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骨折

微骨折

微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专利文献182866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中国骨伤、中国内镜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等; 微骨折的相关文献由41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洋、孟春庆、敖英芳等。

微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82866 占比:99.94%

总计:182970篇

微骨折—发文趋势图

微骨折

-研究学者

  • 刘洋
  • 孟春庆
  • 敖英芳
  • 曾超
  • 李彦林
  • 杨柳
  • 熊依林
  • 王洪
  • 肖文峰
  • 谭洪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宁梓文; 王旭; 施政良; 秦艺华; 王国梁; 贾笛; 王扬; 李彦林
    • 摘要: 背景:半月板在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和软骨保护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它具有减震、维持膝关节力线稳定以及减少关节软骨磨损等多种功能,但迄今为止对于半月板红-白区及白-白区损伤的手术修复一直效果不佳,若只行单纯的半月板切除术,膝关节整体力学结构的改变易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进展加快,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均在尝试采用不同的方式辅助半月板损伤修复,以期改善半月板非血供区损伤的修复效果,减缓患者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进展。目的:总结近年来基础与临床上半月板的非血供区损伤的辅助修复方法,并对该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方法:采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和FMRS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2005-2021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与半月板损伤修复有关的包含临床研究及组织工程研究在内的所有文献,最终对6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由于半月板特殊的解剖结构,其内侧2/3的区域存在血供较差、出现损伤后难以愈合的问题,目前辅助半月板损伤修复的方法包括:微骨折术、髌下脂肪垫粉碎术、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以及纤维蛋白凝块。②不同的修复方式存在其各自的优劣势,微骨折术和髌下脂肪垫粉碎术作为临床应用方法,操作简便,但其操作过程中存在造成医源性损伤、引发术后疼痛及骨关节炎的可能,进一步精细化操作避免损伤的发生是临床不可避免的话题。而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虽然在基础研究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其制备方法多样,运用方法不固定,且富血小板血浆在临床运用时甚至出现了完全相反的临床效果,因此,进一步研究间充质干细胞与富血小板血浆提高半月板修复潜力的机制,规范化其制备流程与运用方法仍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③纤维蛋白凝块则在临床运用上表现出了良好的结果,但目前仍缺乏更多的相关研究。④总之,目前纤维蛋白凝块技术与髌下脂肪垫粉碎术研究内容仍较少,而富血小板血浆在临床上表现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微骨折术与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运用稳定,是目前较好的辅助修复方法。
    • 严伟; 罗润佳; 于弘; 宋修刚; 邹德宝; 张亚霖; 李磊; 姜红江
    • 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联合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86例(98膝)髌股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其中男性15例(16膝),女性71例(82膝);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8.53±7.46)岁。术后1周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对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Kujala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评估疗效。结果81例(91膝)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4.20±2.14)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关节功能改善。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联合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髌股关节炎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轻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 石超; 田锋; 李毅
    • 摘要: 目的探究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行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的20例距骨软骨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左足14例,右足6例;年龄18~50岁,平均(28.3±10.8)岁;病程6~12个月,平均(8.3±3.2)个月。在踝关节镜下行清理术,显露距骨损伤部位,给予微骨折处理。采用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影像学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40 min。术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2.1±1.1)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及VAS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MRI示距骨软骨损伤范围及程度较术前明显缩小。结论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距骨软骨损伤,改善关节功能及疼痛,疗效确切,且术后并发症少。
    • 何祥忠; 陈海云; 刘军; 吕阳; 潘建科; 杨文斌; 何静雯; 黄俊翰
    • 摘要: 目的: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采用微骨折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骨软骨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系统评价关节镜下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骨折对比微骨折治膝关节软骨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有关关节镜下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骨折对比微骨折治疗膝关节软骨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设为2001年1月至2020年3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改良Jadad量表评价显示有4项研究评分≥4分,为高质量文献,3项研究评分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骨折治疗膝关节软骨病变可减轻中短期疼痛、增强术后中长期关节功能,提升患者术后体验感.但由于纳入的文献数量有限,故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提供有效数据.
    • 何祥忠; 陈海云; 刘军; 吕阳; 潘建科; 杨文斌; 何静雯; 黄俊翰
    • 摘要: 目的: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采用微骨折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骨软骨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系统评价关节镜下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骨折对比微骨折治膝关节软骨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有关关节镜下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骨折对比微骨折治疗膝关节软骨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设为2001年1月至2020年3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改良Jadad量表评价显示有4项研究评分≥4分,为高质量文献,3项研究评分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骨折治疗膝关节软骨病变可减轻中短期疼痛、增强术后中长期关节功能,提升患者术后体验感。但由于纳入的文献数量有限,故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提供有效数据。
    • 崔明星; 刘洋; 程明子; 贾金领; 连怡钧; 刘畅; 赵斌
    • 摘要: 目的探讨微骨折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带骨膜髂骨移植术治疗HeppleV型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HeppleV型OL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微骨折组、自体骨软骨移植组、带骨膜髂骨移植组,每组30例,分别行微骨折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带骨膜髂骨移植术。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评估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和踝关节疼痛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踝关节活动度(ROM);比较3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的治疗效果、患者对治疗效果主观满意度及术后1a并发症。结果3组患者术前ROM及AOFAS、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3组患者的ROM和AOFA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6个月,微骨折组、自体骨软骨移植组、带骨膜髂骨移植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0%(21/30)、96.7%(29/30)、93.3%(28/30);自体骨软骨移植组和带骨膜髂骨移植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微骨折组(P0.05)。术后36个月,微骨折组、自体骨软骨移植组、带骨膜髂骨移植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分别为分别为60.0%(18/30)、83.3%(25/30)、86.7%(26/30);自体骨软骨移植组和带骨膜髂骨移植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微骨折组(P0.05)。术后1a内,3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3种手术方式对HeppleV型OLT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以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带骨膜髂骨移植术疗效显著。
    • 张波
    • 摘要: 目的 探讨膝关节软骨缺损微骨折结合康复锻炼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40例,治疗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20例)采用微骨折治疗方式,观察组(n=20例)采取微骨折结合康复锻炼治疗方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0.00%,(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骨折结合康复锻炼在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治疗中,治疗效果显著提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崔明星; 刘洋; 程明子; 贾金领; 连怡钧; 刘畅; 赵斌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骨折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带骨膜髂骨移植术治疗Hepple V型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Hepple V型OL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 分为微骨折组、自体骨软骨移植组、带骨膜髂骨移植组,每组30例,分别行微骨折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带骨膜髂骨移植术.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评估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和踝关节疼痛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踝关节活动度(ROM);比较3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的治疗效果、患者对治疗效果主观满意度及术后1 a并发症.结果 3组患者术前ROM及AOFAS、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3组患者的ROM和AOFA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6个月,微骨折组、自体骨软骨移植组、带骨膜髂骨移植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0%(21/30)、96.7%(29/30)、93.3%(28/30);自体骨软骨移植组和带骨膜髂骨移植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微骨折组(P0.05).术后36个月,微骨折组、自体骨软骨移植组、带骨膜髂骨移植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分别为分别为60.0%(18/30)、83.3%(25/30)、86.7%(26/30);自体骨软骨移植组和带骨膜髂骨移植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微骨折组(P0.05).术后1 a内,3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 3种手术方式对Hepple V型OLT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以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带骨膜髂骨移植术疗效显著.
    • 何川; 舒永德; 杨腾云; 李彦林; 王福科; 何任杰; 钟瑞颖; 陈广超
    • 摘要: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对于不同MRI分期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8例应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患者,根据MRI表现分级分成4组,术后随访了解踝关节功能恢复与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各分组间疗效差异。结果48例平均随访23.7月,对于MRI分级Ⅱ°,Ⅲ°,Ⅳ°,Ⅴ°损伤患者,微骨折术均能带来良好的功能结果(P0.05),VAS评分改善在各组之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Ⅱ°和Ⅲ°损伤患者V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Ⅳ°和Ⅴ°损伤患者(P<0.05)。结论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对不同MRI分期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治疗有差异,Ⅱ°和Ⅲ°损伤患者疼痛缓解与术后功能明显优于Ⅳ°和Ⅴ°损伤患者。
    • 魏代清; 向飞帆; 李翠; 徐杨博; 邓勇; 叶俊武
    • 摘要: 背景:距骨骨软骨损伤是引起踝关节慢性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方法较多,但尚无统一标准.目的:探讨内踝截骨入路结合自体股骨外髁骨软骨移植治疗大面积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7例HeppleⅢ~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取内踝截骨入路显露距骨骨软骨损伤病灶,清除剥脱的软骨和坏死的软骨下骨,病灶周围行微骨折处理.清理后软骨缺损面积均大于1.5 cm2,根据缺损面积、深度,取自体同侧股骨外髁非负重关节面骨软骨移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对患者术前、随访期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并评估踝关节、膝关节活动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3(19~36)个月.踝关节、膝关节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坏死及感染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88.5±5.2)分,(66.4±5.5)分],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1.2±0.6)分,(5.2±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踝截骨入路可以较好地显示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病灶,彻底清除坏死骨软骨,结合微骨折处理及自体同侧股骨外髁非负重区骨软骨移植可以有效改善疼痛症状,早中期疗效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