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手机信令数据

手机信令数据

手机信令数据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426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5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3571258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地理信息世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辽宁省通信学会2017年通信网络与信息技术年会 、第十七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第5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 等;手机信令数据的相关文献由941位作者贡献,包括陆振波、张改、王德等。

手机信令数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5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571258 占比:99.99%

总计:3571505篇

手机信令数据—发文趋势图

手机信令数据

-研究学者

  • 陆振波
  • 张改
  • 王德
  • 刘娟
  • 张静芬
  • 万紫吟
  • 钮心毅
  • 张念启
  • 余启航
  • 夏井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深; 李靖; 朱文广
    • 摘要: 具备特定区域人口热力洞察监测的能力是智慧应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H省地质灾害种类多,各类事故较为频发,亟需快速掌握特定区域的人员数量、流动趋势及人员基本属性等资讯,以便精准发布预警预报、精确实施应急救援。文章结合手机信令大数据的特点,从前端应用、后端数据处理等方面,对城市应急指挥救援开展了应用研究,并在H省内进行了相关应用实践。
    • 杨超; 陈明垟; 袁泉; 王燚
    • 摘要: 加快新城建设是上海市推进“十四五”规划建设的重要抓手。对新城通勤人群出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可更全面理解上海市城市空间联系。选取上海市主城区以及嘉定、青浦、奉贤、松江、南汇5个新城,基于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与手机信令数据对通勤人群进行识别,并分析其工作日出行特征。定义通勤人群非工作日的出行为非通勤出行,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将非通勤出行划分为高频日常生活型出行与低频非日常生活型出行,并进一步分析其出行特征。结果表明,5个新城之间居民通勤与非通勤出行较为独立;嘉定、青浦、奉贤新城居民通勤用时较松江、南汇新城居民更短,且南汇新城存在较多的长距离通勤出行,居民就业辐射范围更广;非通勤出行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5个新城基本可以满足高频日常生活型出行需求,但低频非日常生活型出行的设施供给较弱。研究结论可为上海市新城规划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实证。
    • 王德; 朱礼才淇; 晏龙旭
    • 摘要: 移动网络使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对个体时空间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手机信令数据的获取途径能够同时反映虚实空间活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因此以该数据为基础,对个体虚拟空间活动特征及虚实空间联动关系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上海核心用户日均上网时长已达5.35小时,主要集中于“网络购物”“手机视频”和“社交网络”等类型,且访问类型随性别、年龄、访问强度等特征而发生变化;其次,访问类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呈现圈层分布的网络结构;再次,虚实空间关系呈现由相互促进到相互制约的变化,网络访问作为一种新的个体属性“标签”,能够对个体行为模式和空间分布进行解释与分析。
    • 龙振; 周厚文; 黎三平
    • 摘要: 城际出行与城市群内的经济、产业活动密切相关,对于制定未来交通发展战略、促进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过滤筛选出城际出行OD数据,从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客流走廊等三方面深入挖掘城际出行特征。主要结论有:城际出行主要集中于城市毗邻地区的城市连绵带上,城市中心城市城际出行大于外围边缘城市;大湾区内城际出行呈现广深双核特征,大多集中在环珠江。
    • 魏姗姗; 王扬; 徐畅; 王琳
    • 摘要: 通过手机信令数据挖掘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建立了适用于手机信令数据识别老年人群的贝叶斯分类器,并以该方法进行老年人群识别。以北京市为例,结合实际人口调查数据验证了识别方法的准确性,为老年人群识别提供了新视角。
    • 彭正洪; 李承聪; 焦洪赞
    • 摘要: 社区生活圈是居民完成日常生活行为的基础空间单元,如何界定社区生活圈的范围、评价社区生活圈的质量成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导下的城市规划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社区生活圈实质上表征的是社区居民与社区物质空间的供需关系,因此,社区生活圈测度方法需要关联居民活动的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还原社区居民群体获取社区公共服务的全过程。在城市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居民日常生活调查与居住小区周边物质环境调查的生活圈测度方法。该方法基于社区居民手机信令与社区周边电子地图POI数据,通过手机信令调查居民日常生活范围,电子地图POI数据调查社区周边物质环境,结合两类数据推测社区居民在社区周边的实际活动范围,进一步识别与测度社区生活圈。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文章针对武汉市典型社区的生活圈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映不同社区生活圈空间特性。
    • 胡必松
    • 摘要: 手机信令数据为铁路车站客流特征提取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支撑。首先,对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与网络空间覆盖特征、手机信令数据对车站客流特征提取支撑进行分析;然后,对手机信令数据进行采集,简化、除燥、扩样及构建基站数据库,在识别旅客出行轨迹的基础上,设计车站旅客发送量、客流流向及占比、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及高峰小时系数、车站最高聚集人数等车站客流特征提取技术;最后,以西安北站为例验证了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西安北站手机信令扩样旅客发送量与实际发送量误差在-4.85%~4.54%之间,高峰小时客流量18572人次,高峰小时系数0.901,现状最高聚集人数12024人。
    • 王振; 张志敏; 李同飞; 高歌; 禚保玲
    • 摘要: 手机信令数据为更精细化的通勤出行研究创造了可能。基于个体活动的视角,在传统通勤OD识别的基础上,进行通勤出行特征分析;进一步回溯原始信令数据构造个体出行轨迹,通过集计密度分析,叠加路网以获取居民出行通勤廊道。以青岛市为例分析表明:运用手机信令数据进行通勤距离分析能够较好反应实际情况,进行通勤时耗分析具有局限性;中心城区的通勤距离要大于外围区县;通勤廊道呈现沿路带状分布的特性,通勤范围随组团尺度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道路通道资源,优化配给交通运输设施,倡导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建议。
    • 王振; 张志敏; 高歌; 李同飞; 禚保玲; 曹锴
    • 摘要: 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掌握旅游人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活动规律,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基础设施配套以及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获取游客出行数据,并从景区、线路、网络三个维度进行城市旅游客流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景区方面运用个体出行链数据分析游客在景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旅游线路方面通过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在满足最小支持度和置信度的前提下得到48条热点旅游线路;旅游网络方面,用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以及中介中心性三个指标对全市旅游景区进行度量,发现三个湾区的景区各项指标均较高,是典型的旅游集散中心。与传统方法相比,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机器学习算法具有客观性、时效性、成本低等特点,随着旅游行为的不断散客化、大众化、网络化,利用旅游个体数据进行旅游空间行为分析对于旅游研究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邓红星; 胡翼; 何炜
    • 摘要: 综合考虑个人出行意愿阈值、不同时段居民出行需求以及相关可达性评价指标,建立城市区域公共交通可达性模型。以哈尔滨南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机信令数据提取出行需求数据,并在出行阈值的条件下基于高德地图API接口获取实时可达性评价指标,计算各交通小区区域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研究结果能较全面地综合反映城市区域公共交通系统的可达性水平,为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优化公交线网布局、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