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尚意

尚意

尚意的相关文献在1966年到2022年内共计214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绘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4篇、专利文献362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文艺研究等; 尚意的相关文献由212位作者贡献,包括窦元章、张家壮、于晓倩等。

尚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4 占比:37.15%

专利文献>

论文:362 占比:62.85%

总计:576篇

尚意—发文趋势图

尚意

-研究学者

  • 窦元章
  • 张家壮
  • 于晓倩
  • 刘志超
  • 刘清扬
  • 吴彩虹
  • 吴红松
  • 孙广梅
  • 孟庆星
  • 宋士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启睿
    • 摘要: 苏轼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宗师巨匠,其文艺理念与传世佳作被后人视若瑰宝。他强调艺术家主体精神,追求率真自然的创作,又将书法视为表达自我精神的造型艺术,提出“尚意”的思想。这种极具多义性与朦胧性的理念不仅展示出苏轼的创新意识,更流露出他的文学修养与审美品格。
    • 马骞
    • 摘要: 苏轼,北宋年间的大书法家、大文学家,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精妙绝伦的书法作品,其"尚意"书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苏轼书法风格形成的三个主要时间段入手,结合其人生经历,论证苏轼的书法艺术之路。
    • 李嘉文
    • 摘要: “孔颜之乐”作为儒家最为经典的道德境界和理想人格,在北宋儒学复兴下再次被提及,历经几代士人推崇与重构,最终脱离空谈,成为士人理想的生活方式。儒家思想一直是书风演变的影响因素之一,而北宋书风亦在“孔颜之乐”理论体系的完善中,日益脱离前人书写过分追求法度而难出新意的桎梏,终将传统书法美学意蕴臻至化境。
    • 徐浩俊
    • 摘要: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此时期形成了自由化、风格化、意境化的文化之境。这种“尚意”的文化之境,成就了宋代文人骨子里的“尚意”之性与这种秉性下的“尚意”之作,其中书法的“尚意”性在这一时期表现尤为明显,以北宋四大家为最。紫砂组壶“宋四家”正是以“苏、黄、米、蔡”这四大家为题材而制,通过泥料选择、造型设计、陶刻装饰等多方面的设计与融合,描绘出了一个“尚意”的朝代,一种“尚意”的文化之境。
    • 蔡罕
    • 摘要: 文章分析了宋书“尚意”的多重内涵与审美取向,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解析了宋书尚意的原因,指出“宋学”是滋生宋代“尚意”书风的思想基础和温床,同时这种书风的形成与宋代禅宗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尚意”书学思想的先进性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力是确立宋代“尚意”书风历史地位的关键。
    • 程思敏
    • 摘要: 苏轼是书法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书家之一,对宋代书法美学的形成与构建起到关键性作用。苏轼没有留下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其书法美学思想与书史观散见于题跋、文论和诗句中。苏轼主张"尚意"的审美观,并带动宋代其他书家将这一观念推广于世,进而影响了后世的书史观。从苏轼零散的跋语和文论中梳理其脉络,研究其"无意"与"新意"的书学思想,对研究宋代书法史和书法美学以及探求当今书法创作领域所提倡的"书卷气"都有极大的帮助与启迪作用。
    • 吴红松
    • 摘要: 北宋前期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对北宋书坛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为:第一,对北宋初期的书坛彫弊现状发出改革的呼吁,要求文人重视书法,振兴宋代书坛;第二,利用其在文坛的影响力,积极提携书法新人,为振兴北宋书坛培养书法人才;第三,身体力行,临池学书,堪当重视书法创作的典范;第四,积极倡导书法道德主义的批评标准和“法无定法”的创作论,开启北宋“尚意”书风的先河,实为“尚意”书风的引导者和发起人。他的这一历史贡献对后世乃至今天的书法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吴红松
    • 摘要: 北宋前期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对北宋书坛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为:第一,对北宋初期的书坛彫弊现状发出改革的呼吁,要求文人重视书法,振兴宋代书坛;第二,利用其在文坛的影响力,积极提携书法新人,为振兴北宋书坛培养书法人才;第三,身体力行,临池学书,堪当重视书法创作的典范;第四,积极倡导书法道德主义的批评标准和"法无定法"的创作论,开启北宋"尚意"书风的先河,实为"尚意"书风的引导者和发起人.他的这一历史贡献对后世乃至今天的书法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葛承雍
    • 摘要: 苏轼是文人画的首创者,也是书法"尚意"的倡导者。他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人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多方面的文艺成就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是佼佼者,宋诗与唐诗泾渭分流的两峰对峙在他手中得以完成;浅斟低唱的词作在他手中汇入了关西大汉的慷慨浩歌;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在他手里开辟了文人画之先河;在盛极一时的颜字影响下,他的书法却衍为旁枝而横生新态。其实,苏轼成为文人士大夫喜爱的对象,不仅是由于他的文艺成就和聪明智慧。
    • 陈偬立
    • 摘要: 文章从苏轼书论中两处“险”的运用出发,回溯“险”在历代书论中的使用,以及研究苏轼的相关书论,发现“险”不仅是用笔上的要求,也具有“变”这一内涵。“险”在苏轼书论中的使用也是其“尚意”书风的具体体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