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天疱疮

天疱疮

天疱疮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030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1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44篇;相关期刊348种,包括皮肤病与性病、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天疱疮的相关文献由2082位作者贡献,包括潘萌、朱学骏、郑捷等。

天疱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1 占比:93.30%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2.43%

专利文献>

论文:44 占比:4.27%

总计:1030篇

天疱疮—发文趋势图

天疱疮

-研究学者

  • 潘萌
  • 朱学骏
  • 郑捷
  • 王宝玺
  • 冯素英
  • 张福仁
  • 林麟
  • 聂祝湘
  • 刁庆春
  • 曾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金丽; 杜娟; 吴碧玉; 肖铭庆
    • 摘要: 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种罕见且可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按照临床和病理特征,原发性天疱疮可分为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和红斑型四种类型^([1])。各型天疱疮皮肤黏膜损害的共同特点为:水疱、大疱发生在红斑或外观正常的皮肤上、疱壁松弛、尼氏征阳性^([2])。疱壁易破形成糜烂面,糜烂面上附有淡黄色或褐色痂皮^([3])。此外,口腔、咽喉、食管、外阴、肛门外生殖器黏膜常常受累,严重者可泛发全身^([3-4]),是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中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皮肤病。
    • 王李润; 王立斯
    • 摘要: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表皮内棘次松解性大疱性皮肤病,易反复发作,病情较为严重。天疱疮发病机制复杂,多与CD4^(+)T细胞和CD8^(+)T细胞有关,可引起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1/Th2平衡失调[1]。Th1分泌的细胞因子包括血清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等,介导细胞免疫应答[2]。
    • 池晓飞; 孙志慧; 曹华康; 袁紫瑄; 门文雯
    •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口腔黏膜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口腔黏膜寻常型天疱疮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效果、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口腔黏膜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中,能有效促进口腔黏膜愈合,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 张翠
    • 摘要: 封髓丹首载于《御药院方》,全方由黄柏、砂仁、甘草三味药组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阳虚不能固守本位导致虚阳上浮之证。皮肤病多表现为红、肿、痒、痛,人们常认为其热象明显,故在治疗上多选用清滋治法。但王萍教授经过几十年的临床治疗,发现某些疾病在局部红、肿、痒、痛的“假热”表现之下往往藏有“真寒”的本质,简单应用清滋之法常不能起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王萍教授临证应用封髓丹加减治疗天疱疮、扁平苔藓、干燥综合征验案3则,来说明上热下寒的虚阳外越之证的治法。
    • 王国基
    • 摘要: 目的:分析天疱疮患者采用环磷酰胺、强的松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莆田市皮肤病防治院收诊的天疱疮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n=48)单纯以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n=48)采取环磷酰胺、强的松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评估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统计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瘙痒、红斑、水疱、糜烂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疱疮患者采取环磷酰胺、强的松联合治疗具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 范婷; 孙慧雅; 季易环; 王军
    • 摘要: 目的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3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大疱性类天疱疮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67.6%。23例中误诊为湿疹14例,误诊为天疱疮5例,误诊为多形红斑2例,误诊为丘疹性荨麻疹和脐周炎各1例。误诊时间为3 d~2个月。患者行皮肤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荧光检查后,均确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外用药膏治疗,除1例自动出院外,其余患者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大疱性类天疱疮早期临床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必须熟悉掌握其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尽早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荧光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张燕; 彭明霞; 潘萌
    •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IB)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在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PNP)自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17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1例PNP患者的血清和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分别应用以鼠膀胱和猴食道为底物的IIF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同时环切包皮分离表皮后提取表皮抗原成分,进行IB分析。结果以鼠膀胱为底物的IIF检测中,11例PNP患者血清中有6例呈阳性表达;以猴食道为底物的IIF检测中,11例结果均为阴性。IB检测中,7例检出IgG抗体,均与相对分子质量为190000 Da的蛋白多肽结合,其中5例同时与相对分子质量为210000 Da的蛋白多肽结合。两种方法合用共检出8例阳性。对照组未检出PNP相关的特异性抗体。结论以鼠膀胱为底物的IIF检测可作为PNP的过筛试验,而利用环切包皮分离表皮行IB检测可作为前者的补充。
    • 门文雯; 刘莉; 李建英; 霍晓; 池晓飞; 黄香河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知信行(KAP)模式在口腔黏膜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诊治的口腔黏膜寻常型天疱疮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2例。对照组给予口头医嘱及口腔宣教等常规方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微信APP构建知信行模式,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的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总得分和得分增加值)、治疗满意度等。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治疗满意度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基于微信平台的知信行模式在对口腔黏膜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诊治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强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健康知识认知和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李涛
    • 摘要: 目的探讨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的现状,分析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共有47例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合并感染率为44.76%(47/105),分离出49株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杆菌(G^(+))最多,占比59.18%,革兰氏阴性杆菌(G^(-))次之,占比22.45%,真菌最少,占比18.37%。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与否和性别、疾病类型、激素种类、高血压、高脂血症方面无关(P>0.05),和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低蛋白血症、糖尿病、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重度)是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杆菌为主,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受合并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医生应针对其影响因素给予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 邹慧; 江水; 邹雅茹; 吕雅琳; 苏磊; 郁博
    • 摘要: 目的探讨天疱疮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4例天疱疮病人纳入病例组,143例查体中心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通过回顾性调查对天疱疮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食用葱蒜类蔬菜、感染、精神因素、睡眠状况差、接触农药和杀虫剂、外伤及手术、药物摄入、家族史比例等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620~12.63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用葱蒜类蔬菜(OR=2.023,95%CI=1.122~3.647,P=0.029)、感染(OR=4.949,95%CI=1.720~14.243,P=0.003)、精神因素(OR=2.883,95%CI=1.408~5.903,P=0.004)、接触农药和杀虫剂(OR=2.048,95%CI=1.026~4.088,P=0.042)、药物摄入(OR=2.904,95%CI=1.147~7.356,P=0.025)、家族史(OR=14.086,95%CI=1.450~136.810,P=0.023)等对天疱疮发病有显著影响。结论食用葱蒜类蔬菜、感染、精神因素、接触农药和杀虫剂、药物摄入及家族史等对天疱疮发病起一定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