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教育、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专利文献13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云南教育:小学教师、生活教育、小学教学参考等; 寻隐者不遇的相关文献由20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涛、马良生、(唐)贾岛等。

寻隐者不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5 占比:93.75%

专利文献>

论文:13 占比:6.25%

总计:208篇

寻隐者不遇—发文趋势图

寻隐者不遇

-研究学者

  • 王涛
  • 马良生
  • (唐)贾岛
  • (宋)贾岛
  • Linda
  • 万斌
  • 丛新
  • 乔志峰
  • 于心亮
  • 于魁荣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贾岛
    • 摘要: 松树下,我向跟随隐士学习的童子询问他师父的去向。童子回答说,师父采草药去了,就在这座山里,只是这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具体方位。
    • 任莹
    • 摘要: 贾岛作诗《寻隐者不遇》,以寻隐为题材,以五绝为体式,意境幽深,情志高远。追索其传世过程,可知这首诗在当时并没有受到重视,自被明代的选家发现,才得以重新审视其价值。历代诗文评论著作对其相继展开讨论,展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接受历程,加深了对诗歌艺术形式的探讨。诗歌呈现的高绝风尘之气,引起了文学、戏曲、绘画等不同领域的追摹。正是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不仅促成了诗歌的经典化,也强化了《寻隐者不遇》的历史影响,使其声名不断、嗣响不绝。
    • 陆颖
    • 摘要: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代贾岛的这首《寻隐者不遇》可谓是脍炙人口。全诗以简练的语言描述了作者赴山中寻找一位隐者的经历。虽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隐者的住处,不凑巧隐者却不在。问过松下的孩童,才知道隐者采药去了。去哪儿采了呢?就在这座山中◊可是山峦巍峨挺拔,云雾缭绕,又到哪儿去寻他呢?读到这里,感觉这位隐者已经不是凡人了,成了腾云驾雾的神仙。
    • 周紫妍; 胡思鹏; 张涵茜; 肖飞雄(指导)
    • 摘要: 原诗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读一首诗,同时会有画面浮现在心中。用文字记录下来,诗也跟着生动起来。此时秋意渐浓,黄叶纷纷飘落,松树青翠挺拔,花草香气浓郁,有着一种说不出的美妙!不觉间,我想起一位老友,他住在深山之中,是个隐士。不如去拜会他吧,我便往山中走去。不多时,眼前峰回路转,一间茅草屋若隐若现,这便是隐士所居之处。
    • 王子青(文/图); 王政善(指导)
    • 摘要: cqvip:清明时节,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阿公的农场。阿公的农场坐落在青龙山群山环绕之中,烟雾缭绕。看着眼前的景色,我突然想起《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恍惚间,我感觉自己就是那诗中的童子,正在松下等待着上山采药的师父归来。就在自己神游时,阿公唤我去认识一种植物。我凑近了一看,几棵小树苗上冒出了几株红色的新芽。我又凑近了闻一闻,一种说不出来的独特香味钻入我的鼻孔中。阿公告诉我,这种植物叫作香椿,早春时的嫩芽可以吃,是很有名的一种木本蔬菜。叶子刚长出来时是红色的,好像一片羽毛,散发着一股独特的香气。
    • 赵德铭
    • 摘要: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五言绝句,用一问一答的方法,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幽静深远、烟霭杳渺的水墨图。它没有红绿渲染,没有任何雕琢,而是信笔所之,不着痕迹,平平淡淡,脱口而出。
    • 王春鸣
    • 摘要: 中国古典诗词妙不可言,五言七言,五绝七绝,字数少到不能再少,却又是最挑剔读者的品位、审美、文化的。尤其是唐诗,它最重要的特点,似乎就是用很少的字,去讲一个很大的意思。于是每一首诗,都如此耐人寻味。那值得我们反复咀嚼的,是诗歌的内容吗?非也。而是这寥寥数字,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品格、经历及人生体验。从这个角度去揣摩,我们读一些小诗小词可能会比读一本《史记》更容易感动,因为它传达的东西,有一种微妙的作用,给人很多感发和联想。
    • Linda; 阿尔特(画)
    • 摘要: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朗朗上□的经典古诗。这些古诗脍炙人□,流传甚广。那么,你知道如何用简单的英语来描述我们所熟知的古诗吗?
    • 张彦刚
    • 摘要: 记得《寻隐者不遇》么?作者、童子和师傅的关系,不恰恰是“新孩子”系列童书故事《听,那窗外传来的声音》中的老师、学生和父母的关系么?其中,安熊像极了《寻隐者不遇》中那位童子:比较熟悉学校生活,可是对自己的父亲却只是说“他上班的时候,我们都要上学.他休假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假.而且,我们休假的时候,他常常还要继续加班呢.”只知父亲在工作,不知父亲什么时候能陪陪自己,他像极了这位童子!这是很多家庭的现状——父母疲于生活,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更别提参与家校共育的活动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