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建筑科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6369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实验技术与管理、地震、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地球物理信息检测与计算技术应用研讨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2013学术研讨会等;地震震级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瑞丰、杨长卫、丁彦慧等。

地震震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57%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6369 占比:99.32%

总计:16481篇

地震震级—发文趋势图

地震震级

-研究学者

  • 刘瑞丰
  • 杨长卫
  • 丁彦慧
  • 刘杰
  • 史丙新
  • 叶友清
  • 吕春来(复校)
  • 姚艺
  • 孙伶俐
  • 宋晋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全景式地展示了全球地震破裂过程的相似性和多样性,对地震早期预警具有启示意义。据了解,地震是人类社会所面对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近20年,全球中大地震已造成近100万人伤亡,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地震破裂过程多种多样,客观衡量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将有助于人们认识地震物理过程,以及对地震震级进行早期预测。但此前,对于叠加多个地震平均破裂过程的研究,并无法衡量全球地震的差异范围。同时,基于某些破裂特征的统计研究,也无法做到对整个破裂过程的系统比较。
    • 杨清; 陈伟; 王俊; 吕希顺
    • 摘要: 基于1970—2020年安徽省地震震级和气象观测数据,运用相关分析、Mann-Kendall突变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地震震级时空特征、突变特征、周期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可能关系。结果表明:(1)安徽省地震最大震级超过5级的有2年,超过4级的有19年,最大的是1979年的5.4级。地震震级与年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呈弱负相关,与平均地温和降水量呈弱正相关,与平均地温相关系数最大。(2)安徽省地震震级突变点与平均地温突变年份相同,M-K检验曲线均存在多个交点,存在一定的相似性。(3)安徽省地震震级、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平均地温的第一主周期分别为5a、16a、23a和29a,地震震级周期规律与年平均地温较为接近。
    • 严鹏; 李慧
    • 摘要: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在中国的境内分布了多条地震带,同时地震又是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重要隐患,因此研究高速铁路地震预警意义重大。如何通过有限的地震P波数据来准确计算出地震震级是地震预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地震预警的前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地震震级进行计算,首先提取地震P波触发时的有限事件信息作为网络输入,然后通过构建网络模型网络并进行训练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BP神经网络预测震级方法具有较好效果,能够准确预测出地震震级且震级预测精度较高,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相关价值。
    • 郭少文; 雷奇果; 周坤
    • 摘要: 为了建立地震后极震区烈度快速预测方法,收集了2013年以前多次5级以上地震案例,以震级、震源深度作为输入参数,以极震区烈度作为输出参数,建立了ELM预测模型并分析震级和震源深度的信息熵和权重,该模型与现有广义线型模型预测精度提高约20%,主要结论如下:震级和震源深度与极震区烈度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性关系;震级的信息熵比震源深度的更大,其变异程度更小,包含的信息量更少,对极震区烈度的影响程度比震源深度更小;针对局部地区的专门预测模型和基于多参数的更加精确预测模型尚需努力。
    • 摘要: 每次新闻上播报地震的时候,一定会有地点、时间以及地震震级。有的小伙伴就会好奇,地震的震级是怎么划分的呢?为什么最高只有10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主要原因是地球板块之间挤压碰撞,造成地球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地震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掌握地震逃生知识,可以让我们将灾难伤害降到最低。
    • 黄惠宁; 阎春恒; 向巍
    • 摘要: 为准确深入了解公众对地震基础知识、地震预报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地震预报公共服务的需求,利用乐调查和微信平台,开展了关于地震预报认识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概念性的地震知识掌握较好,但理解程度不高。对地震预报发布结果的精度要求较高,同时也对预测震级的偏差表现出较大的接受度。对现行规范标准下的预测意见表述理解和接受程度较高,但不能接受采用类似气象预报的跨级表述方式。鉴于当前地震预测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预测意见应当同时给出发震概率。地震中长期预测意见可以考虑逐步向社会公开,为推进全面防灾减灾提供指导意见。公众对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因此,新时期地震预报公共服务工作可以从科普着手,充分发挥地震部门的权威性,利用好地震宣传平台,分层次、多模式的宣传地震预报工作,帮助和引导公众更深层次认识和理解地震预报工作。
    • 王晨晖; 袁颖; 刘立申; 陈凯南; 吴鹤帅
    • 摘要: 为科学有效预测地震震级,提出了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GRNN)的地震震级预测模型。选取地震累计频度、累计释放能量、b值、异常地震群数、地震条带个数、活动周期、相关区震级等7个指标作为地震震级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7个影响因子进行降维处理,以新生成的4个主成分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地震震级为输出变量,运用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寻优得到GRNN模型最优光滑因子,最终建立基于PCA-PSO-GRNN的地震震级预测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对训练样本进行回判检验,并对测试样本进行预测,并同传统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模型和单一GRNN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CA-PSO-GRNN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为5.17%,均方根误差为0.100 0,决定系数为0.986 8,均方相对误差为0.007 3,平均绝对误差为0.100 0,运行时间为5.2 s,预测精度和运行效率均优于BP模型和单一GRNN模型。
    • 范熙伟; 聂高众; 邓砚; 夏朝旭; 李华玥
    • 摘要: 地震是造成人员死亡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震后对人员死亡等灾情的快速评估是地震应急响应和救援的关键。总结经验发现,在地震前进行预评估工作是提高震后灾情快速评估精度和时效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对62次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历史震例分析后发现,当地震震级小于4.5级时,基本不会造成人员死亡情况。本研究利用我国云南和四川部分区县的实地调研数据,发现地震人员死亡数与震级存在指数函数关系,由此构建了针对各个区县的地震人员死亡人数指数函数估算模型,并计算了回归系数。基于该模型,获得了5.0~8.0级地震人员死亡数查找表(以0.5级为间隔),用于辅助震后快速评估工作。
    • 李百军
    • 摘要: 1920年12月16日20时6分09秒,一场举世罕见、震惊世界的自然灾害—海原大地震发生了。这场地震震级达8.5级,波及17个省区市,震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之一,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毁灭性地震之一,因全球96个地方都监测到了地震波,学界又称之为“环球大震”。
    • 管华
    • 摘要: 近年来,屡有地震谣言传播,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尤其是云南通海地震后,会再发生地震的谣言让震区人民人心惶惶,影响了社会秩序。多版本的地震传言称:“中国地震局预报,未来两个月内中国还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大陆板块破裂,地球外壳逆转,××等地为重点,地震震级可能在7.3级至8.0级……”传言还搬出了“李四光的地震预言”来佐证,描述得有板有眼,这可把不少人给吓坏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