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市功能区

城市功能区

城市功能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117881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地域研究与开发、电力建设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5年第十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第十一次全国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暨山东省第一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世界城市战略——北京2010博士后学术论坛等;城市功能区的相关文献由536位作者贡献,包括叶红、宋金超、张修远等。

城市功能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17881 占比:99.98%

总计:1118077篇

城市功能区—发文趋势图

城市功能区

-研究学者

  • 叶红
  • 宋金超
  • 张修远
  • 李新虎
  • 杨鑫
  • 刘勇
  • 刘波
  • 吝涛
  • 吴锋
  • 周全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长硕; 蒲英霞; 李建学
    •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在不断扩展、分化与重构。从居民日常出行轨迹出发,感知城市功能区的时空格局已成为当前数据挖掘与城市计算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构建居民出行移动模式模型表征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引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内的标签狄利克雷分布(Labeled-LDA)模型,以概率方式识别城市功能区并进行精度评估。基于武汉市海量出租车GPS轨迹数据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挖掘城市居民出行模式与城市功能区之间的潜在联系,识别典型的城市功能区并提供概率上的解释。
    • 杨鑫; 杨宜来; 胡克勇
    • 摘要: 城市功能区是认知城市复杂系统的重要单元。然而,由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城市功能区分类目前仍存在一定的挑战。本文提出构建一种基于POI(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和主动学习算法的城市功能区分类方法。一方面,该方法采用的主动学习算法是一种半监督分类方法。相较于非监督分类方法,该方法可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相较于监督分类方法,该方法仅需标记少量的功能区类型,而由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功能区类型的标记往往需要行业专家的专业知识及对城市深入地熟悉与了解。另一方面,相较于现有研究中常用的大数据(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POI、移动通信、公交刷卡等社会感知数据),该方法选择的POI数据具有易获取、数据完整性高且兼顾城市系统中地理实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特点,使得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采用该方法进行城市功能区分类,并将识别结果与人工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然后分析了该方法实现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对分类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 陈嘉浩
    • 摘要: 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状况反映着人类社会的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和经济状况,研究城市功能区的格局变化和驱动因子可为城市经济职能的合理规划提供数据参考。本文应用高德地图兴趣点(POI)、Landsat8遥感影像、谷歌影像、社会统计数据等众源地理数据,以佛山市为例,首先通过计算频数密度和类型占比来识别城市功能区,继而分析各个功能区的扩展指数及功能区类型变化,最后结合人口经济数据探究城市功能区的变化和驱动力因子的相关性大小。结果表明:2014―2019年佛山市城市功能区不断扩张,主要增加了西部地区交通用地以及东部地区混合用地;佛山市城市功能区呈现由单一功能区逐步向混合功能区发展的趋势;佛山市城市功能区面积变化与常住人口和第二产业总值的相关性较强,平均相关性系数为0.52;2014―2019年佛山市功能中心持续向西移动,人口中心和经济中心向北移动。
    • 何韶瑶; 朱俊霖
    • 摘要: 高校集聚区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快速精准识别城市高校集聚区功能,以长沙市岳麓区为例,基于GB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对POI数据进行重新分类,并选取建筑一般面积和公众认知度作为POI数据的权重因子进行加权赋值。建立GIS空间网格,通过核密度估计及频数密度、类型比例2个指标定量识别长沙市岳麓区功能分布和功能分区。经验证,识别结果与长沙市岳麓区整体实际情况相符,可为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和空间结构优化提供借鉴。
    • 凌鹏; 诸彤宇; 周轶; 吴爱枝; 张鹏
    • 摘要: 城市功能区识别对于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依赖于影像和兴趣点(POI)分布数据进行识别,但多将区域内不同出行行为的人群混杂在一起,没有考虑不同群体对区域产生的不同影响。结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思想构建城市功能区识别模型UFAI,通过学习不同功能区人群出行活动的特征识别相应功能区。基于大样本粗粒度的匿名轨迹数据,刻画并提取个体出行特征,依据个体的出行特征划分人群类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并训练多任务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城市功能区识别。选取北京市2 000万匿名用户10个月的手机信令数据作为人群出行轨迹数据,使用UFAI模型进行计算,并与决策树、随机森林、集成学习梯度提升决策树等7种传统分类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UFAI模型的F1值达到0.95,与对比模型相比提升了0.10~0.29,具有更好的识别性能。
    • 李伯涵; 郭茂祖; 赵玲玲
    • 摘要: 客流量预测是城市交通资源和公共安全智能化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了综合考虑城市乘客人群流动自身的既有周期性、趋势性和突发性,以及与城市物理和社会空间的耦合关系,在时空残差网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时空数据的分割注意力机制残差网络的城市细粒度客流量预测模型。首先以不同时空间隔的区域客流量历史数据为基础,引入分割注意力机制模块,为各模态的数据分配不同的权重,动态捕捉更高相关性的抽象数据特征;在时空数据的基础上,引入城市功能区属性作为联合特征,结合节假日、气候等外部特征,形成deep&wide网络结构,有效记忆重要特征对客流量变化的贡献。基于北京出租车数据的区域客流量对比实验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深度时空残差网络和其他经典机器学习模型,引入了分割注意力机制和城市功能区特征的预测模型能够更好地提取数据多元化的特征,预测精度明显优于其他同类别方法。
    • 董菲菲
    • 摘要: 随着全球“大交通”时代的到来,机场逐渐从单纯的航空运输枢纽转变成城市经济综合体,成为城市功能区发展和产业功能区发展的新引擎,依托机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临空经济是当下的热点,临空经济具有高开放性、高实效性、高附加值等特征,当前临空经济以较强的聚集效应,逐渐成为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地区经济行稳致远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全面动力。
    • 任畅翔; 焦丰顺; 黄康任
    • 摘要: [目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多能互补项目对我国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保障多能互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研究热点。[方法]基于城市功能区不同应用场景,构建了负荷类型,通用能源需求,能源典型配置的对应关系,并基于现有电力市场,需求侧响应市场和碳排放权等市场开展项目投资模式,运营模式及盈利模式的研究。[结果]提出适应不同城市功能区的多能互补项目的资产,服务,运营三类商业模式建议,增强了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可推广性。[结论]为不同场景下多能互补项目规划配置提供参考,并全面扩展了多能互补项目可参与的市场类型和盈利来源,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 牛妍妍; 杨诣成; 於家; 王晨宇; 孙海情
    • 摘要: 基于社交媒体位置数据,采用K-means聚类方法,通过分析在500 m×500 m网格尺度上,城市不同时间的腾讯用户密度热力值变化规律,识别上海城市功能区,将不同区域按功能区类型划分为产业园区、城市居住区、郊区居住区、城市综合功能区、农村村落地区、农田、滩涂及未利用地分布区.通过将识别结果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兴趣点(POI)数据的对比分析,证明了使用社交媒体位置数据进行城市功能区识别的可行性.本方法获取数据成本低,运用简便,为对其他地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 李莹; 涂志德; 刘艳芳; 唐名阳; 王楠楠
    •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愈发复杂,城市功能区的快速有效识别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功能区识别缺乏对居民这一城市空间活动主体的动态表征,而长时间序列的出租车数据能动态表征居民出行行为,进而反映城市空间结构.动态时间扭曲(DTW)距离比传统的欧氏距离更能有效挖掘高维数据,泛化后的LB_Keogh距离和LB_Hust距离相继克服了DTW距离时间复杂度高和不对称的缺点.为了探究基于时间相似性度量的聚类算法在识别城市功能区方面的可行性,首先基于OpenStreetMap(OSM)路网数据获取研究单元,再通过滴滴订单数据提取上下车点、构建研究单元内的居民出行时间序列,然后利用PAM算法结合4种相似度度量方法进行聚类,最后结合兴趣点(POI)数据识别城市功能区,并对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基于LB_Hust距离的PAM算法能有效挖掘高维时间序列数据,应用于城市功能区识别的精度高达86%,为应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城市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