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础隔震

基础隔震

基础隔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9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9篇、会议论文77篇、专利文献86176篇;相关期刊255种,包括低温建筑技术、福建建筑、结构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56种,包括第七届全国减震控制会议、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结构减震控制学术研讨会等;基础隔震的相关文献由1504位作者贡献,包括杜永峰、李慧、韩淼等。

基础隔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9 占比:0.83%

会议论文>

论文:77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86176 占比:99.08%

总计:86972篇

基础隔震—发文趋势图

基础隔震

-研究学者

  • 杜永峰
  • 李慧
  • 韩淼
  • 刘伟庆
  • 孙建刚
  • 崔利富
  • 侯钢领
  • 周福霖
  • 李爱群
  • 施卫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进
    • 摘要: 为分析采用基础隔震技术的某框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性能,综合考虑结构的高宽比和结构抵抗超烈度地震的能力等方面对结构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ETABS对基础隔震教学楼建模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7度(0.15g)中震和大震下,隔震结构的基本周期较非隔震结构均显著延长,满足隔震设计要求;在7度(0.15g)中震下,隔震结构的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角较非隔震结构均大幅降低,减震效果明显;在8度(0.20g)大震作用下,结构抗震性态水平处于“基本运行”阶段。设计与分析表明,隔震技术有效提高了教学楼的抗震性能。
    • 郝润霞; 段案清
    • 摘要: 采用GFRP叠层橡胶支座作为结构的隔震支座,同时输入X,Y双向地震波,通过动力时程分析将使用GFRP叠层橡胶支座的基础隔震结构较抗震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加速度、剪力、位移的性能变化规律.同时得出输入双向地震波的必要性,为使用GFRP叠层橡胶支座设计的基础隔震结构的推广提供一定依据.
    • 杜永峰; 张博文; 李虎
    • 摘要: 为研究极罕遇地震作用下PC隔震结构的抗侧向倒塌能力,同时考虑地震动与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利用MIDAS建立PC隔震结构与现浇隔震结构的随机有限元模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两类结构在不同类型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指数,并以损伤指数作为性能指标,利用二次四阶矩法计算PC隔震结构与现浇隔震结构的失效概率,对两类结构的抗侧向倒塌能力进行评估;其次考虑场地危险性,分析两类结构的年失效概率。分析结果表明:近场脉冲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损伤指数最大,远场地震次之,近场非脉冲地震最小;远场、近场脉冲、近场非脉冲极罕遇地震作用下PC隔震结构的失效概率依次为0.21、0.57、0.13,现浇隔震结构的失效概率依次为0.19、0.49、0.11,说明PC隔震结构的抗侧向倒塌能力弱于现浇隔震结构;考虑场地危险性后,由于极罕遇地震的年发生概率极小,两类结构的年失效概率均较小,但PC隔震结构的年失效概率大于现浇隔震结构。
    • 林光
    • 摘要: 以厦门市某幼儿园教学楼基础隔震设计为例,按照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减震系数法,对上部结构承载力和变形进行验算;运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层和下部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进行计算和设计,并将其与新颁布的《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51408-2021)的对应条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部规范对上部结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方法不同,验算内容也有较大差别,但对隔震层和下部结构的验算要求一致。运用时程分析法设计得到的隔震层和下部结构,能够同时满足两部规范的要求。
    • 李学平; 刘富君; 虞终军
    • 摘要: 采用结构设计软件盈建科(YJK)对高烈度区某教学楼进行了多塔大底板基础隔震结构分析与设计。结果表明,在上部多塔+整体底板时采用基础隔震结构依然能显著减小上部结构地震作用;通过各类支座合理设计并配以少量阻尼器,能较好地降低结构平面不规则而产生的扭转问题,很适合高烈度地区使用。该工程主体结构已基本完工,本文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 佟道林
    • 摘要: 传统高烈度区框架结构设计,需要通过加大构件截面尺寸以提高结构刚度来抵抗地震作用,本文采用隔震技术对某高烈度区框架结构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铅芯橡胶支座和普通橡胶支座,采用ETABS计算软件对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进行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隔震后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明显降低,在设防地震作用下最大减震系数为0.35<0.40,上部结构可降低1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上部结构造价。
    • 王亮; 张天经; 李鹏飞; 赵航; 李运刚
    • 摘要: 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较现浇节点差,地震作用下易出现塑性变形,基础隔震能够减小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结合某5层装配式框架办公楼,并基于刚度、强度折减原理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罕遇地震下结构的抗震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装配式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弱于现浇结构,隔震后结构层加速度、层剪力均明显降低,水平位移主要集中在隔震层,基础隔震装配式框架结构具备较好抗震效果。
    • 黄浩鸣
    • 摘要: 针对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位移过大问题,本文对直线电机AMD控制的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工程仿真,对比分析AMD系统安装在隔震层和顶层时的控制效果,并探究控制算法中细部参数的变化对结构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直线电机AMD安装在隔震层对比安装在顶层时,在小幅增大质量块行程和控制力的情况下,控制效果明显更加优越,而控制算法中细部参数的变化会对AMD的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使得对结构的控制效果变得不理想。
    • 高国家; 罗强军; 王鹏
    • 摘要: 云南康美健康体验中心位于昆明市呈贡区,建筑±0.000标高以上为圆形多塔结构钢管混凝土柱钢框架结构,采用可自然采光通风的半开敞地下室作为隔震层,对上部多塔结构整体隔震,隔震层层高5.4m,隔震支座布置于地下室柱上端外墙开敞标高范围,形成长下支墩。对比了多塔结构抗震和隔震的动力行为,对隔震相关设计参数和长下支墩对减震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关键部位设计构造做法。
    • 张强
    • 摘要: 以某教学楼结构设计为例,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在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由橡胶支座和阻尼器组成的隔震层,以改变结构体系振动特性。采用分部计算方法,通过ETABS软件Rubber Isolator+gap单元模拟隔震支座,进行隔震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结构采用基础隔震后,结构地震响应明显降低,隔震后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可降低1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支座拉应力最大值<1.0 MPa,说明结构质心和刚心相距较小,没有发生倾覆的趋势;支座压应力最大值为14 MPa,远<30 MPa,该工程的隔震支座布置合理,安全性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