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囊藻毒素-LR

微囊藻毒素-LR

微囊藻毒素-LR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31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01053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水生生物学报、应用预防医学、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5年年会、2015全国小儿泌尿外科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等;微囊藻毒素-LR的相关文献由761位作者贡献,包括钮伟民、农清清、徐立红等。

微囊藻毒素-LR—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01053 占比:99.91%

总计:201226篇

微囊藻毒素-LR—发文趋势图

微囊藻毒素-LR

-研究学者

  • 钮伟民
  • 农清清
  • 徐立红
  • 盛建武
  • 胥传来
  • 何苗
  • 尹立红
  • 张志勇
  • 徐丽广
  • 施汉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秋旸; 赖艳琼; 杨新杰; 庞鹏飞; 王红斌; 张艳丽; 杨文荣
    • 摘要: 以单链DNA为模板,制备了单链DNA-银纳米簇(ssDNA-Ag NCs)荧光探针,构建了一种无酶无标记检测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的荧光传感分析方法.设计的ssDNA既能作为模板合成ssDNA-Ag NCs荧光探针,又能与目标分析物微囊藻毒素-LR通过高亲和性和高特异性结合.采用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表征了ss DNA-Ag NCs的形貌和光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存在微囊藻毒素-LR时,由于ssDNA与微囊藻毒素-LR之间的特异性亲合作用力强于Ag NCs,导致Ag NCs释放出来,体系荧光猝灭.在优化实验条件下,ssDNA-Ag NCs荧光探针对微囊藻毒素-LR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5~1 000μg/L,检出限为16 ng/L(S/N=3).该荧光探针制备简单、无需任何标记、灵敏度高,为环境水体中微囊藻毒素-LR的快速和准确测定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有效的方法.
    • 唐燕梅; 农清清; 赵惠柳; 王佑新; 黄杏蕾; 苏钊辉; 何俊权; 赵娜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微囊藻毒素-LR(MC-LR)水平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肝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21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05例作为肝癌组,411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及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研究对象血清MC-LR水平。结果:肝癌组血清MC-LR水平高于对照组[(0.18±0.09)ng/mL vs(0.12±0.06)ng/mL,P<0.01]。与MC-LR低暴露组(<0.14 ng/mL)相比,MC-LR高暴露组(≥0.14 ng/mL)人群发生肝癌风险明显增加(校正OR=2.81,95%CI:1.78~4.43,P<0.001)。肿瘤直径≥5 cm、多发、BCLC分期为C~D期、低分化、出现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或侵犯门静脉者,血清MC-LR水平较高(均P<0.05)。结论:MC-LR高暴露可能增加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肝癌患者血清MC-LR水平与肿瘤直径及数量、分化程度、BCLC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 李娜; 陈文麟; 黄成; 何明穗
    • 摘要: 利用全自动固相萃取仪—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方法,采用甲醇+缓冲盐为流动相,分别测定水样和藻细胞中微囊藻毒素-LR,相关系数(R)0.999,加标回收率70%~119%。该方法测得的水质和藻细胞中微囊藻毒素-LR的回收率均满足监测要求,其中水中的微囊藻毒素-LR无需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指标》(GBT 5750.8-2006)方法进行回收率折算。实际样品的监测过程中发现水样中的MC-LR基本未检出,而藻细胞中的检出率较高,因此应高度关注藻细胞中MC-LR对河流环境质量的影响。
    • 林长高; 刘林; 王辉; 隗黎丽
    • 摘要: 【目的】为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对草鱼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机制,对已获得的草鱼肝脏转录组数据进行了挖掘分析。【方法】草鱼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0,25,75,100μg/kg)MC-LR 96 h后,分离肝脏提取RNA,依托IlluminaHiseq-2500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将筛选到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KEGG Pathway分析。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对随机选取的3个DEGs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结果】25,75,100μg/kg 3个实验组中的脂质代谢相关DEGs分别有37、363和132个。75μg/kg和100μg/kg 2个实验组中的DEGs分别富集到脂肪酸分解代谢等15个脂质代谢通路上。而25μg/kg实验组中DEGs富集到12个脂质代谢通路上,和其它2个剂量相比,脂肪酸合成通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通路以及脂肪酸延长通路中没有DEGs。PPAR信号通路作为脂质代谢的关键调控通路,在3个MC-LR处理组中也有大量DEGs,其共同DEGs主要有PPARα、FABP、CYP7A1和LPL等7个基因。qRT-PCR结果显示PPARα、LPL和CPT1表达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趋势一致。【结论】通过对转录组测序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得到了大量草鱼肝脏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和DEGs,表明MC-LR干扰了草鱼肝脏脂质代谢,另外,部分DEGs有望被开发为鉴定MC-LR干扰鱼类脂质代谢的分子标记。
    • 梁小芳; 杨越; 徐帅帅; 刘映; 褚晗玉; 唐艳; 杨飞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长期低剂量暴露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MC-LR慢性染毒体内模型,将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含0、1、60、120μg/L MC-LR的饮用水染毒12月。构建MC-LR染毒体外模型,将HEK293细胞分为对照组,MC-LR染毒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LY294002+MC-LR组。在体内模型中监测小鼠体质量和肾脏质量,观察小鼠肾脏组织损伤。在体内外模型中检测小鼠肾脏和HEK293细胞的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PI3K/AKT通路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体内模型中: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的总体趋势一致,肾脏绝对质量和肾脏指数也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60和120μg/L染毒组小鼠出现肾结构损伤,BUN和SCr水平显著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炎因子IL-6和TNF-α水平在60和120μg/L染毒组中上调,抗炎因子IL-10在所有染毒组中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I3K/PI3K、p-AKT/AKT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在60和120μg/L染毒组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模型中:在HEK293细胞中,BUN和Cr水平在MC-LR组呈升高趋势而在MC-LR+LY294002组中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炎因子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在MC-LR组呈升高趋势而在MC-LR+LY294002组中显著下降,抗炎因子IL-10的mRNA表达水平在MC-LR组呈下降趋势而在MC-LR+LY294002组中显著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PI3K/PI3K、p-AKT/AKT的表达水平也同样在MC-LR组上调而在MC-LR+LY294002组中显著下调,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LR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炎症反应,诱导小鼠肾脏结构和功能损伤。
    • 石凤垚; 李文慧; 赵红宇; 王阳; 庄瑞雪; 芮荣; 剧世强
    • 摘要: 旨在探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的毒性损伤及其潜在损伤机制.本研究从屠宰场所获得的猪卵巢中收集GV期卵母细胞,将其随机分为4组,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20、40和60μg? mL-1 MC-LR,研究MC-LR对卵母细胞第一极体(Pbl)排出、纺锤体结构以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早期凋亡蛋白(Annexin V)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并采用RT-qPCR分析氧化应激和凋亡相关基因SOD1、SOD2、CA T、GSH-Px、Bax和Bcl2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试验重复3次.结果发现,MC-LR处理导致猪卵母细胞PbI排出率呈浓度依赖性下降,当MC-LR添加浓度达40 μg ?mL-1以上时,卵母细胞成熟率极显著下降(P<0.01),且纺锤体结构异常率极显著升高(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MC-LR处理后卵母细胞ROS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而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并伴随着抗氧化相关基因SOD1、CA T及GSH-Px mRNA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细胞凋亡检测表明,MC-LR处理可导致卵母细胞早期凋亡率极显著增加(P<0.01),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比值极显著升高(P<0.001).研究结果表明,MC-LR可诱导猪卵母细胞纺锤体结构异常,并引发氧化损伤与细胞凋亡,最终导致卵母细胞成熟能力下降.
    • 刘林; 周颖; 阮记明; 梁惜梅; 林长高; 何丽; 隗黎丽
    • 摘要: 为深入研究肿瘤蛋白p53诱导核蛋白1(Tumor protein 53-induced nuclear protein 1,TP53INP1)的结构及其在微囊藻毒素-LR(MC-LR)胁迫下的表达变化,以MC-LR诱导的草鱼(Ctenopharygodon idella)肝脏转录组测序获得的unigenes序列为基础,扩增获得了TP53INP1基因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MG797689),其中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759 bp,编码252个氨基酸,属于β类型,具有4个PEST结构.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TP53INP1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其中与鱇浪白鱼(Anabarilius grahami)相似性最高.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其与鱇浪白鱼(Anabarilius grahami)、斑马鱼(Danio rerio)等鱼类聚为一大支.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TP53INP1基因在草鱼各组织中广泛分布,其中,在肝脏和血液等组织中表达丰富,显著高于在头肾组织中的表达(P<0.05).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分析不同剂量(25、75和100μg MC-LR/kg BW)MC-LR染毒96h后对草鱼肝脏TP53INP1蛋白的影响,结果发现草鱼在100μg MC-LR/kg BW剂量组中染毒96h后表达显著下降(P<0.05),暗示TP53INP1可能在响应MC-LR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为进一步了解TP53INP1的功能及为深入探讨TP53INP1在鱼类响应MC-LR胁迫后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 陈庆华; 史文悦; 张翠翠; 曹艳; 徐小慧
    • 摘要: 浙江省农村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以超滤/纳滤膜为核心建立饮用水净化工艺,考察纳滤膜对水质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纳滤膜对TOC、CODMn和TD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Mn质量浓度均稳定在1 mg/L以下,NF90和NF270的出水TOC质量浓度分别为1.63 mg/L和0.17 mg/L;NF90的出水TDS优于NF270,NF270的平均去除率为55.87%,NF90的平均去除率为96.97%;这两款膜对于不同分子量有机农药去除具有差异性,膜出水微囊藻毒素-LR的去除率都在90%以上,且出水质量浓度符合饮用水的标准(1μg/L).这两款纳滤膜对蛋白类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NF270对于分子量小于3 kDa有机物的去除存在局限性.
    • 贺云; 陈艺生; 任岚; 尹一杰; 胡桂玲; 吴云丽
    • 摘要: 目的 蓝藻水华引起的微囊藻毒素污染是世界性关注话题之一,微囊藻毒素LR(MC-LR)具有强特异性肝毒性,但其引起肝损伤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从细胞分子层面探讨MC-LR造成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提取小鼠原代肝细胞,加入梯度剂量的MC-LR(2.5~10 nmol/L)作用48 h,以未加毒素处理组为对照,检测MC-LR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包括ATP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DNA损伤(包括彗星试验和8-OHdG水平检测),并分析p53抑制剂pft-α作用下线粒体功能损伤情况.结果 MC-LR造成肝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DNA损伤且p5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53特异性抑制剂pft-α减轻MC-LR造成的线粒体损伤.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MC-LR造成小鼠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异常的机制与其造成DNA损伤诱导p53上调有关.
    • 杨新杰; 赖艳琼; 李秋旸; 张艳丽; 王红斌; 庞鹏飞; 杨文荣
    • 摘要: 以新型环状DNA为模板,制备了环状DNA-银纳米簇(Circular DNA-AgNCs)荧光探针,构建了一种无酶无标记检测微囊藻毒素-LR(MC-LR)的荧光传感分析方法.设计的环状DNA由MC-LR适体链(Apt)和适体链的互补链(cDNA)杂交形成,且cDNA可作为DNA模板用于合成AgNC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FL)表征了AgNCs的形貌和光学特性.结果表明,当存在目标物MC-LR时,由于MC-LR与环状DNA中Apt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结合,导致环状DNA解体,释放出的cDNA-AgNCs在610 nm处呈现强荧光.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环状DNA-AgNCs荧光探针对MC-LR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05~500μg/L,检出限为1.7 ng/L(S/N=3).该荧光探针具有制备简单、无需任何标记和灵敏度高等特点,为环境水样中微囊藻毒素-LR的快速和准确测定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