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手术术式

手术术式

手术术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2979520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中国保健、中国病案、临床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山东省第十一次胸心血管外科学学术会议、2010 国际腹部创伤暨第十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等;手术术式的相关文献由42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杰、于桂清、傅红等。

手术术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79520 占比:99.99%

总计:2979711篇

手术术式—发文趋势图

手术术式

-研究学者

  • 张杰
  • 于桂清
  • 傅红
  • 刘波
  • 刘续宝
  • 刘铭兰
  • 吴凯
  • 周华江
  • 夏穗生
  • 奎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涛; 秦虎; 许诺; 孙锦鹏; 华峰; 刘军
    • 摘要: 随着医疗水平提高、人口逐渐老龄化,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提高。虽然对于该病认识日益深入,但防治宣教尚停留于初级阶段[1]。胸腰椎骨折是骨质疏松并发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往往作为骨质疏松的首诊原因[3-4]。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因其微创、有效是此类骨折病人首选手术术式[2]。该术式能够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具有微创、简单、即刻恢复病人脊柱稳定性,疗效确切等优势。
    • 贾永恒; 姜涛
    • 摘要: 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有19亿成年人超重,6.5亿成年人肥胖[1]。肥胖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根据柳叶刀杂志对全球各人群体重变化趋势的调查显示,2016年中国肥胖人口已达9000万,占比超美国达到世界第一,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2]。肥胖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发展有关,如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等[3]。减重代谢手术已经成为最有效和最持久的减肥疗法[4],在几种减重手术术式中,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LSG)是目前最常用的术式之一[5-7]。
    • 谭启杏; 黄真; 莫钦国
    • 摘要: 原发病灶切除手术能使一部分初诊Ⅳ期乳腺癌患者得到生存获益。乳腺癌的原发病灶切除手术包括对乳房病灶的处理和腋窝淋巴结的处理。乳房病灶的处理主要包括保乳、乳房全切两类手术,而腋窝的处理方式包括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或清扫术。初诊Ⅳ乳腺癌原发灶切除手术的术式应尽量达到手术切缘阴性,尽可能最大范围切除病灶的同时还要考虑手术带来的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等。目前尚无头对头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初诊Ⅳ期乳腺癌原发灶手术切除的时机,更多专家倾向于在系统治疗有效的基础上再行原发病灶切除手术,术前系统治疗的时间为4~8个月或至疾病的最大缓解。初诊Ⅳ期乳腺癌原发病灶切除手术获益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及病情、手术切缘情况、肿瘤转移部位及数量、肿瘤分子分型等,乳腺癌原发病灶切除手术的适合人群为年轻、病情轻、合并症少、激素受体阳性,仅骨转移且能确保切缘阳性的患者。
    • 孙辉; 王凯; 朱宏; 王莹; 陆有美
    • 摘要: 目的:分析2016-2022年国家发布的日间手术术式变化状况,思考促进日间手术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方法: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日间手术推荐目录(2022年版)》对2016年、2019年、2022年3个阶段日间手术术式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22年,日间手术推荐术式个数增加了7.85倍,日间手术术式占总术式比例从0.59%上升到5.19%,专业分布从8个专业增加到14个专业,各专业日间手术术式呈现线性增加趋势,各专业手术级别构成也发生了变化。结论:日间手术在快速发展阶段稳健发展需要依靠一个评价体系,3个层面发力。一个体系是指需要探讨建立日间手术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体系,保障日间手术的质量与安全。三个层面:一是要从宏观层面探讨医保政策衔接、优化日间手术医疗费用结构等方面激励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提升日间手术服务的可及性;二是从中观层面不断探索日间手术管理机制研究,保障其科学化发展;三是微观层面创新服务技术、服务流程、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日间手术管理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就医获得感。
    • 王晨
    • 摘要: 目的 对某院心外科主动脉疾病住院病案首页手术编码进行分析,以提高手术编码质量.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9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心外科住院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为主动脉夹层(I71.0);主动脉动脉瘤(I71.1-I71.9);主动脉根部病变、主动脉溃疡(I77.8);非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I35.0),非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I35.1)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87例,检索患者基本信息、主要诊断、主要手术等信息,由心外科主治医师、资深质控医师和编码员组成核查小组,对87份住院病案首页的手术编码等进行质控,同时分析各类手术术式及分类.结果 87例病例中行主动脉根部手术:Bentall手术14例,Wheat手术1例;升主动脉及弓部手术:升主动脉置换术2例,Sun's手术18例(包含5例合并Bentall手术,1例合并冠脉搭桥术),支架象鼻术6例;Hybrid杂交手术35例(包含1例合并冠脉搭桥术);微创腔内修复手术11例.其中主要手术错编36例,错误率41.4%,其他手术不同程度错编6例,错误率7%,不同程度漏编71例,漏编率82.8%,不同程度多编13例,多编率14.9%.结论 编码员工作中遇到新开展的手术及操作时,需要认真学习相关的解剖学及病生理知识,了解手术操作的术式、入路及具体步骤,合理使用编码规则;医师在开展新技术新手术前应有意识的对编码员进行培训,帮助编码员理解手术步骤及内涵.
    • 张晓利
    • 摘要: 苏北人民医院有一组数据特别亮眼:医院开展日间手术科室31个,日间手术病种210个,日间手术术式168种,开展手术(2021年1—12月13日)15788例,日间手术三四级手术率73.55%;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11月)为6.74天,同比缩短0.11天;术前平均住院日(1—11月)为1.77天,同比缩短0.17天;药占比(1—11月)23.28%,同比下降1.73个百分点;同种术式住院费用平均下降20%左右。尤其是2020年6月,新的日间手术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医院更是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 邵剑波; 陈敏; 郝津生; 杨扬; 刘薇; 刘冰; 马宁; 张晓; 张杰
    •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中耳胆脂瘤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及特点,比较手术术式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科治疗的181例(191耳)中耳胆脂瘤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分期、手术方式及术后复发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①初次手术中,完壁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术后复发率(54/139,38.85%)与开放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9/36,25%)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7);累计267例次手术中,完壁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术后复发率(62/171,36.26%)高于开放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11/72,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完壁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中,耳内镜联合显微镜组术后复发率(3/20,15%)低于单纯显微镜组(59/151,3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对于胆脂瘤EAONO/JOS分期Ⅰ+Ⅱ期且局限于鼓室的患儿,全耳内镜组术后复发率(1/15,6.67%)低于乳突入路显微镜组(27/78,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 完壁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为儿童中耳胆脂瘤的首要术式,谨慎选择开放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耳内镜无论是联合显微镜手术还是单独手术,均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 陈婷; 孙鹏
    •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某院2018年上睑下垂的相关编码数据,探讨编码错误的原因,提高编码员对上睑下垂诊断与手术编码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某院病案信息查询系统调取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主要手术编码(ICD-9-CM-3)为08.31-08.37的病例352例,由资深编码员逐一核对所有病例的疾病诊断和手术编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份住院病案首页是因为临床医师主要诊断填写错误导致ICD编码错误,错误率为4.5%;有12份住院病案首页是临床医师主要诊断书写错误,但编码员仔细阅读病历后编码正确.错误编码主要是将先天性上睑下垂归类到后天性上睑下垂;272份住院病案首页医师未明确手术术式,编码员编码错误76例,错误率27.9%;80例住院病案首页医师明确手术术式,编码员编码错误4例,错误率为0.05%.结论 编码员应仔细阅读病历记录和手术记录,遇到问题主动与临床医师沟通.不断提升自身临床专业知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以提高病案编码质量.
    • 邱金玉; 马海洋
    • 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操作中编码错误的原因,以提高手术操作编码质量.方法 利用病案首页编码录入系统,检索出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某院脊柱融合术、直肠恶性肿瘤行直肠切除术等5种手术,共计261例.通过重新核对手术记录,分析手术操作编码错误的原因.结果 261例中错误编码的168例,总错误率为64%.编码错误原因主要有:编码员不熟悉编码规则(92例)、对手术术式认识不足(2例)、手术入路选择错误(10例)、不了解疾病性质及临床医师书写不规范(14例和50例).结论 手术部位、术式、入路和疾病性质都直接影响手术操作编码的准确性,编码员不仅要掌握编码规则,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补充临床知识,了解疾病性质、基本的手术术式、入路和手术步骤,保证编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