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源性脑梗死

心源性脑梗死

心源性脑梗死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87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国际老年医学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等;心源性脑梗死的相关文献由315位作者贡献,包括路雅宁、刘志杨、孟庆伟等。

心源性脑梗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15.7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887 占比:84.16%

总计:1054篇

心源性脑梗死—发文趋势图

心源性脑梗死

-研究学者

  • 路雅宁
  • 刘志杨
  • 孟庆伟
  • 宁海波
  • 廖艳洁
  • 张万义
  • 张宁
  • 戴红红
  • 房彦平
  • 曲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桂雨; 陈大鹏
    • 摘要: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HT)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楚州中医院2018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82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按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23例和非HT组59例,分析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发生HT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16分、心房颤动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3分、病灶范围大、合并基础疾病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发生HT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6、5.957、10.049、4.677,P<0.05)。结论: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发生HT与病情严重程度、心房颤动出血风险和合并基础疾病密切相关,临床需加以重视。
    • 朱亚兰; 吴湘军; 郑海燕
    • 摘要: 目的:研究丁苯酞(Butylphthalide,NBP)对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到2021年8月我院收治172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BP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NBP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NBP静脉滴注(100 mL,Bid),疗程持续14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次日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次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采用凝结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bg)水平并比较其差异;随访患者3 m,对比两组患者急性期及治疗后3 m内病死率,发病后3 m采用脑卒中评估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BNP、Fbg、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NBP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VEGF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NBP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3 m,NBP治疗组患者回访病死率、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BP治疗心源性脑梗死能显著提升患者神经功能及VEGF水平,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并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卢菲; 张心愿; 王东峰
    • 摘要: 目的探讨消栓宁心汤对急性心源性脑梗死(acute 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ACCE)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济源市中医院92例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就诊时间编号,应用电脑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6例。常规组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CM)治疗,研究组基于常规组联合消栓宁心汤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评分(FMA评分)]、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MoCA评分)]、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比容(Hct)、粥样斑块(AP)缩小面积、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纤溶酶原(PLG)、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栓素B_(2)(TXB_(2))、磷酸腺苷(cAMP)]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30%高于常规组76.09%(P0.05)。结论消栓宁心汤治疗ACCE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能调节血液流变学,抑制血栓形成,改善纤溶功能,效果显著。
    • 张柏扬
    • 摘要: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7 d后的临床疗效,治疗1 h、1 d、7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尿激酶,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安全性与尿激酶相当.
    • 叶明; 许顺; 宋伟健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17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58%,高于对照组的5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64±2.14)分,低于对照组的(24.25±2.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数量、最大斑块大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能提高治疗效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颈动脉斑块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赵薛斌; 张灿飞
    • 摘要: 目的 分析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观察组(57例,发生出血转化)和对照组(143例,未发生出血转化).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的年龄、性别、尿蛋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疾病、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基础疾病、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需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出血转化的发生.
    • 冯菁; 王颖娴
    • 摘要: 目的:探究尿常规与血肌酐检查,在诊断心源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心源性脑梗死患者3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34例作为参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尿常规与血肌酐检测,对比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查后发现,2组患者24h尿蛋白与尿比重差异较为细微(P>0.05),而研究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血肌酐指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尿常规与血肌酐检查能够较为准确地对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区分,值得进行临床推广进行检验.
    • 王淼
    • 摘要: 目的 探究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104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52例.A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A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5、7、14、28 d,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龚仕高; 吴盛各; 张宾
    • 摘要: 目的:比较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脑梗死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由专人选取60例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心源性脑梗死)和观察组(n=30,非心源性脑梗死),对比两组患者同时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和mRs评分均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1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心源性脑梗死.
    • 王晓东
    • 摘要: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接受的76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是38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最后总结效果.结果:综合分析两组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其中试验组治疗后的评分分别是4.36±0.55分和8.99±0.11分,和对照组的数据资料对比可知,试验组的优势明显.试验组的显效和有效人数是36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综合分析不良反应现象,试验组的效果突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x2=6.58).分析和对比治疗前后的血浆NO及血浆ET水平,试验组治疗后的上述两项指标分别是118.25±0.14和42.69±0.17,数据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效果明显,可最大程度的改善各项指标,值得借鉴实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