关文献由1239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国禄、等、向平等。

抗性育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8 占比:2.45%

会议论文>

论文:72 占比:0.52%

专利文献>

论文:13377 占比:97.03%

总计:13787篇

抗性育种—发文趋势图

抗性育种

-研究学者

  • 谢国禄
  • 向平
  • 范金平
  • 陆成彬
  • 高景斌
  • 刘芳
  • 吴孔明
  • 席启俊
  • 张伯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的鸭传染性疾病,给养鸭业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鸭甲肝病毒基因3型已成为亚洲肉鸭养殖业中流行最广泛的鸭病毒性肝炎病原体。近日,我国科研人员鉴定出北京鸭抗鸭甲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关键基因NOD1,这为深入研究鸭甲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感染的致病机制和抗性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水禽育种与营养科技创新团队完成,研究成果发表在《免疫学前沿(Frontiers in Immunology)》。
    • 琚茜茜; 黄如葵; 黄熊娟; 冯诚诚; 黄玉辉; 杨浩
    • 摘要: 瓜类枯萎病是由镰刀菌寄生引起的土传病害,防治非常困难且病原菌具有寄主专化性,给我国各地区瓜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综述瓜类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抗性遗传规律、抗性分子标记和基因定位以及抗病品种的选育等研究进展,并对瓜类枯萎病抗性育种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瓜类枯萎病抗性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 摘要: 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互作一直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植物抗病调控机制的解析和抗病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水稻与稻癌病菌互作研究,目前虽已取得巨大的进展,但仍缺乏系统认知,这也影响到相关抗病基因的育种应用。本研究通过水稻稻癌病基因组学的生物信息分析,开发了含Piz和Pik基因座功能基因的标记并用其创制抗稻癌病水稻新材料,通过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微生物组的数据分析,筛选出抗稻癌病关键基因、蛋白质及代谢通路,为水稻稻癌病抗性育种提供重要参考。
    • 刘婷婷; 李如男; 董丰收; 郑永权; 李远播
    • 摘要: 农药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代谢转化本质上是一种解毒过程,机体代谢系统保护生物体免受外源有害物质的侵害。Ⅰ、Ⅱ和Ⅲ相代谢是农药在植物和微生物代谢转化途径中的主要阶段。由于植物和微生物组织结构的差异,其对农药在3个阶段中的代谢转化行为存在异同点:两者在Ⅰ相代谢中均发生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在Ⅱ相代谢中均发生轭合反应,但反应类型有所不同;在Ⅲ相代谢中,植物通过转运蛋白将轭合物储存在液泡或细胞壁中,而在微生物中则主要通过矿化作用将轭合物矿化为无机成分。明确农药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代谢转化行为对于农药安全使用及减轻环境污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农药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代谢转化行为,影响农药代谢转化的因素,代谢转化的研究方法,代谢分子机制及其应用,以期为解析农药环境归趋、培育抗性品种和修复环境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 林焕泰; 张天杰; 史梦婷; 郭燕芳; 高三基; 王锦达
    • 摘要: 由萜烯合酶(TPS)合成的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作为现代甘蔗栽培种的重要亲本材料,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含有大量的抗逆基因。为调查割手密TPS基因家族的特征和功能,通过使用HMMER搜索在割手密基因组中鉴定出39个TPS基因,该基因含有2个保守域(PF01397和PF03936)的蛋白质,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Ss TPS蛋白可以分为TPS-a、b、e/f和g四个分支。Ss TPS基因家族主要通过片段复制进行扩展,共有12个Ss TPS基因参与了片段复制事件。定量实时PCR显示,在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胁迫和甘蔗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感染的割手密植株中,Ss TPS基因的表达模式不同,其中7个Ss TPS基因的表达受到强烈的调节。值得注意的是,Ss TPS15在草地贪夜蛾的胁迫中显著上调,但被甘蔗白条黄单胞菌感染时表达下调,而Ss TPS26、Ss TPS37和Ss TPS39显示相反的结果。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了解萜烯合酶的生物学作用和基于割手密的甘蔗抗逆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 冯九焕
    • 摘要: 中国食用向日葵育种近4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从自留农家种、选育常规品种、引进国外杂交种以及培育国产杂交种4次品种更新。中国向日葵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在59万hm 2左右,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北方10个省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其次是新疆,生产中约95%以上种植的为食用向日葵,是世界主要食用向日葵生产国。中国以食用向日葵种植为主,约占总面积的95%以上,是世界上食用向日葵主要生产国。食用向日葵主要用于休闲嗑食,除高产外,商品外观品质(粒型、色泽、口感等)仍将是当今主要育种目标。另外,向日葵生产区因长期连作种植,病原菌、列当等生物逆境因素与向日葵发生协同进化,加之食用向日葵遗传背景狭窄,病虫草害日趋严重。该文通过对中国食用向日葵育种历程进行回顾,尤其对国内外有关向日葵抗病育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解析食用向日葵抗性育种机制以及前瞻性抗性品种储备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持,以推动食用向日葵产业的高效优质发展。
    • 摘要: 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的重大难题之一是品种单一化大面积种植导致病虫害流行,化学农药用量大幅度增加,对生态环境和粮食生产构成潜在危机。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从育种角度提出了“多系品种”“聚合抗性育种”等解决途径,但因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原因,限制了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华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通过10余年研究。
    • 张生伟; 高小莉
    • 摘要: 随着国内外分子生物学和育种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抗病育种领域中筛选乳房炎抗性候选基因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内容。本文主要从SNP技术、候选基因以及表观遗传学角度阐述了牛羊乳房炎的抗性育种研究进展,以期为牛羊乳房炎的抗性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 李易初; 石凤梅; 马立功; 刘佳; 孟庆林
    • 摘要: 向日葵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黑斑病是由向日葵链格孢菌引发的向日葵常见病害,主要危害向日葵叶片和茎秆,目前世界范围内未发现完全抗性向日葵品种.1966年国内首次发现向日葵黑斑病,20世纪80年代对黑斑病研究报道较多,最近十年几乎未见病害的相关研究报道.本文回顾总结了我国向日葵黑斑病的研究历史,结合近20年来国外对向日葵黑斑病的研究现状,从危害症状、病原研究、致病机理、种传病菌检测、抗病育种及综合防治方法等几个方面,系统详述了国内外向日葵黑斑病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广大科研人员和生产工作者提供快速了解向日葵黑斑病的便捷途径,遇病害突发可第一时间准确掌握病害处置方法,同时希望病害相关研究人员及生产一线工作者对黑斑病保持关注,植物病害防治需要长时间的监测,病害的研究亦需要延续性.
    • 张明
    • 摘要: 向日葵列当是一种寄生在向日葵根部的恶性杂草,对向日葵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开展向日葵抗列当资源筛选和抗列当育种对向日葵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室外盆栽鉴定的方法,利用高致病力的列当F-生理小种,对42份向日葵资源进行抗性鉴定,鉴定出2份免疫资源、2份高抗资源、3份抗性资源、18份易感资源和17份高感资源.从国外引进的油用向日葵材料整体对列当的抗性较好,而食用向日葵材料包括食用自交系材料和食用型向日葵品种整体对列当的抗性较差,除了ZJ105和GSK18,其余都是易感和高感列当材料.利用本试验筛选出来的抗性材料,为今后选育抗列当向日葵品种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