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2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6086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四川生理科学杂志、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第10届远程心脏监护学术交流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2012年十一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暨新技术国际研讨会等;心动周期的相关文献由613位作者贡献,包括文华轩、李肯立、李胜利等。

心动周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1.10%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6086 占比:98.84%

总计:16274篇

心动周期—发文趋势图

心动周期

-研究学者

  • 文华轩
  • 李肯立
  • 李胜利
  • 朱宁波
  • 任东
  • 任卫东
  • 姜小杰
  • 姜镔
  • 杜健航
  • 杨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冰清; 郑韶欣; 韦育林; 刘英梅; 邱琼; 陈样新; 王景峰
    • 摘要: 【目的】探讨器质性二尖瓣脱垂合并瓣叶重度关闭不全患者的二尖瓣瓣环随心动周期变化的形态特征,为术前评估脱垂的二尖瓣提供更多准确信息。【方法】使用配有经食管三维探头X7-2t的Philips Epic7C超声心动图仪以及QLAB的MVN软件,收集并分析18例二尖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和36例正常二尖瓣患者的二尖瓣瓣环相关参数。【结果】各个时相二尖瓣脱垂合并重度关闭不全组患者的二尖瓣瓣环前外侧与后内侧直径、前后径、瓣环周长及瓣环面积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二尖瓣瓣环的立体形态和功能参数随着心动周期不同时相而发生动态改变,三维食道超声技术为器质性二尖瓣脱垂提供了准确详尽的信息。
    • 韩涛; 王陵; 曹亮; 白炜; 李昱茜; 杜蒙蒙; 刘丽文; 孟欣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正常成人二尖瓣结构及其随心动周期变化规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7例正常成人二尖瓣食管中段二维及实时三维全容积成像的图像资料,完整包括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结构,记录舒张早、中、晚期及收缩早、中、晚期共6个时相的二尖瓣结构参数,包括瓣环前后径和左右径、内纤维三角距离、瓣叶交界距离、瓣环高度、瓣环高度/左右径、非平面角度、瓣环面积、瓣环周长、前后瓣环长度、主动脉-二尖瓣(AO-MV)瓣环夹角、AO-MV中点距离,以及收缩期6个瓣叶分区对合点至瓣环连线间垂直距离(TH)和对合点下面积(TA),获得其正常值并分析其随心动周期变化的规律。结果成功获得37例正常成人二尖瓣结构参数的正常值,其随心动周期呈规律性变化,表现为瓣环前后径和左右径、瓣环面积、瓣环周长、前后瓣环长度、内纤维三角距离、瓣叶交界距离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舒张期,最小值均出现在收缩期;瓣环高度、瓣环高度/左右径、非平面角度、AO-MV瓣环夹角、AO-MV中点距离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收缩期,最小值均出现在舒张期;瓣叶3个分区的TH及TA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收缩期早期和晚期。结论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准确测量二尖瓣结构参数,有助于临床理解二尖瓣结构的运动规律,为进一步研究二尖瓣病变的结构变化奠定基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袁小朋
    • 摘要: 目的: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上性期前收缩偶发、室上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RR间期总体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平均方根均处于较高水平。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检查中,可捕捉不同心动周期的细微变化,有助于掌握心律失常规律,检出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黄薪儒; 于粒粒; 岳文胜
    • 摘要: 患者女性,5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伴颜面水肿”于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正常。经胸超声心动图(图1):右心增大,右心房内可见范围约7.2 cm×4.4 cm的低回声团块充填,形态不规则,与心房壁及三尖瓣分界欠清楚,团块随心动周期轻微活动,并致上腔静脉汇入处变窄、三尖瓣瓣口血流速度增快VP:1.69 m/s,三尖瓣上可探及少量反流血流信号。超声诊断:(1)右心房团块,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2)右心增大;(3)三尖瓣轻度狭窄伴轻度反流;(4)少量心包积液。胸部CT血管造影(CTA)(图2):右心房及上腔静脉内斑片状、团块状充盈缺损影,性质待定。
    • 张敏霞; 谢明星; 吕清; 王静; 张丽; 林珊; 汪晶; 王彦; 杨亚利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心动图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非致密心肌与致密心肌厚度比值(NC/C)在诊断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中的价值.方法 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超声疑诊LVNC患者35例,分别应用常规超声(2DE)和左心声学造影(LVO),于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测量NC/C,以收缩末期NC/C值>2.0、舒张末期NC/C值>2.3为阳性节段(NC节段),记录NC/C值、分层心肌节段数、NC节段数和诊断结果,并与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结果对照.结果 在2DE基础上联合LVO,与2DE相比,收缩末期观察节段显示数增多(P<0.001),但分层节段数、NC节段数无明显提高(P>0.006),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末期观察3种节段数明显增多(均P<0.001),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P<0.05).2DE+ LVO于舒张末期观察分层节段、NC节段显示数与c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06),诊断的敏感性(88.9%)和准确性(85.7%)最高,且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5).结论 在2DE基础上,联合应用LVO能够显著提高对NC节段的显示,且应用舒张末期NC/C值诊断ILVNC的准确性高于收缩末期.
    • 王琪; 王云; 谢杰; 赵天; 李月峰
    • 摘要: 目的 分析颅内小动脉瘤(瘤体直径<5 mm)患者基于心动周期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其对瘤体破裂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698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每隔个6月复查头颅CTA或MRA,随访3年记录瘤体大小及破裂情况.入组后根据头颅CTA成像情况,应用数字医学计算机及有限元软件建立动脉瘤的解剖三维模型,并结合心动周期对模型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记录最后1个心动周期内快速射血期末(t1)、减慢射血期末(t2)和舒张期后期(t3)的壁面压力(P)、剪切力(WSS)、涡流数(Nv).比较瘤体破裂与未破裂者的临床资料及心动周期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差异性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瘤体大小及破裂时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瘤体破裂的预测价值.结果 698例患者中完成随访计划674例,其中3年内发生瘤体破裂38例、未破裂594例、瘤体增大42例(排除);与未破裂者比较,瘤体破裂者女性占比更高、年龄更大、阿司匹林药物服用率更低、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占比更多,t2 WSS较低而t3 WSS、t3 Nv较高(P均<0.05);瘤体破裂者t3 Nv与瘤体大小呈正相关(r=0.239,P<0.05)、破裂时间呈负相关(r=-0.275,P<0.05),t3 WSS与破裂时间呈正相关(r=0.21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 WSS(OR=1.65,95%CI 1.460~3.879)和t3 Nv(OR=2.03,95%CI 1.714~4.296)是预测颅内小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颅内小动脉瘤破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3(95%CI 0.605~0.837)和0.707(95%CI 0.581~0.741),两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42(95%CI 0.801~0.926).结论 颅内小动脉瘤瘤体破裂患者基于心动周期的血流动力学表现为较低的t2 WSS和较高的t3 WSS、t3 Nv,基于心动周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t2 WSS、t3 Nv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颅内小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 兰凤崇; 童芳; 陈吉清; 李雄
    • 摘要: 为研究与心动周期有关的胸部冲击时刻对钝性心脏损伤的影响,开发并验证了一个精细人体心脏生物力学模型,并针对40例处于不同心动周期的心脏进行胸部冲击仿真.心脏模型几何来源于医学影像,包含四个心腔、瓣膜以及主动脉、肺动脉等结构.通过Abaqus中基于面的流体腔方法考虑冲击过程中血液与心脏的流固耦合作用.心脏的不同状态采用各心腔内压力与瓣膜的激活与否来表征.仿真结果显示:(1)建立的心脏模型在胸部正面冲击下心内血压曲线在试验范围内,能够正确反应心脏的冲击响应.(2)乘员胸部正面冲击下,左心房的血压峰值为(164.91±17.33)kPa,明显高于右心腔,使二尖瓣损伤风险高于三尖瓣;右心心肌的应力值为(1887.07±168.74)kPa,远大于左心,导致右心更容易发生心肌破裂.(3)心脏处于心室充盈期受到冲击时,心肌应力为(1901.3±150.7)kPa明显高于其他时刻,更容易发生心脏损伤.(4)心腔内的初始血压对碰撞中的峰值血压影响不明显,Pearson相关系数小于0.2;而瓣膜的开闭状态对心肌的损伤风险影响较大.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钝性心脏损伤机理,为车辆安全设计提供基础.
    • 杨帆
    • 摘要: 心脏作为人体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承栽着泵血的功能。医学专业学生在泵血过程和机制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心脏内部组成较为复杂,且泵血过程较为抽象,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心脏泵血的相关知识,因此本文从学前分析和课程设计入手,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说明,望对心脏泵血功能的教学提供相应帮助。
    • 闫泉香; 孙杰
    • 摘要: 本文通过在专业课程授课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透过心动周期这一节的知识点,对其中蕴含的对立与统一、矛盾与平衡、相对论等观点进行挖掘和拓展,引导和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心脏在人体生命中的重要位置,从而从自身做起,热爱生命,珍爱心脏,保障健康。在实际工作中,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宣传出去,学以致用,推而广之,让更多的人由此获得健康,为实现健康中国梦贡献力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