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宫腔灌注

宫腔灌注

宫腔灌注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6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7219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七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第十七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宫腔灌注的相关文献由46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学红、潘丽贞、王英等。

宫腔灌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0.7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7219 占比:99.19%

总计:17359篇

宫腔灌注—发文趋势图

宫腔灌注

-研究学者

  • 张学红
  • 潘丽贞
  • 王英
  • 孙家珍
  • 李兆颜
  • 申素芳
  • 陈宁
  • 陈弦
  • 丘映
  • 任潇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洁; 杨丽娟; 刘居理; 黄玉芳; 胥杜娟; 胡硕楠; 薛洁
    • 摘要: 目的研究宫腔灌注人自体PBMC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行解冻移植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80例,以简单随机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解冻移植前1天,3天分别宫腔灌注自体PBMC,对照组则于同一时间宫腔灌注同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妊娠结局等。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不孕类型、不孕的年限、体重指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ET周期的子宫内膜厚度、A型子宫内膜比率、移植胚胎个数、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胚胎种植率以及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F患者在再次胚胎移植前宫腔灌注人自体PBMC可显著提高胚胎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同时不增加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
    • 王英; 潘丽贞; 吴聚文
    • 摘要: 目的 比较中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后采用益肾养膜汤联合丹参宫腔灌注等综合方法防治再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TCRA诊断为中重度IUA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球囊子宫支架+人工周期+注射用丹参宫腔灌注+口服中药,对照组:球囊子宫支架+人工周期+透明质酸纳。随访治疗后宫腔情况、月经及妊娠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宫腔再粘连率、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45.71%、82.86%,对照组77.41%、77.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4,P=0.025)。观察后6个月,月经恢复总有效率治疗组88.57%,对照组6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治疗组妊娠率45.71%,对照组3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8)。结论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放置球囊子宫支架、人工周期联合益肾养膜汤、注射用丹参宫腔灌注的综合疗法,可改善月经情况,防治术后再次粘连。
    • 刘宁; 齐俊娟; 王玉红
    • 摘要: 目的探究反复种植失败(RIF)后冻融胚胎移植(FET)时行宫腔灌注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HCG)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01例因RIF行FE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ET前是否行宫腔灌注rHCG分为研究组(n=51)和对照组(n=50)。研究组FET前15min行宫腔灌注rHCG,对照组行宫腔灌注培养液。比较两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以及宫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移植时PI、RI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移植时宫腔液VEGF、Eotaxin水平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胚胎着床率(52.33%)、β-HCG阳性率(74.51%)、临床妊娠率(68.63%)均高于对照组(37.21%、52.00%、48.00%)(P<0.05)。结论RIF患者FET时行宫腔灌注rHCG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彭芳昕; 吴蔓; 郑洁
    • 摘要: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宫腔灌注治疗对慢性子宫内膜炎(CE)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因反复种植失败(RIF)行宫腔镜检查且病理诊断为CE的1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抗生素治疗)、B组(抗生素+宫腔灌注治疗),各95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月经血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比较两组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宫腔镜诊断CE的灵敏度为53.2%,特异度为85.4%。治疗前,两组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应用抗生素联合宫腔灌注是改善RIF合并CE患者FET周期结局的有效治疗方法。
    • 李一凡; 孔娜; 蒋玥; 孙海翔
    • 摘要: 反复种植失败(RIF)是指患者连续经过多次胚胎移植,仍无法正常妊娠。RIF可以归因于母体因素和胚胎因素,母体因素也可分为局部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全身因素。根据病因,RIF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善、全身因素的纠正包括高凝状态的改善和免疫治疗,以及提高胚胎种植率等。目前RIF的治疗较多是围绕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提高,主要方法包括异常解剖结构的纠正以及HCG、外周血单核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富血小板血浆宫腔灌注治疗等。不同的RIF临床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在不同的中心及病人群体中有一定差异。本综述将对目前的RIF临床治疗进行整理和总结。
    • 罗燕群; 朱秀兰; 黄莉; 黄翠玉; 孙力; 张曦倩; 刘风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灌注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次数对2次及以上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行冻融胚胎移植治疗的不明原因2次及以上RIF患者的369个周期资料,按150μg G-CSF宫腔灌注次数分A组(宫腔灌注0次,278例)、B组(宫腔灌注1次,51例)和C组(宫腔灌注2次,40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妊娠率等。结果3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移植日内膜厚度[(9.35±1.39)mm]与B、C组[(9.62±1.89)、(8.45±1.38)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C组患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率(分别为58.4%、70.6%、77.5%),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0.4%、64.7%、68.4%)均依次递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明原因2次及以上RIF患者宫腔灌注G-CSF可增加β-hCG阳性率和临床妊娠率,且宫腔灌注2次效果优于灌注1次者。
    • 陈苑; 兰鹰; 舒芊; 雷晓妮
    • 摘要: 子宫内膜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子宫的功能状态,子宫内膜过薄会影响胚胎着床,导致不孕,即使行辅助生殖也会降低妊娠率。薄型子宫内膜的原因有年龄、内分泌、子宫内膜损伤等。近年来,虽然各种治疗方法对薄型子宫内膜均有一定的效果,如激素治疗、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干细胞宫腔灌注、再生医学等,但均未达成共识且疗效欠佳。所以薄型子宫内膜治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妇科临床科研方向之一。为了能有效提高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改善妊娠结局,本文对薄型子宫内膜的病因、“阈值”界定和治疗方法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总结,以期能够为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提供一些新的方法和思路。
    • 吕海霞; 何玉洁
    • 摘要: 胚胎质量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子宫内膜容受性受到生殖医学专家们的关注。宫腔灌注可作为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妊娠结局的新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宫腔灌注药物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梁俊霞; 张丽; 张玉; 田瑛; 闫蒙; 邵云;
    •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灌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和河北省生殖医院生殖科就诊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行FET并采用宫腔灌注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平均年龄(33.2±4.4)岁;选择同期未采用宫腔灌注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无排除标准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33.9±4.9)岁;另将研究组患者前次移植周期采用人工周期(HRT)方案作为自身对照组(前周期组)。观察三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内膜血流,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值,及三组患者FET结局。结果研究组灌注后子宫内膜[(7.3±0.6)mm]明显厚于灌注前[(6.6±0.5)mm]、对照组[(6.7±0.3)mm]和前周期组[(6.6±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灌注后子宫动脉RI值[(0.85±0.03)]与前周期组[(0.87±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动脉PI值和S/D值在研究组灌注后、灌注前、对照组和前周期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灌注后A型形态子宫内膜占比与灌注前、对照组、前周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灌注后II型血流子宫内膜占比(73.7%)与灌注前(35.5%)、前周期组(1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周期取消率(26.3%)明显低于前周期组(42.1%),妊娠率(57.1%)和种植率(27.2%)均高于对照组(妊娠率32.4%,种植率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灌注G-CSF治疗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厚度,降低激素替代FET周期取消率,在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上有一定的提高。
    • 侯志金; 陈丽; 陈琳; 宋家美; 孟昱时
    • 摘要: 目的:对比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采用生长激素(GH)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两种药物分别宫腔灌注后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设计,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冷冻胚胎移植的RIF患者118例,随机分为3组,GH组(n=40)接受人重组GH宫腔灌注治疗,G-CSF组(n=39)接受重组人G-CSF宫腔灌注治疗,空白对照组(n=39)不接受治疗。比较3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结果:3组患者妊娠结局对比分析后发现,仅胚胎种植率在GH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GH组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的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S/D)两个值在内膜转化日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F组的蠕动波幅度较另外两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GH宫腔灌注提高了RIF的胚胎种植率;GH宫腔灌注可能通过降低子宫内膜血流的PI、S/D改善RIF患者内膜的血流灌注;G-CSF宫腔灌注使RIF患者的子宫内膜蠕动波幅度显著减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