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复方甘草片

复方甘草片

复方甘草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1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中国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15596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海峡药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有机分析研讨会等;复方甘草片的相关文献由444位作者贡献,包括丁玉华、冀海丽、孟春雪等。

复方甘草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9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15596 占比:99.92%

总计:315837篇

复方甘草片—发文趋势图

复方甘草片

-研究学者

  • 丁玉华
  • 冀海丽
  • 孟春雪
  • 王利民
  • 蒋利军
  • 赵艳明
  • 高志华
  • 孙国祥
  • 余剑伟
  • 吕孙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左文松; 杨凯歌; 刘继华
    • 摘要: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复方甘草片中可待因、蒂巴因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_(18)(3.0×150 mm,1.8μm)为色谱柱,甲醇-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C,流速为0.3 ml/min,进样2μl,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磷酸可待因、蒂巴因分别在96.87~1397.66 ng/ml,9.66~198.12 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磷酸可待因96.8%(RSD 3.8%)、蒂巴因93.7%(RSD 3.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全面控制复方甘草片质量提供实验依据。
    • 张筱; 隋海山; 李现菊; 杨丽蓉; 齐衍超; 张秀霞
    • 摘要: 目的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甘草片(甘草浸膏)中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次酸、苯甲酸钠、羟苯甲酯、羟苯乙酯、羟苯丙酯、羟苯丁酯的含量。方法该药物5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Shim-pack GIST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C;检测波长240、254 nm。结果 3种有效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5.4%~99.6%,RSD 1.2%~2.3%;5种防腐剂也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96.5%~100.5%,RSD 1.6%~2.0%。10批样品均未检测出防腐剂。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甘草片的质量控制。
    • 曾卫华
    • 摘要: 有位老年朋友跟我说,他前阵子感冒、咳嗽,自己吃了阿奇霉素和复方甘草片,结果心脏非常不舒服,在停药之后就恢复了正常,问我这是不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的。听完他的描述,我赶紧对他的病史和现用药物进行了询问,得知他患有高血压,目前用的药物中有氢氯噻嗪。问题就出在了这里——他的用药,在无意中搭配出了“混毒”,多亏及时停药,不然有可能出现致命危险!
    • 杨丽蓉; 隋海山; 张筱; 聂晓华; 王悦
    • 摘要: 目的:通过对58批复方甘草片中可待因、吗啡的含量测定,对复方甘草片中阿片粉或罂粟果提取物粉原料进行整体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质谱的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并对其含量进行分析.结果:58批复方甘草片中的可待因、吗啡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复方甘草片中的阿片粉或罂粟果提取物粉原料整体质量平稳.
    • 林梅
    • 摘要: 复方甘草片是临床用于镇咳祛痰的药物,被不少人捧为“止咳神药”,导致在一段时间内药物滥用现象严重。为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部分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销售管理的通知》,对复方甘草片等药物的购销管理提出了要求,这在遏制此类药物的滥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甘草本身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以及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复方甘草片是每片由112.5mg甘草流浸膏粉(由甘草浸膏经加工、粉碎制成的精粉)、4mg阿片粉、2mg樟脑、2mg苯甲酸钠、2mg八角茴香油组成的复方制剂。
    • 李弘
    • 摘要: 复方甘草片是我国医药工作者在上世纪50年代自主研发的镇咳祛痰药,主要成分包括吗啡、磷酸可待因、甘草昔、异甘草菩等。其中,吗啡、可待因是国家规定的特殊管理类药品,若患者不规范地滥用,会产生成瘾性,危害自身健康。
    • 摘要: 崔阿姨患高血压5年多了,血压一直控制得不错。可她最近在家测量血压时,数值都偏高,也找不到原因,于是来到我院就诊。经仔细询问,我发现一个细节:崔阿姨说前几天感冒咳嗽,她在药房自行购买了复方甘草片,最近一周都在服用。症结出现了,复方甘草片和血压升高之间有关系。研究发现,甘草以及甘草制剂中的活性成分甘草酸有升高血压的作用。
    • 霍艳飞; 谢彦军; 许莉莉; 常虹; 孙春晓; 田月洁
    •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片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风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山东省ADR数据库(200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1160例涉及复方甘草片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复方甘草片ADR主要累及胃肠、皮肤及其附件、神经等多系统和器官损害,恶心为最常见的ADR,过敏性休克为最严重的ADR,低血钾、水肿、低血压、药物依赖等风险在说明书中均未提及.结论 生产企业应开展复方甘草片安全性监测,及时更新说明书信息;加强医务人员和经营企业人员的培训和宣传,特别是长期服药引起的药物依赖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 薄双琴; 刘雪枫; 景明; 朱英布; 李宗民; 王静
    • 摘要: 目的:考察比较市售复方甘草含片与复方甘草片处方组分的稳定性.方法:按照2020版《中国药典》9001技术要求,观察影响因素及加速条件对复方甘草含片和复方甘草片处方组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复方甘草含片和复方甘草片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组分甘草酸和吗啡稳定,八角茴香油和樟脑有损失,在强光照射条件下组分甘草酸、吗啡、八角茴香油和樟脑均有损失,而八角茴香油和樟脑的损失率更高.结论:在高温、高湿及强光照射条件下复方甘草含片处方组分的损失率明显低于复方甘草片,将复方甘草片改进工艺制成复方甘草含片,其组分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对复方甘草含片与复方甘草片的制备方法和药品储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薄双琴; 景明; 朱英布; 李宗民; 王静
    • 摘要: 目的 比较复方甘草含片与复方甘草片的止咳、化痰、平喘以及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模型,通过检测小鼠咳嗽潜伏期以及3 min内咳嗽次数,比较空白组和给药组的止咳效果;采用气管段酚红排泌量测定法,通过检测OD值,比较复方甘草含片与复方甘草片的化痰作用;采用磷酸组胺致豚鼠哮喘方法,通过检测豚鼠引喘潜伏期以及抽搐跌倒的豚鼠数量,比较空白组和给药组的平喘作用;采用二甲苯致炎模型,通过检测小鼠耳郭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比较复方甘草含片与复方甘草片的抗炎效果.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均可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P<0.01,P<0.05),可明显延长豚鼠引喘潜伏期(P<0.01),减少抽搐跌倒的豚鼠数量;给药组OD值明显增大(P<0.01),表示复方甘草含片及复方甘草片均可明显增加酚红排泌量,具有化痰作用,且对小鼠耳郭肿胀的抑制率明显增高(P<0.01),具有抗炎作用.与复方甘草片组相比,复方甘草含片对小鼠咳嗽潜伏期的延长效果以及减少咳嗽次数的趋势更显著(P<0.05),对豚鼠引喘潜伏期的延长效果以及减少抽搐跌倒的豚鼠数量更明显(P<0.01),复方甘草含片的化痰作用及抗炎效果也更明显.结论 复方甘草含片止咳、化痰、平喘以及抗炎的作用效果比复方甘草片更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