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外科手术

心外科手术

心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723443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学会、中国医院管理、心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天津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论坛、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1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山东省第九次胸心血管外科学学术会议等;心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由441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克成、于辉、刘流等。

心外科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23443 占比:99.98%

总计:723572篇

心外科手术—发文趋势图

心外科手术

-研究学者

  • 董克成
  • 于辉
  • 刘流
  • 吕振乾
  • 周建美
  • 周成斌
  • 唐茂芹
  • 张永健
  • 张永善
  • 张洪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xuchen
    • 摘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完成SAPIEN 3球扩瓣院内首例应用2022年1月10日晚,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外科手术室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龛医院赵强院长、叶晓峰教授团队众志成城、齐心协作,成功为一名77岁高龄的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中度反流患者完成了经股动脉入路植入SAPIEN 3球囊扩张式瓣膜的TAVR手术!这一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标志着SAPIEN 3球扩瓣在华东地区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也帮助积累了该款瓣膜在我国的临床循证经验。
    • 侯克龙; 沈骁; 邹磊; 李静; 孙芳; 章淬; 穆心苇
    • 摘要: 目的分析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CSA-AKI)的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期间连续筛选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 041例成年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并发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预后情况,并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术后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2 041例成年患者CSA-AKI有397例(19.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肌酐水平增高(OR=1.04,95%CI:1.02~1.07)、血尿酸水平增高(OR=1.01,95%CI:1.00~1.02)、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蛋白(NGAL)增高(OR=1.02, 95%CI:1.01~1.02)和血红蛋白降低(OR=0.98,95%CI:0.96~1.00),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增多(OR=1.97,95%CI:1.42~2.73),术后24 h内血乳酸水平增高(OR=1.88,95%CI:1.56~2.27)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增高(OR=1.30,95%CI:1.24~1.37)与术后AKI显著相关。在CSA-AKI患者中,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比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例、住院病死率以及ICU病死率均显著升高。结论 CSA-AKI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血肌酐、血尿酸、血红蛋白及NGAL水平、术中红细胞输注量、术后血乳酸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而且该类患者病死率更高,预后更差。
    • 刘超; 孟树萍; 刘富荣; 陈会娟; 胡延磊; 曹丹丹; 王磊; 曹烨; 王书鹏
    • 摘要: 目的分析声门下吸引导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在心外重症监护室(S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成人心外科手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2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实验组同时给予带气囊上吸引的气管插管,给予声门下吸引。比较2组患者各呼吸力学指标、VAP发生、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情况、各炎性相关因子水平、各血氧指标水平和下呼吸道滞留物细菌培养结果。结果进入ICU当天2组患者的各项呼吸力学指标、炎性相关因子水平和各项血氧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出ICU前24 h内实验组患者的气道阻力(Raw)水平、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呼吸做功(WOB)、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IP)、VAP发生时间、血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声门下吸引导管可以改善心外科手术患者术后ICU内呼吸功能,缓解炎性反应,稳定血氧变化,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 许雪花; 张凤英; 唐志贤
    • 摘要: 目的:探讨析因分析法的呼吸道管理记录表在心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心外科89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术前呼吸道管理,观察组采用析因分析法的术前呼吸道管理记录表。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血氧饱和度情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人员技能考核评分。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莱斯特咳嗽量表(LCQ-MC)中生理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不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考核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心外科患者实施析因分析法的呼吸道管理记录表,可减轻术后咳嗽对患者的影响,改善肺功能,降低呼吸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 姜国婷
    • 摘要: 目的:对心外术后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的心外科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为40,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用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对照组的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护理后对照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心外手术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 石娜; 高姣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全媒体理念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对心外科手术患者呼吸功能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择期心外科手术患者12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4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联合应用基于全媒体理念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呼吸功能训练依从行为、肺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出院时,两组呼吸功能训练依从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同组入院时(P<0.05),观察组呼吸功能训练、主动寻求帮助、呼吸功能训练注意事项、呼吸功能训练依从行为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出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明显低于同组入院时(P<0.05),观察组FVC、FEV1、MV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全媒体理念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心外科手术患者呼吸功能训练依从行为,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刘湘; 韦慧锦; 陈伟丹; 马力; 邹明晖; 陈欣欣
    • 摘要: 目的 评估心肺转流(CPB)联合深低温停循环(DHCA)对小儿孤立性主动脉缩窄(CoA)术后早期恢复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本中心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孤立性CoA患儿共26例,通过年龄和性别匹配,分为非心肺转流组(Non-CPB)和CPB+DHCA组.对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所有手术由同一组外科医师完成.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 在Non-CPB组,全部病例均采取左胸后外侧切口,进行扩大端端吻合;在CPB+DHCA组,全部病例均采取胸骨正中切口,3例进行扩大端端吻合,10例进行扩大端侧吻合.在术后早期,两组病例的主动脉缩窄段压差均出现明显下降;经皮血氧饱和度在CPB+DHCA组出现明显上升;平均动脉压在两组病例中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在术后早期,CPB+DHCA组的血中乳酸水平出现明显上升;而B型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肌酐水平在两组病例中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与Non-CPB组相比,CPB+DHCA组在I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CPB+DHCA组在住院期间有2例接受再手术.随访期间,Non-CPB组出现再缩窄5例,CPB+DHCA组出现再缩窄1例,均不需要再次手术干预.早期和晚期均无一例死亡.结论 CPB联合DHCA导致小儿孤立性CoA术后早期的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及ICU停留时间显著延长,但对术后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再手术、远期再缩窄及早期和晚期死亡无明显影响.CPB联合DHCA在小儿孤立性CoA纠正手术中安全有效,取得良好的外科治疗效果.
    • 周萌萌; 郑东友
    • 摘要: 微创体外循环(minimal invasive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MiECC)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目的 是尽可能减轻CPB技术的各种不良并发症.文章综述了近些年MiECC技术的发展和在不同种类心外科手术中的研究现状.目前已有诸多研究证明此技术可以减轻CPB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减少术中失血与出血,降低机体炎性介质的释放,实现多重器官保护,改善预后,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但是在不同种类手术中,MiECC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 李玉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于心外科手术中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理念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心外科手术治疗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快速康复护理理念.比照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疼痛情况与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各项围术期指标(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较护理前均有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对比两组患者的评分下降及升高幅度,提示试验组患者均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外科手术中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可起到积极效果,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促进其早日康复出院,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马传响; 潘伟人; 刘志安; 曾凡强; 刘美英; 马瑞
    • 摘要: 应用淋巴管微灌注技术观察山羊心的淋巴管分布及与血管的位置关系,为临床心外科手术积累解剖学资料。本实验取羊心30例,从心尖向心底方向在心外膜、心内膜下及心肌层内注入少量6%过氧化氢,显微镜下找到淋巴管,并将颜料和显影剂的混合物经30g注射针注入,对所见的淋巴管进行追踪解剖、拍照及X线记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