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VSD技术

VSD技术

VSD技术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1955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双足与保健、现代诊断与治疗、浙江创伤外科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全国糖尿病足及慢性创面修复论坛等;VSD技术的相关文献由40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鹏、程鹏、丁一等。

VSD技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7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1955 占比:99.87%

总计:152153篇

VSD技术—发文趋势图

VSD技术

-研究学者

  • 张鹏
  • 程鹏
  • 丁一
  • 于大山
  • 冉瑞琴
  • 刘纪周
  • 刘芳
  • 刘金峰
  • 劳绍业
  • 包国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尹宝兰; 刘华荣
    • 摘要: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应用于VSD治疗糖尿病足患者中对其血糖、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开展VSD治疗,并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HbA1c、FPG、2 hPG等血糖指标值更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同时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糖控制效果。
    • 陈星元; 邬俊夫; 张世锦; 于恩停
    • 摘要: 目的:分析联合VSD技术和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对手掌皮肤缺损患者后期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掌皮肤缺损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9例和86例。试验组给予VSD技术联合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对照组给予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VAS评分、预后恢复情况、功能感觉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的完全存活率分别为50.98%和31.91%,通过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的完全存活率分别为52.63%和35.90%。两组患者整体存活率分别为51.69%和33.72%,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978)。处理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7.02±2.48)分和(7.06±2.39)分,72 h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2.88±3.12)分和(3.68±2.96)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278)。试验组和对照组感觉评分为S0-S2等级的病例数分别为25例和69例,S3-S5等级的病例数分别为64例和17例。结论:联合VSD技术和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能有效恢复手掌皮肤缺损患者后期功能。
    • 蒋文峰; 马凯; 谭琳玲; 刘芳
    • 摘要: 目的探讨VSD疗法对高位肛周脓肿患者血清白介素-1α(IL-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93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内口封闭+VSD技术,n=47)和对照组(挂线引流法治疗,n=46)。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术后临床指标、炎性因子水平[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VEGF及氧化应激因子[SOD、丙二醛(MDA)]。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62%)较对照组(82.6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Wexner及VAS评分较对照组少,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IL-1α、TNF-α、IL-6、MDA水平均下降,VEGF、SOD水平均上升,以研究组最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取VSD技术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增强括约肌功能,减轻疼痛感,缩短愈合时间,且可有效降低IL-1α、TNF-α及IL-6水平,增强VEGF的表达,调节SOD、MDA水平,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临床应用前景可观。
    • 李林武; 吕波; 赵国平; 余佳; 秦庆发
    • 摘要: 目的:观察在跟骨开放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缺损中联合应用VSD技术及带蒂皮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的7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跟骨开放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缺损病例,按随机双肓法抽取,时间段在2016年1月-2019年6月间,分为应用VSD技术联合带蒂皮瓣治疗的观察组患者36例,应用单纯性VSD技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36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植皮优良率是80.56%,对照组47.22%,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1.5±0.4)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3)小时,P<0.05.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动脉危象,对照组6例;观察组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的患者有1例,对照组7例,差异显著.结论:在跟骨开放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缺损的治疗中,应用VSD技术与带蒂皮瓣的联合治疗,对于患者的疾病康复速度更快,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利于损伤部位功能恢复,促进伤口有效性愈合,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 梁康; 赵利敏; 农玮; 吴建平; 赵旭展; 农建志
    • 摘要: 目的 探讨水凝胶敷料联合封闭式负压吸引(VSD)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难愈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0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难愈创面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VSD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水凝胶敷料联合VSD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换药次数、纤维结缔组织生长时间、伤口恢复时间、皮瓣形成率和IL-6、IL-8、TNF-α含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换药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纤维结缔组织生长时间、伤口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皮瓣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观察组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凝胶敷料联合VSD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难愈创面的疗效明显,可促进纤维结缔组织生长、缩短愈合时间、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瑜
    • 摘要: 目的:探讨电击伤小腿截肢残端皮肤缺损患者经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游离植皮修复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电击伤小腿截肢残端皮肤缺损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游离植皮修复术,观察组行VSD技术+游离植皮修复术.比较两组植皮成活率、住院时间、植皮前及植皮后1d、3d、7d血清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微小RNA-195(miR-195)水平.结果:两组移植皮片全部存活,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植皮后1d、3d、7d IL-6、TNF-α、IL-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植皮后1d、3d、7d bFGF、VEGF、TGF-β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植皮后1d、3d、7d miR-19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击伤小腿截肢残端皮肤缺损患者经VSD技术+游离植皮术,能改善创面炎症反应,促进创面修复,缩短住院时间.
    • 叶琪毅; 张文广; 唐亚飞; 李传文; 郭浩
    •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胫骨大段骨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6例.A组采取Ilizarov骨搬运技术联合VSD、皮瓣修复治疗;B组清创术后直接采取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术后随访18~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及软组织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质量以及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骨缺损愈合时间A组平均为8.6个月,B组为11.7个月;软组织缺损处愈合时间A组平均为2.1个月,B组3.6个月;A组在骨及软组织愈合时间上均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尤其在钉道感染及疼痛这两方面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aley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质量进行评价,A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3.75%,明显高于B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Johner-Wruhs评分系统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价,A组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7.50%,明显高于B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合并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理想方法,同时重视创面修复,能取得更显著的临床效果.
    • 李光奎
    • 摘要: 目的:对比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与普通换药对手外伤开放性创面感染的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手外伤开放性创面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每日普通换药,观察组应用VSD技术,比较两组感染控制效果、抗菌药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组织病理学评分及生活质量(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菌药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组织病理学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治疗手外伤开放性创面感染,有利于控制创面感染,可提高疗效,加快创面恢复,改善预后.
    • 于景臣; 史良; 邵弘
    • 摘要: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患者行清创术+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效果.方法:数据采集本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患者,"双盲法"分常规组(清创术,n=36)、科研组(清创术+VSD技术,n=36),两组疗效比较.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科研组换药次数、血流灌注量,创面愈合、住院时间改善更好,并发症率更低,P<0.05.结论:清创术+VSD技术治疗此病能提高疗效、值得推荐.
    • 张俊凯
    • 摘要: 目的 分析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四肢创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治疗期间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接受VSD技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各指标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清创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感染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低钾血症、轻度贫血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技术在四肢创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各指标,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推荐在临床推广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