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外侧入路

外侧入路

外侧入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1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5217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双足与保健、临床骨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2006西部麻醉学论坛、江西省骨科高峰论坛暨骨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年会等;外侧入路的相关文献由615位作者贡献,包括沈建康、赵卫国、A·班达赞等。

外侧入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2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5217 占比:99.70%

总计:65412篇

外侧入路—发文趋势图

外侧入路

-研究学者

  • 沈建康
  • 赵卫国
  • A·班达赞
  • J·N·芬克尔
  • J·克劳斯格劳夫
  • K·R·金
  • S·弗雷特
  • 丁丽英
  • 何友武
  • 俞光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天旺
    • 摘要: 目的探讨外侧入路后在肱骨后外侧放置钢板对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前外侧入路后在肱骨前外侧放置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外侧入路后在肱骨后外侧放置钢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术后1年肘关节屈曲度和后伸度、患者的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与前外侧放置钢板相比,外侧入路后在肱骨后外侧放置钢板对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
    • 王凌; 冯德宏; 郭宇; 何俊山; 丁育健; 朱浩明; 李雅欣
    • 摘要: 目的探讨“4”字体位关节镜内侧入路与常规外侧入路制备股骨骨道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ACL损伤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采用“4”字体位关节镜内侧入路,对照组采用常规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股骨骨道长度。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的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膝关节稳定性(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股骨骨道长度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外侧入路比较,“4”字体位关节镜内侧入路制备股骨骨道在ACL重建中更接近解剖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可获得更好的稳定性。
    • 希伦; 王鹏; 秦志明; 高志明; 李志刚
    • 摘要: 目的探讨外侧入路关节造影辅助治疗在儿童孟氏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赤峰学院附属医院于2009年6月~2020年6月诊治的54例儿童孟氏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肘关节造影分为造影组(24例)和非造影组(30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费用、术后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造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均明显少于非造影组(P0.05)。两组患者分别各有1例出现克氏针钉尾激惹症状,拔出后消失;非造影组发生骨骺早闭2例,桡骨头再脱位1例,造影组无骨骺早闭和桡骨头再脱位发生,也无造影剂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骨折畸形愈合、桡骨头坏死、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发生;造影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非造影组(P<0.05)。结论除了能节省手术时间、减少辐射外,采用外侧入路肘关节造影辅助治疗儿童孟氏骨折还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经济负担,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 辛兵; 刘大凯; 刘建民
    • 摘要: 目的 探讨后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三钢板固定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术后复位质量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患者行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观察组37例患者行后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三钢板固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锻炼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内翻角(TPA)、后倾角(PSA)、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36条目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锻炼时间、住院时间、HSS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即刻比较,2组患者术后12个月PSA均更大、TPA均更小(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后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三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虽手术过程复杂,术中出血量多,但该术式可使患者尽快进行膝关节锻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位质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赵洪顺; 阿尖措; 王德元; 许志华; 高顺红
    • 摘要: 背景:术后椎间隙高度下降可能是机械负荷的自然结果,这种现象是万向螺钉头部的弯曲和融合器嵌入终板过程导致的.当这一现象与融合器沉降相结合时,椎间隙会明显变小,最终导致间接减压的效果丧失.目的:分析影响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后早期椎间隙高度降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至12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接受单节段或多节段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合并后路内固定治疗的37例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其中男22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3±9.2)岁,总计72个融合节段.术前及术后即刻、术后1,3和6个月X射线侧位片被用于测量椎间隙前、后高度、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间隙角和节段角.对椎间隙高度的降低和年龄、固定节段长度、术前腰椎弧度、术后腰椎弧度、椎间隙高度、融合器尺寸以及融合器位置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外侧入路放置的椎间融合器能够显著增加术后椎间隙前高度、椎间隙后高度、平均椎间隙高度和间隙角(P<0.05);②所有的术后椎间隙参数尤其是平均椎间隙高度的增加量与术后椎间隙高度的降低呈正相关关系(r=0.413,P<0.05);③椎间隙高度显著降低(≥25%)的节段在术后即刻的椎间隙高度增加明显,从(4.5±3.0)mm增加到(10.5±5.3)mm,增加了135.6%;然而术后椎间隙高度下降不显著(<25%)的节段术后即刻椎间隙高度相较于术前仅增加57.4%;④术后椎间隙高度增加越多,在早期随访中椎间隙高度损失越大;⑤因此,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中获取一个合理的椎间隙高度相较于过度矫正在手术策略的考量中更为重要.
    • 赵洪顺; 阿尖措; 王德元; 许志华; 高顺红
    • 摘要: 背景:术后椎间隙高度下降可能是机械负荷的自然结果,这种现象是万向螺钉头部的弯曲和融合器嵌入终板过程导致的。当这一现象与融合器沉降相结合时,椎间隙会明显变小,最终导致间接减压的效果丧失。目的:分析影响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后早期椎间隙高度降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至12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接受单节段或多节段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合并后路内固定治疗的37例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其中男22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3±9.2)岁,总计72个融合节段。术前及术后即刻、术后1,3和6个月X射线侧位片被用于测量椎间隙前、后高度、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间隙角和节段角。对椎间隙高度的降低和年龄、固定节段长度、术前腰椎弧度、术后腰椎弧度、椎间隙高度、融合器尺寸以及融合器位置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外侧入路放置的椎间融合器能够显著增加术后椎间隙前高度、椎间隙后高度、平均椎间隙高度和间隙角(P <0.05);②所有的术后椎间隙参数尤其是平均椎间隙高度的增加量与术后椎间隙高度的降低呈正相关关系(r=0.413,P <0.05);③椎间隙高度显著降低(≥25%)的节段在术后即刻的椎间隙高度增加明显,从(4.5±3.0) mm增加到(10.5±5.3) mm,增加了135.6%;然而术后椎间隙高度下降不显著(<25%)的节段术后即刻椎间隙高度相较于术前仅增加57.4%;④术后椎间隙高度增加越多,在早期随访中椎间隙高度损失越大;⑤因此,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中获取一个合理的椎间隙高度相较于过度矫正在手术策略的考量中更为重要。
    • 陈志伟; 李沐哲; 李辉云; 冉讯; 江佩师; 魏福; 刘俊彦; 罗旭灵
    • 摘要: 目的 探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外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外翻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例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比较传统膝关节置换术(TKA)(传统手术组,6膝)和3D打印个性截骨导板辅助TKA术(3D打印组,6膝),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胫骨股骨机械轴夹(MFTA)和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时KSS临床及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 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MFTA的角度均小于传统手术组(P0.05).与传统手术组比较,3D打印组在术后6个月随访的KSS临床和功能评分更高(P<0.05).结论 与传统TKA术相比,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外侧入路TKA术治疗外翻膝的临床疗效更佳.
    • 陈志伟; 李沐哲; 李辉云; 冉讯; 江佩师; 魏福; 刘俊彦; 罗旭灵
    • 摘要: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外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外翻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例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比较传统膝关节置换术(TKA)(传统手术组,6膝)和3D打印个性截骨导板辅助TKA术(3D打印组,6膝),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胫骨股骨机械轴夹(MFTA)和术前、术后6月随访时KSS临床及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MFTA的角度均小于传统手术组(P0.05)。与传统手术组比较,3D打印组在术后6月随访的KSS临床和功能评分更高(P<0.05)。结论与传统TKA术相比,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外侧入路TKA术治疗外翻膝的临床疗效更佳。
    • 徐茂森
    • 摘要: 目的:比较使用微创外侧入路与Judet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Judet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切口的长度、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持续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及肩关节的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的长度小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手术持续的时间及骨折愈合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使用Judet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使用微创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肩胛骨骨折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其术后康复的速度更快,其术后肩关节的功能更好.
    • 徐英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手术同常规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方法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住院拟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共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运用改良后的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法,对照组运用常规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于治疗过程中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愈合时间、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及HSS评分等指标.结果 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观察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及手术切口愈合时间等指标比较中,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及HSS评分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手术相较于常规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方法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