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8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07496篇;相关期刊209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基层医学论坛、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安徽省第十六次心血管学术年会、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急救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相关文献由1028位作者贡献,包括卢喜烈、冯应君、刘明涛等。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8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7496 占比:99.64%

总计:107882篇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文趋势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研究学者

  • 卢喜烈
  • 冯应君
  • 刘明涛
  • 刘永升
  • 孙娴超
  • 孙小平
  • 张莉
  • 方雪花
  • 李燕
  • 李玉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顾燕; 韩菡; 许旭光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住院期间继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急诊PC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继发心力衰竭情况将其分为心力衰竭组(28例)与无心力衰竭组(122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继续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PCI后继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无心力衰竭组,合并肺部感染、术后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0~1级的患者占比、血清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心力衰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全血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心力衰竭组,发病至PCI时间显著长于无心力衰竭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术后TIMI血流分级0~1级、发病至PCI时间长、高FBG水平、高hs-CRP水平均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PCI后继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OR=1.394、1.910、2.140、3.080、3.554,均P<0.05)。结论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后继发心力衰竭的患者,临床上应早期识别以上危险因素并及时实施相关干预措施,降低术后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进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率的目的。
    • 廖家有; 凌嘉源; 廖永玲; 任成; 廖祥中
    • 摘要: 1病例患者男性,13岁,中学生,主因“突发胸痛9 h”入院。患者于2020年5月18日凌晨5时睡眠中突发胸痛,呈烧灼样,为持续性,自觉胃部疾病,未及时就诊,至中午仍持续不缓解,至当地县人民医院就诊,行心电图提示V1~V5导联ST段抬高,考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于14时18分由急救车送至我院急诊科。入院查体:T:36.5°C,P:103次/min,R:18次/min。
    • 曹秋玫; 李振勇; 张毅刚; 徐敏
    • 摘要: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在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早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行急诊血运重建术的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349例,分为对照组178例,观察组171例。对照组根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肺部超声指导下调整治疗。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心脏科重症监护室(CCU)平均住院天数、症状性心力衰竭发作次数、利尿剂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出院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部超声可优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早期管理,减少症状性心力衰竭发作,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CCU广泛推广。
    • 汪春妹; 苏陶涛; 韩卫星
    • 摘要: Wellens综合征是心肌梗死前的一种状态,主要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表现是胸前导联T波呈正负双向或近似对称性深倒置,并不伴有QRS波改变。该综合征是运动负荷试验的禁忌证,犯罪血管是左前降支。本文报告的1例在行平板运动试验的10 d前有胸痛发作病史,但当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均正常。运动试验中患者前间壁出现高耸T波时并未出现明显胸闷胸痛不适感,但医务人员根据临床经验判断此种类型T波属于急性心肌缺血样改变,遂及时终止运动试验并予恰当的紧急对症处理。数分钟后患者T波振幅逐渐减小并演变成典型Wellens综合征样T波。
    • 徐敏; 唐佳佳; 钱程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伊诺肝素钠应用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抗凝效果分析。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9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99)和对照组(n=98)。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伊诺肝素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激活凝血酶时间(ACT)、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优良率较高(93.94%vs. 81.63%),且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6.06%vs. 20.41%和40.40%vs. 55.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500 s患者比率较低(2.02%vs. 15.31%、5.05%vs. 9.18%),ACT 225~500 s患者比率较高(92.92%vs. 7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伊诺肝素钠应用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能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及激活凝血酶时间数值。
    • 纪文洋
    • 摘要: 上周三的下午,我市气温高达32°C,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老李突然觉得胸痛、胸闷难受,他判断自己肯定是中暑了,于是喊来小儿子给他刮痧。可刮了七八分钟后,老李胸闷、胸痛的症状却越来越明显,还出现呼吸不畅、全身大汗,小儿子见状赶忙拨打了120。急救医生到了后,先是简单询问了一下病情,然后立即给老李做了心电图,结果发现是典型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于是和我院胸痛中心联系,打算直接将老李送入心导管室,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 叶健; 席鑫; 汪谞; 郜俊清; 刘宗军
    • 摘要: 目的 观察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DN)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4周左心室收缩活动异常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RDN组.对照组PCI后常规药物治疗,RDN组PCI后在药物治疗础上接受RDN术.对比两组随访时心脏超声检查、心肺运动试验、诊室血压、心率检查结果.结果 共纳入108例患者,每组54例.两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RDN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7.14±6.78)%比(47.89±9.12)%]、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4.26±5.61)mm比(37.84±7.21)mm]、左心室缩短分数[(30.82±4.80)%比(27.30±6.95)%]、左心房内径[(36.68±5.17)mm比(39.24±4.67)mm]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DN术可改善AMI患者PCI术后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刘泽宇; 冯应君; 刘宣宣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血栓(LVT)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LVT分为血栓组(n=46)与非血栓组(n=8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VT形成的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LVT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室壁瘤比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升高、经皮冠脉介入术(PCI)<12 h、左室射血分数(LVEF)、淋巴细胞计数(LYM)、白蛋白(Alb)水平下降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LVT形成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室壁瘤形成(β=2.028,OR=7.602,95%CI=2.003~28.857)、Alb下降(β=0.152,OR=1.165,95%CI=1.015~1.337)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发生L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NLR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左室血栓形成的最佳截点为8.071,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其灵敏度为0.587,特异度为0.837。结论室壁瘤形成、白蛋白水平下降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生L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NLR与LVT发生有关,随着NLR水平升高,LVT发生风险增加。
    • 杨涛
    • 摘要: 目的: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利尿剂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讨论。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入院后给予标准化抗缺血治疗或联合使用早期利尿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心脏结构指标、B型钠酸肽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早期利尿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建议在临床研究中推广使用。
    • 沈杨
    • 摘要: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左心室重构情况、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左心室重构改善情况明显更好,生活质量明显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缬沙坦和螺内酯联合应用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更好,可以有效改善预后,临床应用价值确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