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双链DNA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666982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基层医学论坛、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第三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2007年全国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新进展研讨会等;抗双链DNA抗体的相关文献由64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晓梅、罗兴燕、连金泉等。

抗双链DNA抗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66982 占比:99.97%

总计:667161篇

抗双链DNA抗体—发文趋势图

抗双链DNA抗体

-研究学者

  • 张晓梅
  • 罗兴燕
  • 连金泉
  • 闫惠平
  • 冯霞
  • 刘妍
  • 刘文娟
  • 叶志中
  • 尚晓泓
  • 尹志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丽娜; 蒋琼; 朱佩君
    • 摘要: 1病历摘要患者男,23岁,于2016年8月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40°C,伴头晕、乏力,逐渐出现面部、前胸、后背红色皮疹,遂至我院住院治疗。查血常规:WBC 1.67×10^(9)/L,PLT 57×10^(9)/L;补体C3为0.36 g/L;抗核抗体(ANA)颗粒型1∶1280,包浆型1∶40;抗SM抗体阳性;抗双链DNA抗体598.7;24小时尿蛋白定量220 mg。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予口服甲泼尼龙片24 mg、硫酸羟氯喹片0.2 g,均每日两次治疗。1周后患者皮疹消退,无新发皮疹,体温降至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后甲泼尼龙片规律减至每日12 mg维持。
    • 余志宏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检测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SLE患者和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85例SLE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其中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均进行血清ANA、抗双链DNA抗体及抗ENA抗体检测,然后比较其检测的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ANA检测、血清抗双链DNA抗体检测、血清抗ENA抗体检测、血清ANA、抗双链DNA抗体及抗ENA抗体联合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NA、抗双链DNA抗体及抗ENA抗体检测在诊断SLE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毕胜; 朱红艳; 余亚玲; 沈燕迪; 李文润
    • 摘要: 目的IIFA、LIA和ELISA检测抗ds DNA抗体的性能。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93例SLE患者、84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上述3种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ds DNA抗体。结果在SLE患者组中,抗ds DNA抗体检测阳性率最高的是ELISA法(60.2%),其次为LIA法(46.2%),最低的为IIFA法(38.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最高的是IIFA法(99.3%、97.3%),灵敏度与阴性预测值最高的是ELISA法(60.2%、77.7%),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是ELISA(0.782),其次是LIA法(0.724),IIFA法(0.690)。IIFA法和LIA法(Kappa=0.881,P<0.001)、LIA方法和ELISA(Kappa=0.804,P<0.001)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IIFA方法和ELISA方法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693,P<0.001)。结论推荐ELISA法联合IIFA法检测抗dsDNA抗体,对SLE诊断和病情活动监测有重要意义。
    • 李志艳; 李丽娟; 韩瑞林; 侯艳峰; 李晓宁; 闫存玲; 冯珍如
    • 摘要: 目的评估流式荧光法(FFIA)、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实践寻找适宜的检测策略。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SLE患者92例,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27例及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FFIA、IIF和ELISA检测血清中抗dsDNA抗体,计算各方法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采用Kappa检验评估结果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各方法用于区分SLE和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效能。结果用FFIA、IIF、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SLE组阳性率分别为44.6%、50.0%和62.0%,均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01)。IIF与FFIA、ELISA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4和0.72。FFIA与ELISA检测结果具有中等的一致性,Kappa值为0.56。以串联的方式FFIA-IIF或ELISA-IIF联合检测,可提高SLE诊断的灵敏度,分别达到59.8%和67.4%,其特异性分别为92.1%和89.3%,阴阳性与诊断符合率分别提高到81.0%和81.8%。ROC曲线分析显示,FFIA的AUC最大,达到0.768,ELISA和IIF的AUC分别为0.748和0.711。结论FFIA、ELISA和IIF检测抗dsDNA抗体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用于SLE诊断的准确性高。ELISA-IIF或FFIA-IIF(串联)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实践中适用于SLE诊断的抗dsDNA抗体检测模式。
    • 寸倩滢; 张思荣; 曾永全
    • 摘要: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正五聚蛋白-3(PTX3)、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比值(NLR)水平与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2月保山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收治的70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SLE患者AnuA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和阴性率,并比较AnuA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PTX3、NLR水平,分析SLE患者PTX3、NLR水平与AnuA、抗dsDNA抗体的相关性。结果AnuA抗体阳性患者42例、阳性率为60.00%,阴性患者28例、阴性率为40.00%;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53例,阳性率为75.71%,阴性患者17例、阴性率为24.29%。AnuA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PTX3、NLR水平均高于阴性患者(P<0.05),经Pearson检验,SLE患者PTX-3、NLR水平与AnuA、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的PTX3、NLR水平明显升高,且与AnuA、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可作为SLE患者病情判断的辅助标记物之一。
    • 黄水兰; 姜丽琴; 邓文; 胡凯; 余红英; 赵娜; 胡岗
    • 摘要: 目的探讨联合抗核小体(Nuc)、抗双链DNA(dsDNA)抗体及抗核内核糖蛋白/Sm(nRNP/Sm)抗体定量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7例SLE患者为SLE组,61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为非SLE组,另选取同期7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抗Nuc、抗dsDNA、抗nRNP/Sm抗体检测,分析三者及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效能。结果SLE组的抗Nuc、抗dsDNA、抗nRNP/Sm抗体水平高于非SLE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Nuc、抗dsDNA抗体、抗nRNP/Sm抗体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3.50%、特异度为81.43%、AUC值为0.986。结论联合抗Nuc、抗dsDNA、抗nRNP/Sm抗体定量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补充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敏感度从而避免漏检,这对于SLE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孙文顺
    • 摘要: 目的探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RIA)在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双链DNA抗体中的效果对比.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3月~2019年12月之间我院186例SLE患者、183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非SLE)、78例非自身免疫疾病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SLE组、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组、非自身免疫疾病组、对照组,所有对象均分别采用ELISA法和RIA法进行血清抗dsDNA抗体的检测,评价两种检验方案的诊断效能.结果抗dsDNA抗体阳性率检测结果显示,RIA法检测SLE组、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组、非自身免疫疾病组、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7.3%、23.5%、1.3%、0,ELISA法检测结果分别为62.9%、31.1%、0、0,两种检验方案SLE组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ELISA法的敏感性为62.9%,显著高于RIA法的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检验方案中度一致(Kappa系数=0.629).结论两种检验方案在SLE患者的抗dsDNA抗体检测上均有较好效果,可帮助进行SLE病情活动情况的监测,ELISA法检验敏感性更好,更具有应用价值.
    • 高旋; 杨丰钒; 刘薇; 薛苗; 丁进
    • 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正常与IgG升高的患者,其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滴度、抗双链DNA(double-strand DNA,ds-DNA)抗体及抗可溶性抗原抗体谱(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以便深入对SLE的认识.方法 选择2019年6~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初诊SLE患者150例,其中狼疮性肾炎患者62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SLE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C3,C4的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及ENA.比较IgG正常组与IgG升高组患者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IgG正常组SLE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水平低于IgG升高组,补体C3,C4水平高于IgG升高组,其中Ig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4,P0.05).两组患者的狼疮性肾炎患病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9,P>0.05).结论 IgG正常SLE患者与IgG升高患者相比,其自身抗体阳性率降低,而狼疮肾炎发病率与IgG升高组无差异,提示临床IgG正常和IgG升高的SLE患者实验室指标之间存在差异,以便加深对SLE的认识.
    • 万辉; 乐玉霞
    • 摘要: 目的 探究将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欧蒙酶免疫斑点法以及胶体金快速斑点法应用于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中的效果.方法 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分为疾病活动组及疾病稳定组,每组60例;同时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欧蒙酶免疫斑点法以及胶体金快速斑点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抗双链DNA抗体进行检测,分析三种检测方式的检测阳性率.结果 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对疾病活动组患者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95.00%(57/60),对疾病稳定组患者的检测阳性率为71.67%(43/60),对对照组的检测阳性率为5.00%(3/60);欧蒙酶免疫斑点法对疾病活动组患者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76.67%(46/60),对疾病稳定组患者的检测阳性率为61.67%(37/60),对对照组的检测阳性率为10.00%(6/60);胶体金快速斑点法对疾病活动组患者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80.00%(48/60),对疾病稳定组患者的检测阳性率为65.00%(39/60),对对照组的检测阳性率为8.33%(5/60).三种检测方法对疾病活动组患者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阳性率高于疾病稳定组、对照组,疾病稳定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83.33%(100/120),均高于欧蒙酶免疫斑点法的69.17%(83/120)、胶体金快速斑点法的72.50%(87/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诊断方式对于抗双链DNA抗体均具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并且在对患者的各个时期进行诊断时,产生的诊断效果较为良好,而三种诊断方式应用于患者的诊断中,可以选择联合诊断,这样有助于避免误诊或者漏诊.
    • 王香英; 吴建强; 卢美萍
    •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jSLE)血液系统受累特征及免疫学指标相关性,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9年8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过敏科初诊住院诊断为jSLE 121例患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121例患儿中合并血液学异常112例(92.6%).以血液学异常为首发症状就诊者55例(45.5%);轻度贫血69例(57%),中度贫血35例(28.9%),重度贫血2例(1.7%);白细胞减低68例(56.2%);血小板轻度减少30例(24.8%),中度减少10例(8.3%),重度减少2例(1.7%).112例中血一系减少33例(29.5%),两系减少54例(48.2%),三系减少25例(22.3%).与血一系或两系减少患者比较,血三系减少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最高,补体C3、C4水平最低(均P<0.05).结论 该组半数jSLE患者以血液系统受累为首发症状就诊,1/5存在三系减少;血液系统受累程度与dsDNA阳性率及补体C3、C4下降水平相关,提示血常规可作为监测SLE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