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肠结肠炎

小肠结肠炎

小肠结肠炎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499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2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6758篇;相关期刊234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第四届全国分子流行病学暨第八届晋冀鲁豫流行病学学术会议、中国西部第十二届实验动物管理与学术研讨会等;小肠结肠炎的相关文献由1341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杰雄、刘伟、S.R.戴维斯等。

小肠结肠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2 占比:5.46%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6758 占比:94.19%

总计:7175篇

小肠结肠炎—发文趋势图

小肠结肠炎

-研究学者

  • 冯杰雄
  • 刘伟
  • S.R.戴维斯
  • 张宏伟
  • 吴清平
  • 张菊梅
  • 施诚仁
  • 景怀奇
  • 李亦学
  • 李园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润楠; 朱海涛; 沈淳
    • 摘要: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早产儿胃肠外科最常见急症之一。在过去50年里,为了研究该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以及明确新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多种多样的实验模型应运而生。目前对于NEC的病因研究主要采用肠上皮细胞和NEC动物模型,然而细胞模型无法还原患儿肠组织体内生物学特性,动物模型无法反映人体疾病的相关特性。近年来肠道干细胞标记物Lgr5+的发现,使新型肠道体外模型——肠道类器官模型得以逐渐兴起。本文将就上述NEC体内外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每种模型的特点与优劣势,进而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和选择与研究目的相关的NEC实验模型。
    • 杨天骄; 柯创宏; 曾词正; 林丽曼; 胡海玲; 莫笑欢
    •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对新生儿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NFPIES)与早期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NE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确诊NFPIES患儿21例(NFPIES组)及早期NEC患儿48例(早期NEC组);收集患儿性别、胎龄、临床症状(呕吐、腹胀及血便)及出现临床症状8 h内的血嗜酸性粒细胞(EO)比例。所有患儿首次腹部超声检查时间为出现临床症状8 h内,腹部超声复查与首次检查间隔为8~24 h,动态比较患儿4个腹部超声征象(肠壁积气、肠蠕动、肠壁增厚及腹腔积液)的变化情况。结果 NFPIES组与早期NEC组患儿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FPIES组患儿外周血EO比例及EO比例≥0.05患儿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早期NEC组(P<0.01)。NFPIES组中的腹部超声征象阳性患儿比例均低于早期NEC组(P<0.05),且其肠蠕动超声征象表现为病变部位肠蠕动减慢,余肠道蠕动正常,未出现肠蠕动消失及腹腔积液。复查腹部超声中,NFPIES组中肠壁积气、肠蠕动减慢超声征象阳性患儿比例较首次腹部超声检查均明显下降(P<0.05),而早期NEC组中4个腹部超声征象阳性患儿比例较首次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复查腹部超声中,NFPIES组4个超声征象阳性患儿比例均低于早期NEC组(P<0.01)。结论腹部超声征象有助于鉴别NFPIES与早期NEC,且动态观察其变化意义更大。
    • 决珍珍; 宋娟; 张香敏; 张含; 董会敏; 李文冬; 徐发林
    • 摘要: 背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会影响患儿远期神经发育情况,目前关于NEC并发不良神经结局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新生儿NEC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就诊并确诊为Ⅱ~Ⅲ期NEC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患儿的新生儿一般情况、母亲孕期合并症、新生儿期并发症。所有患儿随访至纠正年龄1岁,并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Ⅲ(BSID-Ⅲ)进行神经发育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将患儿分为神经发育障碍组和神经发育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Ⅱ~Ⅲ期NEC患儿236例,其中死亡23例、失访13例,完成随访200例。200例患儿中神经发育障碍21例(10.5%,神经发育障碍组),神经发育正常179例(89.5%,神经发育正常组)。神经发育障碍组患儿出生体质量低于神经发育正常组,败血症、肠穿孔、短肠综合征发生率高于神经发育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000 g〔OR=4.603,95%CI(1.220,17.365),P=0.024〕、败血症〔OR=4.401,95%CI(1.191,16.262),P=0.026〕、肠穿孔〔OR=5.239,95%CI(1.522,18.029),P=0.009〕是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出生体质量<1000 g、败血症、肠穿孔是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新生儿科医生应高度重视,注意早期识别和预防,以降低NEC伤残率。
    • 曾信豪; 谢东可; 郑皓; 徐沛; 王小勇
    • 摘要: 目的分析苦杏仁苷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出生7 d的健康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苦杏仁苷低剂量组、苦杏仁苷中剂量组、苦杏仁苷高剂量组和柳氮磺嘧啶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法建立NEC模型。同时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40、80 mg/kg苦杏仁苷,柳氮磺嘧啶组给予300 mg/kg柳氮磺嘧啶,连续给药5 d。末次干预12 h后,记录大鼠体重变化,取小肠回盲部组织进行HE染色,并进行回盲部肠组织损伤评分;通过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肠组织损伤评分、肠组织细胞凋亡率、TNF-α、IL-6、IL-1β、SOD、MDA、GSH-Px水平以及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苦杏仁苷中剂量组、苦杏仁苷高剂量组、柳氮磺嘧啶组大鼠体重显著上升,肠组织损伤评分、肠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TNF-α、IL-6、IL-1β、SOD、MDA、GSH-Px水平、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苦杏仁苷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肠组织损伤、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肠组织细胞凋亡率,但具体的反应机制尚不够明确,有待临床进一步探究。
    • 王群敏; 王琴; 王飞霞; 吴国生; 刘朝旭
    • 摘要: 总结1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术后多个消化道造瘘的护理体会。针对本例患者多次手术术后感染严重、营养状况差、切口和造瘘多、位置临近、造瘘排泄量大等问题,多学科共同参与评估和诊疗,针对多处不同菌株多重耐药菌感染采取经验性联合抗生素治疗、动态调整全静脉营养配方、抑制消化液分泌、心理支持等措施;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分区隔断管理切口和造瘘,选用合适的造口袋有效收集造瘘排泄物,避免造瘘排泄物渗漏,促进切口愈合。患者术后30d感染控制,腹部切口愈合,造瘘功能良好;术后4个月生活自理,为后期治疗奠定了基础。
    • 留金奖
    • 摘要: 目的:深入研究运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患儿并发小肠结肠炎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到本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使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治疗方案为常规的抗炎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其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所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杆菌总数、球菌总数、球杆菌比值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6、TNF-α、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杆菌总数、球菌总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球杆菌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明显较低,Heikkine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患儿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小肠结肠炎的感染率,并且能够降低IL-6、TNF-α、hs-CRP水平,提升IL-10水平、Heikkinen评分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增加杆菌总数、球菌总数,减小球杆菌比值,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
    • 韩金宝; 余梦楠; 刘钢; 李广; 曹剑英; 段炼; 黄柳明
    • 摘要: 目的对比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肠穿孔与肠未穿孔患儿手术治疗后转归情况,为NEC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新生儿外科收治的237例经手术治疗的NEC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肠穿孔分为肠未穿孔组(172例)与肠穿孔组(65例),收集两组患儿术中所见坏死肠管长度、手术后实施肠内及肠外营养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NICU入住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NEC肠未穿孔组172例中,治愈124例(124/172,72.1%),死亡48例(48/172,27.9%);肠穿孔组65例中,治愈48例(48/65,73.8%),死亡17例(17/65,26.2%)。两组术中所见坏死肠管长度以及术后肠外营养时间、肠内营养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NICU入住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ell分期为ⅢA与ⅢB期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1,P=0.030)。结论NEC肠未穿孔的患儿可能存在更多肠管坏死,术后并发症多,康复时间长。建议对于NEC肠未穿孔患儿,可根据患儿临床实际情况探讨更合适的手术指征。
    • 邹大军; 胡福德; 周启立; 徐晓青
    • 摘要: 目的观察miR-301a对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生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EC组、miR-301a拮抗剂组,每组20只。NEC组、miR-301a拮抗剂组通过人工喂养、缺氧和冷刺激5 d建立NEC模型,miR-301a拮抗剂组给予miR-301a拮抗剂。实验期间记录小鼠体质量,HE染色观察各组肠道组织病理改变,并对肠组织进行损伤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含量。采用TUNEL法测定不同组小鼠肠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qPCR检测miR-301a和胱天蛋白酶(Caspase)-1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EC组小鼠体质量减轻,肠组织出现明显的炎症损伤,损伤评分升高;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升高,肠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增加,miR-301a和Caspase-1的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NEC组相比,miR-301a拮抗剂组小鼠NEC症状明显减轻,损伤评分及血清TNF-α、IL-6和IL-8含量明显下降,肠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下调,miR-301a和Caspase-1的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miR-301a在小鼠NEC肠组织中表达增加,下调miR-301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鼠的NEC进展。
    • 郑蕾; 郑贤应; 郑诺; 罗明财; 何晓芳
    • 摘要: 目的:探讨床旁X线摄片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临床确诊NEC的患儿的床旁腹部X线征象和临床表现。结果:57例NEC患儿Ⅰ期15例、Ⅱ期22例、III20例,均进行了1次或1次以上床旁X线摄片,X线影像示肠管扩张积气48例,肠管形态欠规则、肠间隙增宽39例,肠梗阻11例,肠壁积气21例,门静脉积气8例,腹腔游离气体18例。早产儿47例,极低体重儿(体重低于1500g)18例,行腹腔镜或剖腹探查并置管引流者29例,仅腹腔穿刺引流者7例。结论:床旁X线影像足以诊断NEC,并且摄片方便、高效,有助于随时评估新生儿腹部肠管情况。
    • 刘星
    •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 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5例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患儿,单因素分析采用字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及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结果显示术前肠炎的危险因素是曾有呼吸道感染(OR=5.994)和非纯母乳喂养(OR=4.116),术后肠炎的危险因素是长段型巨结肠(OR=2.974)和术后饮食未控制(OR=3.719).结论:曾有呼吸道感染和非纯母乳喂养是术前HAEC的危险因素,长段型巨结肠和术后饮食未控制是术后HAEC的危险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