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疱性类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57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8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44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护理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九届全军保健医学学术研讨会、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2010年北京地区皮肤科学术年会等;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相关文献由94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洪铎、左亚刚、王刚等。

大疱性类天疱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8 占比:85.57%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3.29%

专利文献>

论文:44 占比:11.14%

总计:395篇

大疱性类天疱疮—发文趋势图

大疱性类天疱疮

-研究学者

  • 陈洪铎
  • 左亚刚
  • 王刚
  • 周桂芝
  • 李丽
  • 刘保国
  • 刘玉峰
  • 潘萌
  • 王培光
  • 王雅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晴; 张福仁
    • 摘要: 患者,男,64岁。因“大疱性类天疱疮”服用烟酰胺、雷公藤、氨苯砜和米诺环素治疗14周后,面部及双手背出现色素沉着。停用米诺环素,改用罗红霉素42周后,患者面部及双手背色素沉着消退。
    • 车炫霖; 粟娟; 陈明亮
    • 摘要: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死亡率为15%~42%,约50%左右的AHA为特发性,而另外50%与一些基础疾病有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药物过敏、皮肤病(如银屑病,大疱性类天疱疮)等.本文报道一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获得性血友病,采用泼尼松、人凝血酶原复合物联合环孢素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疗效.
    • 陈雪; 谭城; 单敏洁; 闵仲生; 吉津; 陈芳; 刘青; 吴皞; 潘永正
    • 摘要: 患者,男,35岁.四肢红斑、丘疹、水疱1个月.行皮肤组织病理、直接、间接免疫荧光及盐裂试验,符合大疱性类天疱疮诊断.予系统运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冲击,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沙利度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疗效欠佳,改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
    • 梁波; 张书梅; 高金平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患者与湿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BP180抗体检测对两种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6月收治的40例中老年BP患者及40例湿疹患者的基本信息、病程、临床表现、伴发疾病、血清BP180抗体指数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中老年BP患者和湿疹患者临床皮损表现不典型,BP组BP180抗体指数显著高于湿疹组(P<0.05),血清BP180抗体指数与BP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BP组和湿疹组最常见伴发疾病分别为神经系统疾病(27.50%)和心血管系统疾病(27.50%)。结论中老年BP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多见,早期皮损不典型,易和湿疹混淆;BP180抗体检测对于早期中老年BP和湿疹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可作为BP病情评估的指标。
    • 石国英; 闫小宁; 杨昌伟
    • 摘要: 目的研究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免疫荧光特点,旨在为BP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查结果。结果38例BP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患者发病年龄为36~88岁,平均发病年龄(68.32±13.85)岁;35例患者Nikolsky征检查为阴性。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下裂隙及水疱形成,疱壁表皮完整,未见棘层松解。DIF检查显示表皮、真皮交界处基底膜带出现绿色荧光信号,C3、IgG于基底膜带呈线状沉积。结论中老年患者皮肤出现紧张性水疱,应考虑BP可能,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荧光检查相结合能有效提高BP诊断的准确率,有效地防止漏诊、误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亚利; 李小红; 张曼曼
    • 摘要: 目的观察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血清及疱液中白细胞介素-31(IL-31)、白细胞介素-16(IL-16)水平,探讨这两者在BP瘙痒发生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首次确诊的22例BP患者,纳入BP组。选取37例同期于该院皮肤科就诊的其他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瘙痒程度。留取BP患者外周血、疱液及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疱液中IL-31、IL-16的水平。比较BP组与对照组血清IL-31和IL-16的水平。分析血清和疱液IL-31、IL-16水平与瘙痒程度的相关性。结果BP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BP组血清IL-3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BP患者血清IL-31、IL-16水平与瘙痒程度呈正相关(γ_(s)=0.706、0.691,P<0.05)。BP患者疱液IL-31、IL-16水平与瘙痒程度呈正相关(γ_(s)=0.900、0.861,P<0.05)。BP患者血清IL-31水平与血清IL-16水平呈正相关(γ_(s)=0.967,P<0.05)。BP患者疱液IL-31水平与疱液IL-16水平呈正相关(γ_(s)=0.965,P<0.05)。结论BP患者血清和疱液中IL-31、IL-16的表达与瘙痒程度有关,并可能参与了BP瘙痒的发生和持续过程。
    • 陈锦容; 李秀华; 李钦云
    • 摘要: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开展细节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自护能力(ESCA)评分、生命质量(SF-36)评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护理后,观察组在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认知、自我概念和自护责任感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后,2组患者SF-36评分均升高,而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护理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得降低,而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实施细节护理既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还可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生命质量以及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陈显侠; 武玉娟; 牛桃香; 余炳前; 骆志成
    • 摘要: 目的: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P)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诊断的101例B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01例BP患者,1年内死亡15例,1年病死率为16.30%。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BP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有高龄、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40分、合并脑卒中、合并心脏病。多因素分析发现,高龄、KPS评分≤40分、合并脑卒中是B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P患者1年病死率为16.30%,影响病死率的预后不良因素为高龄、KPS评分≤40分,合并脑卒中。
    • 王金容; 杨雪松; 张佩莲; 杨瑾; 欧阳晓勇; 叶建州
    • 摘要: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为重症皮肤病。目前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为主,存在各种禁忌症并常带来较多严重不良反应,因此积极探求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对辅助治疗该病有着重要临床意义。随着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中医药内治法、外治法、中成药等有了进一步发展。笔者将对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中医古今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 王婷婷; 任虹; 胡文龙; 匡薇薇
    • 摘要: 患者,女,20岁。全身皮肤红斑水疱伴瘙痒1个月。1个月前患者因口服“氨酚黄那敏颗粒”后全身出现红斑水疱。皮肤专科查体:上唇、颈部、胸背、腋下、外阴及双大腿内侧见红斑,其上多发黄豆至蚕豆大小的水疱、大疱,疱壁紧张,部分水疱破溃,上附淡黄色痂,尼氏征(-),部分区域可见虹膜样改变,口腔黏膜、舌部受累,可见散在糜烂、水疱。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结合盐裂试验,诊断为药物诱发的大疱性类天疱疮。经甲泼尼龙等治疗1个月后痊愈停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