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陆裂谷

大陆裂谷

大陆裂谷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8913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岩石学报、中国地质、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07'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暨化学地球动力学研讨会、中国海洋学会第三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第六届全国矿床会议等;大陆裂谷的相关文献由435位作者贡献,包括焦荣昌、夏林圻、徐学义等。

大陆裂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1.5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8913 占比:98.31%

总计:9066篇

大陆裂谷—发文趋势图

大陆裂谷

-研究学者

  • 焦荣昌
  • 夏林圻
  • 徐学义
  • 夏祖春
  • 江辉
  • 邓晋福
  • 马中平
  • 李向民
  • 汪晓伟
  • 顾连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陶威; 鲁如魁; 郭岭; 李阳; 黄岗; 宇峰
    • 摘要: 研究东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构造环境对于理解中亚造山带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晚石炭世柳树沟组二段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开展详细的岩石学、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研究。柳树沟组可分为3段,其中一段为陆源碎屑岩夹少量基性火山岩,二段为枕状玄武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碎屑岩,三段为陆源碎屑岩、中酸性火山岩夹火山碎屑岩。定年结果显示柳树沟组中玄武岩和流纹质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12.5±6.5 Ma和316.2±1.4 Ma,表明柳树沟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主量元素分析显示该玄武岩属亚碱性—拉斑质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为62.58×10^(-6)~100.61×10^(-6),轻/重稀土比值为2.30~5.05(平均值为2.97),样品(La/Yb)_(N)为1.48~4.32,指示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Eu元素总体显示弱的负异常(δEu=0.94~1.08),岩石富集K、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重稀土元素(HREE)和Nb、Zr、Hf、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平坦,表现为大陆裂谷性质。据此,综合分析认为东准噶尔地区于晚石炭世总体处于大陆裂谷环境。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柳树沟组演化经历初期断陷盆地、中期大陆裂谷和裂谷末期等过程,分别对应了柳树沟组1至3段的形成环境。
    • 刁谦; 真允庆; 牛树银; 孙爱群; 宋涛; 孙璐
    • 摘要: 通过对华北“南部古陆块”(中条山-王屋山-熊耳山及东秦岭地区)的初步研究,认为该区地壳的拉张伸展与隆升挤压活动,就像“拉手风琴”一样,贯穿于地质构造演化的始终。这种开合构造旋回,既有“大开大合”,又有“小合小开”类型。开合构造旋回按“三步曲”迁移,具有向南性、旋回性及成矿变异性特征。自北至南有逐步变新的趋势,2.5~1.73 Ga期间,该区经历了近EW向以伸张为主的优地槽绛县群沉积建造,演化成NE向以沉降为主的冒地槽中条群沉积建造,实际为两次裂谷型建造的记录,即受控于绛县运动和中条运动;同时,可能由于碰撞造山作用,相继沉积了磨拉石建造的担山石群;紧接着,在其东南部的嵩山、熊耳山和崤山一带的广大区域,喷发(溢)了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的双峰态熊耳群沉积建造,在局部地区见有A型花岗岩侵入,亦为被动大陆裂谷环境,无疑与元古代地幔柱活动密不可分,据此可称其为中条-熊耳多期裂谷的“前世”。更明显的是,在东秦岭地区(含熊耳群)以中生代燕山运动为主,从地震层析资料证实,本区深部低速高导层为柱状体,可视为中条-熊耳多期裂谷的“今生”,显然为典型的复合地幔柱构造范例。在中条山-王屋山地区,成矿作用是以元古宙铜矿(含金、钼、钴)为主;而熊耳山-东秦岭地区,虽然亦有少量中元古代和古生代的金矿床(含钼、铜)分布,但多以印支期和燕山期金、钼(含钨、铅锌、铍)矿床为主,成为我囯重要的金属矿集带。区内矿床成矿类型繁多,基本与透岩浆成矿热液侵位机制有关。据统计,中型、大型-特大型矿床均受地壳张裂(开)环境或受开合构造转换地段控制。针对当前中条-熊耳多期裂谷的具体勘查情况,提出了8项关键找矿建议。
    • 英阿兰·德波顿; 澳约翰·阿姆斯特朗
    • 摘要: 艺术可以提供一个宏大而严肃的观点,让我们检视自身处境当中的辛苦艰难。这点在浪漫主义式的壮丽作品中尤其如此,也就是那些描绘星辰、海洋、宏伟的山脉或大陆裂谷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激起一股令人愉快的惊恐,让我们理解到人类面临的灾难相较于永恒之道是多么琐碎渺小,从而使我们更能够平心接受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不免遭遇的那些无法理解的悲剧。
    • 张振坤; 孙建东; 江辉; 陆凡; 岳继宗; 吴守智
    • 摘要: 新疆博格达造山带博格达峰南侧柳树沟组出露大量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本文对博格达造山带西段石炭纪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玄武岩具有贫K富Na、富Ti富Al和富Mg的特征,w(K_(2)O)/w(TiO_(2))、w(K_(2)O)/w(P_(2)O_(5))值较低且范围较小,总体上玄武岩有轻度的地壳物质混染作用;HREE相对富集,轻重稀土无明显的分馏,玄武质岩浆可能源于亏损地幔部分熔融。②流纹岩富K贫Na,低Ti、Mg;与其共生的玄武岩不同,流纹岩稀土元素含量高于玄武岩,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为右倾斜率稀土配分模式,Eu的负异常较强(δEu=0.17~0.20),流纹岩可能为地壳物质重熔形成。③博格达造山带西段在晚石炭世时期处于大陆裂谷环境,其形成与古亚洲洋顺着克拉麦里碰撞带斜向对准格尔吐哈地块发生俯冲紧密相关。
    • 张振坤; 孙建东; 江辉; 陆凡; 岳继宗; 吴守智
    • 摘要: 新疆博格达造山带博格达峰南侧柳树沟组出露大量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本文对博格达造山带西段石炭纪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玄武岩具有贫K富Na、富Ti富Al和富Mg的特征,w(K2O)/w(TiO2)、w(K2O)/w(P2O5)值较低且范围较小,总体上玄武岩有轻度的地壳物质混染作用;HREE相对富集,轻重稀土无明显的分馏,玄武质岩浆可能源于亏损地幔部分熔融.②流纹岩富K贫Na,低Ti、Mg;与其共生的玄武岩不同,流纹岩稀土元素含量高于玄武岩,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为右倾斜率稀土配分模式,Eu的负异常较强(δEu = 0.17~0.20),流纹岩可能为地壳物质重熔形成.③博格达造山带西段在晚石炭世时期处于大陆裂谷环境,其形成与古亚洲洋顺着克拉麦里碰撞带斜向对准格尔-吐哈地块发生俯冲紧密相关.
    • 周慧; 黄理力; 龚洪林; 刘亚雷; 文磊; 李曰俊
    • 摘要: 跃南断裂带是塔里木盆地北部的一条形状奇特的断裂带,平面展布呈口袋状。在系统的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断裂构造分析,认为跃南断裂带经历了二叠纪、二叠纪末—三叠纪和侏罗—白垩纪3期断裂作用的叠加。二叠纪大陆裂谷作用形成的一系列NE-SW和NW-SE走向的陡倾的正断层,组成一个共轭断裂系统。沿跃南断裂带的两组不同方向的正断层活动加强,并最终追踪、贯通,形成了口袋状的跃南断裂带。也就是说,跃南断裂带实际上是由NE-SW和NW-SE走向两组断层组合而成的。断裂带围限的地块相对抬升,形成一个大型的垒块。二叠纪末—三叠纪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引起的逆冲断层,叠加在二叠纪正断层之上,进一步强化了跃南断裂带,使之断距加大,围限的垒块进一步抬升。侏罗—白垩纪的正断层属于南天山造山后的伸展构造,见于跃南断裂带上方,规模不大,数量不多,对断裂带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 刘亮; 李江涛; 杨鹏涛; 何学锋; 苏画; 梁斌; 杨宇东; 江辉
    • 摘要: 博格达造山带广泛分布着基性侵入岩体,其成因对正确认识该区地球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位于博格达造山带西段的辉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属性,以期为解决博格达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依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辉长岩SiO2含量介于48.08%~51.03%,全碱(ALK)含量为3.09%~4.39%(小于5%),富CaO(6.87%~11.41%)、贫Al2O3(12.59%~18.49%),MgO含量介于3.78%~7.66%,Mg#值为31.75~65.73(均值为47.03),铝饱和指数值(A/CNK=0.60~0.80),属准铝质中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含量较低(36.30×10-6~147.72×10-6),轻重稀土之间以及轻重稀土内部不存在明显的分馏过程;微量元素中Th、Ta、Nb元素明显亏损,Ti元素亏损不明显以及U元素的轻微富集,具大陆裂谷岩浆活动特点.根据有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相关图解比值,指示该区辉长岩岩浆源于亏损的岩石圈地幔,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分异演化程度较低,为原始尖晶石相橄榄岩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此外,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305.0±1.6)Ma(晚石炭世末期),处于博格达裂谷火山活动期晚期,为博格达西段裂谷作用由全面伸展向局限伸展转换的标志.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晚古生代期间(早石炭世—早二叠世),博格达造山带存在大面积的与裂谷演化有关的岩浆活动,造山带是在裂谷基础上发展起来,其形成与康古尔塔格洋推动着准噶尔—吐哈地块向北俯冲作用有关.
    • H.C.Larsen; G.Mohn; M.Nirrengarten; 王历星(翻译); 朱本铎(校对); 周佳维(校对)
    • 摘要: 大陆裂解过程,即大陆岩石圈拉张和减薄的过程,会引起板块破裂和洋壳初始形成。大陆裂解期间的岩浆作用似乎遵循大量、快速的岩浆活动(富岩浆边缘)和岩浆活动匮乏(贫岩浆边缘)这两种模式。后一种模式的特征是大陆岩石圈的极度伸展和地幔剥露早于火成洋壳的形成。贫岩浆边缘的发现加深了人们关于洋底岩浆作用如何开始等基本问题的理解,并指导了许多横跨裂谷边缘地震数据的解释,其中包括高度伸展的南海北部边缘。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国际大洋发现计划在中国南海北部边缘的钻探数据,检验了北大西洋以外的贫岩浆边缘模式。与预期相反,此次结果表明在南海大陆裂解过程中,洋中脊玄武岩型岩浆活动刚开始,大陆裂谷就快速地转变成了火成岩洋壳。钻孔岩心和地震资料表明,没有地幔剥露的快速岩石圈伸展是在两个经典模式之间产生的一种过渡的边缘结构。在大陆最终裂解过程中,软流圈地幔上涌,导致在正常温度的地幔中产生洋中脊玄武岩型岩浆作用,可以用来解释裂前薄岩石圈快速裂解这一过程。
    • ABDUALLAHM.I.Mohamed; 刘堂晏
    • 摘要: 盆地是一个沉降明显的地区,在那里可以堆积沉积物.红海盆地是一个体系的一部分,其裂谷和胚胎海盆从东非延伸至黎凡特地区,这是非洲-阿拉伯大陆早渐新世解体形成的.它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新生裂谷盆地之一,另一个是伍德拉克盆地,被认为是研究板块构造现象、沉积形成演化和气候变化的世界最佳自然实验室.红海是一个年轻的海洋盆地,从大陆裂谷发育到真正的海洋海底分散.它包括世界上3.8%的珊瑚礁.红海盆地的水与世界其他海洋相比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河流流入.由于缺乏河流输入和永久性河流,陆源物质仅在暴雨和洪水暴发期间供应.频繁的沙尘暴(风输送)和钙质生物粉土对海域的塑造很关键.红海裂谷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态断裂构造体系之一,它是从最初的裂谷和断裂发展到大陆裂谷的几个阶段,最后形成大洋板块.它是监测威尔逊旋回现象的极好场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