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肠肿瘤

小肠肿瘤

小肠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86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5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41713篇;相关期刊367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罕少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六届微创外科论坛、第六届中国放射青年医师论坛、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等;小肠肿瘤的相关文献由1846位作者贡献,包括郑裕隆、吴国柱、张宁等。

小肠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5 占比:2.01%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1713 占比:97.96%

总计:42581篇

小肠肿瘤—发文趋势图

小肠肿瘤

-研究学者

  • 郑裕隆
  • 吴国柱
  • 张宁
  • 刘秋珍
  • 杨冬生
  • 钟捷
  • 陈卫昌
  • 何三光
  • 唐永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德淼; 尚培中; 蒋童新; 张伟
    • 摘要: 近年小肠脂肪瘤临床报道病例不断增多,多层螺旋CT及其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多模态磁共振小肠造影等影像检查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消化内镜技术和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微创治疗机会,从而减轻了开腹手术带来的创伤,加快了切除术后康复过程。
    • 黄梦庭; 李欣; 雷萍; 韩萍
    • 摘要: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发病率低,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CT肠道成像对显示小肠淋巴瘤及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上,PSIL常需要与其他小肠病变鉴别,一类是以肠壁增厚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即肠道炎性病变(克罗恩病、肠结核等);另一类以肠道的息肉或结节状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小肠肿瘤(恶性/潜在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对PSIL与上述两类疾病的CT鉴别诊断作一介绍。
    • 刘宇; 周竹萍
    • 摘要: 目的:分析小肠罕见肿瘤的CT造影表现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确诊的小肠罕见肿瘤的临床以及肠CT造影资料和特征。结果: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叶肿瘤CT造影表现为空肠管壁的不规则增厚,形成类似软组织肿块样的结构,生长方式凸向肠管腔外,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回肠弥漫性神经节细胞瘤病CT造影表现为整个回肠管壁连续弥漫性增厚,肠系膜黏膜下见弥漫性结节,管腔多发狭窄,黏膜层明显强化。侵袭性血管黏液瘤CT造影表现为回肠末端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囊性成分可见轻度强化,边缘强化为著,其内散在细条状强化。结论:小肠罕见肿瘤具有一定的小肠CT造影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 王苗苗; 林琳; 刘红; 魏南; 姜国俊; 孟明明; 吴静
    • 摘要: 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结肠镜发现的肿块型回肠肿瘤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检索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诊治资料完整的、经结肠镜发现的回肠肿瘤患者(肿块型),共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既往史、体征、实验室检查、腹部影像学检查、结肠镜结果、手术和术后病理、其他治疗和随访等,并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28~58岁。腹痛、便血、排气排便减少、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4例腹部CT提示小肠-结肠型肠套叠,1例提示回盲部占位、伴肝转移。结肠镜提示:1例于回肠末端见一4 cm×3 cm大小分叶肿物,色稍红,于回盲瓣和小肠内滑进滑出;2例提示结肠肝曲肿物,头端2~4 cm大小,色红,表面黏液附着,可见“长蒂”(小肠绒毛)连接至回盲部,活检病理1例提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提示炎症;1例提示一累及回盲部和升结肠的巨大肿物,根部可见小肠绒毛样结构,活检病理提示炎症;1例提示回肠末端肿物,约占据1/2管腔,活检病理提示炎症。5例患者均经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物,术后病理分别提示脂肪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和神经纤维瘤。结论结肠镜发现的肿块型回肠肿瘤临床和内镜表现均无特征性,部分可出现小肠-结肠型肠套叠,腹部CT是重要的术前诊断方法,手术是重要的诊治手段,确诊需手术病理。
    • 冯浩; 曾强; 王建滕; 康泰山
    • 摘要: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小肠肿瘤性疾病患者,对患者实施多模态MR小肠造影检查、CT小肠造影检查,以手术及内镜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模态MR小肠造影、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定性诊断结果,分析在小肠肿瘤定性诊断中多模态MR小肠造影、CT小肠造影检查结果与手术及内镜病理诊断结果间的一致性,并比较多模态MR小肠造影、CT小肠造影对不同部位小肠肿瘤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在70例小肠肿瘤中,经手术及内镜病理诊断,确诊50例小肠恶性肿瘤、20例小肠良性肿瘤。根据诊断金标准,在小肠肿瘤定性诊断中,多模态MR小肠造影、CT小肠造影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肠肿瘤定性诊断中,多模态MR小肠造影、CT小肠造影检查结果与手术及内镜病理诊断结果间的一致性均为高度。多模态MR小肠造影与CT小肠造影对十二指肠、空肠近段、空肠远段、回肠近段、回肠远段小肠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小肠造影、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均具有良好的定性诊断价值和定位诊断价值,可为小肠肿瘤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王蕊; 徐玉乔; 陈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肠原发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ALK、CD30、MUM1、CD2、CD3、CD5、CD7、CD56、CD20、PAX5、CD79a等表达,回顾性分析3例小肠原发ALK阳性AL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ALK阳性ALCL中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均<30岁,病灶分别位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末端。镜检:非典型的淋巴样细胞成片分布,细胞核多形,细胞质丰富。免疫表型:3例肿瘤细胞ALK和CD30均弥漫阳性,CD20阴性。结论 ALK阳性ALCL发生于小肠者罕见,其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有特异性,且预后良好,需与小肠原发的其他肿瘤进行鉴别。
    • 安晓静; 石雪迎; 叶菊香
    •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腺癌(small bowel adenocarcinoma,SB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9~2020年诊断的38例SBA(壶腹癌除外)的临床病理相关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8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8~87岁,中位年龄57.5岁。临床表现为间断性腹痛伴进行性加重(55.2%)、腹胀和呕吐(31.0%)、便血/黑便(13.8%)和乏力(6.9%);位于十二指肠11例(28.9%),空肠17例(44.7%),回肠10例(26.3%);肿瘤大体呈溃疡型或隆起型,仅1例(4%)呈浸润性生长;3例(7.9%)高分化,18例(47.4%)中分化,17例(44.7%)低分化(其中伴有黏液分化4例,伴神经内分泌分化1例,肝样腺癌1例);Ⅰ~Ⅱ期肿瘤21例(58.3%),Ⅲ~Ⅳ期肿瘤15例(41.7%),2例分期不详。16例行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 protein,MMRP)免疫组化检测,缺失率为25%(4/16)。4例行基因突变检测,1例存在NRAS和PIK3CA突变,1例存在KRAS突变,其余2例未检出突变。15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7~19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5个月,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17个月和24个月内死亡。结论SB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组织学类型与结直肠癌相似,但具有比结直肠癌更高的MMRP缺失率。该组SBA病例发生于空肠者最多见,患者均无炎症性肠病或乳糜泻病史,不排除与样本量较少有关,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探究。
    • 李二亮; 李小莉
    • 摘要: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各种中性造影剂的研究应用,CT小肠造影技术也变得更加成熟.因其无创、且对肠壁内、肠外病变的诊断有显著优势,可以有效弥补内镜检查的局限和不足,有助于合理、准确的评估病情、判断预后及术前手术指导,缺陷是电离辐射危害限制了使用人群、检查的次数和时间窗.因此,本文就CT小肠造影检查中的技术要素、临床应用以及如何降低辐射暴露方面做一综述,分析CT小肠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 范嵩; 张海山; 张赟鑫; 沈可欣
    • 摘要: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间叶肿瘤,好发于成年女性,常见部位是女性外阴部.罕有发生于肠道的病例报道.胃癌合并小肠的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致肠套叠更加罕见.本文报道2020年5月25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外科收治的1例病例,初步诊断为胃癌合并小肠肿瘤致肠套叠.患者于同年5月27日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毕Ⅰ式吻合)、小肠肿物切除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胃部肿物为腺癌,小肠肿物为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 阎善升
    • 摘要: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小肠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疑似小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MSCT诊断的结果与病理证实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患者共19例,经MSCT诊断为小肠肿瘤共17例,准确率为89.5%;19例患者中恶性肿瘤7例,其中恶性间质瘤1例、腺癌2例、淋巴瘤4例,良性肿瘤12例,其中纤维瘤1例、淋巴管瘤1例、脂肪瘤2例、良性间质瘤8例;患病部位分别为回肠11例、空肠5例、十二指肠3例.结论:利用MSCT动态增强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结合的方式,在小肠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中有着较高的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