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弹性固定

弹性固定

弹性固定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36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69057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河北省科学院学报、国际骨科学杂志、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九次全国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等;弹性固定的相关文献由82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照文、赛佳明、张君等。

弹性固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69057 占比:99.97%

总计:469189篇

弹性固定—发文趋势图

弹性固定

-研究学者

  • 李照文
  • 赛佳明
  • 张君
  • 王志刚
  • 王恒
  • 丁建文
  • 丁梅
  • 习娅骑
  • 刘慧莲
  • 刘磷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俊; 孔维峰; 袁晓庆; 金荣忠; 李桂军
    • 摘要: 背景:第1,2跖骨间弹性固定治疗拇外翻虽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报道中发生第2跖骨应力性骨折的并发症风险较高,课题组前期研究中使用这种弹性固定治疗拇外翻获得了良好临床效果。目的:通过对第1,2跖骨间固定建立拇外翻手术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力学加载分析,进一步验证该技术的安全可靠性。方法:基于1例女性拇外翻患者的CT图像作为建模数据,利用软件Mimics 19.0、Geomagic Studio、Hypermesh 12.0、ANSYS 19.0进行相关操作建立拇外翻三维模型,对拇外翻模型进行手术位点划分:自第1跖骨远节基底部分别至第2跖骨的远节基底部(A组)、中段(B组)、近节基底部(C组)分为3个手术模型。对3组手术模型进行水平力学加载逐步减小跖骨间角力学测试分析;模拟人体站立时的受力方式,在胫腓骨上段逐步进行垂直力学加载,观察全足及第1,2跖骨的力学及形变。结果与结论:(1)在应力方面,在第1,2跖骨间角施加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在50,100,200,300 N时,跖骨整体作用点时最大应力发生在B组;第1跖骨应力最大发生在A组模型;第2跖骨应力最大发生在C组模型,第2跖骨应力最小发生在B组模型;(2)在形变方面,第1跖骨形变向外侧移位最大在A组模型,B组次之,C组最小;对于垂直施加作用各组模型差别较小;(3)结果提示,A组及B组模型具有较好的矫形能力且不易导致第2跖骨应力性骨折;该研究为临床不截骨进行第1,2跖骨间弹性固定矫正拇外翻手术的实施提供了力学数据。
    • 陈鹏涛; 王静成; 何金山; 张佩; 张家乐; 梁远
    • 摘要: 目的 探讨缝合锚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63例,其中缝合锚钉组患者34例,金属螺钉组患者29例。所有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按照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进行手术治疗;X线、CT测量评价下胫腓联合损伤及修复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获得随访患者共58例,缝合锚钉组30例随访时间平均24个月(13~42个月);金属螺钉组28例随访时间平均25个月(15~42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以及下胫腓联合固定失效等并发症。X线及CT测量显示,2组患者下胫腓联合损伤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2组术后AOF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缝合锚钉固定下胫腓联合符合弹性固定,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精细的手术操作技术和下胫腓联合解剖可让患者获得良好的踝关节功能恢复,缝合锚钉固定是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 邓颖; 王凤斌; 杨洁
    • 摘要: 下胫腓联合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关节损伤,易致踝关节失稳。尽早发现、诊断并及时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案目前临床尚无统一标准。本文从解剖力学基础、损伤机制、诊治进展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
    • 黄辉; 李兵; 杨云峰
    • 摘要: 下胫腓联合是由胫腓骨远端4条韧带组成的复合体,既维持着胫腓骨远端的稳定性,又使踝关节保持一定的微动特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常伴发于踝关节骨折,治疗不当可能影响踝关节功能,出现踝关节不稳定、关节炎及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目前下胫腓联合损伤确诊需通过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甚至关节镜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治疗上,下胫腓联合损伤后关节不稳定者需进行手术固定,目前金属螺钉仍是固定下胫腓的主流内植物,术中需警惕下胫腓关节复位不良。下胫腓弹性固定在临床上逐步被应用于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其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 胡建威; 彭烨; 张里程; 唐佩福
    • 摘要: 骨折的愈合模式有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两种,骨折端的力学环境决定了实际会发生哪种愈合模式。二期愈合又称间接愈合或骨痂愈合,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较之人力所致的一期愈合,自然界中固有的二期愈合在骨干骨折中显示出更多优势。欲促成并加速骨痂愈合,确定其复杂的力学环境指标及各自理想范围势在必行,本文即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王建锋
    • 摘要: 腕关节扭挫伤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好发于运动爱好者、老年人群,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所致,临床表现为腕部肿痛、活动受限等,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可并发腕关节僵硬、旋转功能受限、关节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1]。患处冷敷、维持弹力绷带制动和抬高患肢等物理疗法通常能有效缓解症状,服用吲哚美辛、布洛芬等消炎镇痛类药物,有利于肿痛的消除和疾病的恢复。
    • 杨志强; 赵志辉; 王永清
    • 摘要: 生物力学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生物力学因素对骨折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探讨内固定相关的AO(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依据骨折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形成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体系)、BO(骨折稳固和软组织完整之间的平衡治疗理念)、CO(中西结合、骨折治疗与功能恢复并重理念)、EO(弹性接骨术,elastic osteosynthesis)理念。AO原则是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BO注重功能复位达到二期愈合,注重保护骨骼的血运,强调骨折愈合的基础;CO坚持中西结合理念;EO强调骨折生长愈合的全程弹性固定。文章介绍了依据EO理念设计锁骨、股骨弹性带锁髓内钉,从生物力学方面提出骨折断端间断的适量的旋转、弯曲、剪式应力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这一观点,并分析了促进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原理,为临床骨折治疗供新思路。
    • 阿卜杜迪力拜尔·阿卜杜拉; 张臣鸣; 曹发奇; 刘梦非; 周武; 米博斌; 刘国辉
    • 摘要: 目的 比较T形钢板联合重建钢板弹性固定与平行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髋臼后壁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病人31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联合钢板组17例,行T形钢板联合重建钢板弹性固定;平行钢板组14例,行平行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采用改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Map评分和Harris评分评价临床结果 ,应用影像学改良Matta评定分级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结果 31例病人顺利完成手术.联合钢板组病人的手术时间[(123.06±18.38)分钟]短于平行钢板组[(139.29±22.61)]分钟.联合钢板组病人术中出血量[(184.12±55.12)ml]少于平行钢板组[(230.71±43.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形钢板联合重建钢板弹性固定组优良率为94.12%,平行钢板组复位质量优良率为85.71%.结论 T形钢板联合重建钢板弹性固定与平行双解剖锁定钢板固定髋臼后壁骨折在稳定性、髋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均获得良好疗效.但采用联合钢板方式手术用时较短,术后康复更佳.
    • 王江涛; 刘玉杰; 步建立; 常晗; 滕立佳; 钱宇航; 周勇; 车建伟; 罗涛; 孙成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缝线网状套扎弹性固定胫骨髁间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取新鲜猪膝关节标本16个,制备Ⅲ型胫骨髁间嵴骨折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个,分别采用缝线网状套扎固定(A组)和缝合锚钉固定(B组).通过疲劳试验及拔出试验,分析比较两组最大失败载荷、失效载荷、拔出刚度及循环位移.结果 失败模式:A组位移超限8个;B组锚钉拔出4个,缝线断裂2个,缝线切割骨块2个.生物力学结果显示,最大失败载荷及失效载荷:A组(517.798 N,247.841 N)>B组(247.469 N,123.254 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循环位移:A组(2.316 mm)<B组(5.423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拔出刚度:A组(40.062 N/mm)>B组(35.699 N/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6).结论 缝线网状套扎固定法生物力学性能优于缝合锚钉固定法,能够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
    • 傅超锋; 张永发
    •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Endo-button系统弹性重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1—9月收治的49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 分为弹性固定组(20例,应用Endo-button系统重建下胫腓联合)和刚性固定组(29例,应用皮质骨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采用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下胫腓间隙(TBCS)、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术后踝关节复位情况、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弹性固定组术中出血量较刚性固定组多,手术时间较刚性固定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刚性固定组术后有1例出现螺钉断裂,弹性固定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皮质骨螺钉刚性固定相比,Endo-button弹性固定术后疗效并无明显优势,但因其具有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螺钉及早期负重锻炼的优势,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