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岩石破坏

岩石破坏

岩石破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矿业工程、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7224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四川省第二届实验力学学术会议、2010年中国计算力学大会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等;岩石破坏的相关文献由42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建坡、尹贤刚、李元辉等。

岩石破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57%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7224 占比:99.32%

总计:17342篇

岩石破坏—发文趋势图

岩石破坏

-研究学者

  • 刘建坡
  • 尹贤刚
  • 李元辉
  • 李庶林
  • 唐海燕
  • 杨宇江
  • 李根生
  • 杨双锁
  • 牛少卿
  • 范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晓飞; 陆吉江
    • 摘要: 重阳隧道采用光面爆破开挖。为了改变光面成缝效果差和爆炸能量利用率低的现状,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不耦合系数K=1.31、K=1.65、K=2、K=2.3、K=2.65的工况进行模拟,研究光面爆破中应力波和的爆生气体作用机理、不同不耦合装药结构对爆破效果的影响,以光面成缝效果来确定最佳不耦合系数。以K=2的模拟工况为例,通过岩石应力云图和爆生气体扩散云图,详细分析了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对岩石的破坏效果,爆生气体对岩石的作用时间更长。用两炮孔之间监测点的应力曲线,讨论了岩石破坏的两种类型,验证了光面裂缝是由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共同作用形成的,爆生气体对裂缝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装药量条件下,当K=2时,预裂缝效果较好,可以改善爆破效果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既能形成完整的裂缝且没有对岩体造成过度破坏,为实际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 白鑫; 骆桂君; 王艳; 曾晟; 薛希龙; 冯倪立
    • 摘要: 安全稳定的铀资源供应,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核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低渗透性砂岩型铀矿在地浸开采中渗透性低、浸出困难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低渗砂岩型铀矿液态CO2相变致裂增透高效开采技术模式,即采用液态CO2相变致裂技术,在地浸采铀抽、注液孔之间产生大量的联通裂隙,提高低渗透铀矿的渗流能力.采用理论方法计算了液态CO2相变致裂影响半径,建立了液态CO2相变致裂增透地浸开采流程,系统进行了低渗砂岩型铀矿液态CO2相变致裂增透高效开采技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低渗砂岩型铀矿液态CO2相变致裂增透技术影响半径为6.53 m,该技术能够实现三维应力条件下岩体致裂破坏,能够有效增加岩体损伤裂隙网络分布,具有破岩致裂增透、降低化学沉淀及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为有效解决低渗透性造成的砂岩型铀矿地浸开采"难注、难采、低回收率"等难题提供了新途径.
    • 夏英杰; 孟庆坤; 唐春安; 张永彬; 赵丹晨; 赵振兴
    • 摘要: 对隧道工程中的地质灾害进行总结,通过对真实破裂过程分析方法(realistic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RFPA)在隧道工程模拟中的相应应用进行综述,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在隧道工程施工中,隧道工程的主要地质灾害包括固体地质灾害、准流体地质灾害和流体地质灾害3大类;RFPA数值计算方法在与隧道工程施工相关的岩石力学及破坏特性获取、开挖条件下的隧道破坏模拟、层理岩体隧道开挖模拟、动力条件下隧道破坏模拟、深部围岩分区破裂模拟以及渗流作用下隧道稳定性分析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RFPA数值计算方法已经在计算精度、计算规模、计算速度、大规模求解过程的并行计算和数值计算云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技术进步和程序开发的不断深入,RFPA数值计算方法会在隧道工程模拟方面取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 康建旗; 姜智彬; 吴振宇; 郑东平; 朱建波
    • 摘要: 为了探究断层泥在注水诱发断层滑动中的作用机制及断层周边岩石的破坏程度,选取3种不同成分断层泥的断层(断层1中断层泥由75%石英砂和25%蒙脱石组成;断层2中由50%石英砂和50%蒙脱石组成;断层3中由25%石英砂和75%蒙脱石组成),开展室内高压注水双轴加载试验,研究注水诱发地震中含不同断层泥的断层滑动特征.采用验证后的COMSOL数值模型并结合岩石损伤理论,分析断层泥对平直和交叉断层周边岩石变形破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注水条件下含高强度(剪切)断层泥的断层不易发生失稳滑动,但滑动后易产生较大震级的诱发地震(应力降大),导致断层周边岩石出现大面积变形破坏区;断层周边岩石变形破坏区域的分布方位受断层泥的影响甚微,主要由断层几何结构控制;平直断层周边岩石的变形破坏区域分布在断层两端,交叉断层周边岩石的变形破坏区域主要分布在断层连接处及次断层端部,当交叉角度为45°时,交叉断层周边岩石破坏程度最低.
    • 李炜强; 李冬伟; 成功
    • 摘要: 利用PCI-II声发射监测系统和高速摄像仪对砂岩进行单轴压缩条件下声发射试验,通过声发射参数演化信息,分析砂岩变形各阶段声发射参数变化特征和失稳前兆情况,揭示砂岩微裂纹时空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进入屈服阶段,大于80 dB的高幅值声发射活动开始大量出现,各累积参数值在时序上出现突变拐点,呈指数上升趋势;声发射震级与能级之间存在近似线性关系,岩石内部高能级高震级事件的集中出现表征着岩石局部损伤劣化加剧,与高速摄像仪记录结果一致;屈服强度过后,其他破裂类型也开始逐渐增多,但能级大于4的声发射事件基本都是张拉破裂类型.上述特征现象均可以作为评价岩石破坏失稳的前兆信息.
    • 孙晓飞; 陆吉江
    • 摘要: 重阳隧道采用光面爆破开挖.为了改变光面成缝效果差和爆炸能量利用率低的现状,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不耦合系数K=1.31、K=1.65、K=2、K=2.3、K=2.65的工况进行模拟,研究光面爆破中应力波和的爆生气体作用机理、不同不耦合装药结构对爆破效果的影响,以光面成缝效果来确定最佳不耦合系数.以K=2的模拟工况为例,通过岩石应力云图和爆生气体扩散云图,详细分析了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对岩石的破坏效果,爆生气体对岩石的作用时间更长.用两炮孔之间监测点的应力曲线,讨论了岩石破坏的两种类型,验证了光面裂缝是由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共同作用形成的,爆生气体对裂缝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装药量条件下,当K=2时,预裂缝效果较好,可以改善爆破效果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既能形成完整的裂缝且没有对岩体造成过度破坏,为实际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 李炜强; 许沁舒; 成功; 李冬伟
    • 摘要: 为分析岩石变形各阶段微裂纹孕育力学行为,探究了微观破裂发展和宏观破坏之间的演化关系,利用高速摄像仪和2套PCI-II声发射监测系统对砂岩岩样进行单轴压缩条件下监测试验,结合声发射信息与岩石微破裂的响应关系,对比分析了岩石变形各阶段声发射演化特征以及微破裂强度与破裂尺度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矩张量反演手段获取了岩石微破裂源的产生类型和运动方向,分析裂纹发展趋向,得到了岩石破坏失稳前兆信息,揭示了微裂纹孕育演化成宏观破坏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声发射参数演化特征与岩石各变形阶段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且在声发射频域上存在3条主频带,分别为低频带(90~130 kHz)、中高频带(250~280 kHz)、高频带(280~330 kHz).声发射波形持续时间与微裂纹的尺度存在正相关性,达到屈服强度前,持续时间绝大多数处于500μs以下;屈服强度后,微破裂加剧,微破裂强度和尺度变得更为丰富,频域上出现明显中频带(130~250 kHz),大量声发射波形持续时间处于1000μs以上水平的活动出现,而且裂纹的产生和演化由无序状态转化为有序发展状态,微破裂运动方向逐渐偏向轴向应力方向,剪切破裂源开始主导损伤,微破裂集结成核,随后出现宏观主裂纹.将中频带声发射活跃,高强度大尺度微破裂集中出现,微破裂有序化发展3种特征现象作为评价岩石破坏失稳的前兆信息.
    • C.Vipulanaden; 王璐; 李平飞; 祖雨彤(译)
    • 摘要: 本位介绍了美国创新灌浆材料与技术中心(CIGMAT)在土坝实时监测的智能灌浆砂柱、岩石破坏模式、蒙脱石粘土污染智能水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供行业人员参考。
    • 姚池; 何忱; 蒋水华; 杨建华; 姜清辉
    • 摘要: 在改进刚体弹簧方法的基础上,采用Hoek-Brown准则判断界面破坏,提出各向异性Voronoi网格的生成方法,并引入界面细观参数各向异性的赋值函数,最终建立了脆性各向异性岩石损伤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模拟。计算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成功模拟岩石抗压强度随软弱面倾角变化的"U"形规律,定量上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而且能同时定量模拟岩石变形特性即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各向异性特征。
    • 程昊; 徐涛; 周广磊; 房珂
    • 摘要: Based on strain softening constitutive model,a damage softening constitutive model of heterogeneous rocks wa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rock material and the weakening characteristic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during damage process.The difference scheme of damage softening constitutive model was deduced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damage softening constitutive model was achieved in FLAC3D under VC++ environment.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homogeniza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coustic emission characteristic of rocks we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material heterogeneity has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samples.With the increase of material heterogeneity, there is a transition from ductile behavior into brittle fracture in rock failure.Meanwhile,peak strength and peak strain of rocks gradually increase,but residual strength of rocks gradually decreases.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through-going shear fractures in the rock specimen lag behind for the more heterogeneous rock.Furthermore, there is a transition from low intensity and high frequency to high intensity and low frequency in A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under uniaxial loading with an increase in heterogeneity of rock,and three typical AE patterns,swarm shock,foreshock-main shock-aftershock,and main shock,can be observed.%在应变软化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岩石材料非均质性和损伤过程中力学性质的弱化特性,建立了非均质岩石损伤软化本构模型,推导了损伤软化本构模型的差分格式,在VC++环境下实现了损伤软化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二次开发.研究了不同均质度对岩石变形强度等力学特性的影响,以及岩石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演化特性.研究表明:随着岩石均质度的增高,岩石的破坏过程由延性向脆性转化,岩石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不断增大,而残余强度降低;当岩石均质度较低时,岩石破坏剪切带的形成会发生滞后,随着均质度的增加,单轴加载条件下岩石声发射体现出由强度低、频率高向强度高、频率低转化的特性,并表现出群震型、前震—主震—余震型和主震型3种典型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