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震仪

地震仪

地震仪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917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0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329254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地质装备、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地震仪的相关文献由1485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君、杨阳、游庆瑜等。

地震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0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29254 占比:99.86%

总计:329725篇

地震仪—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地震就像一个潜伏在地下的恶魔,它的到来总是那么突然且悄无声息,却又能在瞬息之间使得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给人类带来灾难。在“恶魔”面前,人们感到恐惧,也设法解释其成因。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对地震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才步入了科学的轨道。对地震的认知最早始于中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在132年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候风地动仪。从《后汉书》的简短记载中.
    • 钟陈; 宋效东; 杨顺华; 张甘霖
    • 摘要: 地球关键带结构的识别对于理解关键带系统中发生的地球物理化学过程有重要意义,以往基于钻井和剖面来研究关键带地下结构的方法不足以充分反映关键带地下构造全貌,近些年地震折射层析方法在浅层地表勘探中兴起。为探究关键带地下结构的空间变异特征,本研究以红砂岩基岩的鹰潭孙家流域和板岩基岩的长沙沿江阶地为研究区,通过高精度地震折射层析(SRT)方法,绘制了关键带地层面速度图,将关键带划分为覆盖层、半风化层、基岩层。基于钻井实测数据定量评估地震勘探反演精度。结果表明:(1)红壤关键带深度为8.2~22.9 m,半风化层上界面深度为3.0~13.2 m,红壤关键带基岩面对应的地震波纵波速度在2 000~2 400 m·s^(-1)之间。(2)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会使地震折射法划分的关键带覆盖层厚度偏小;地下水水位与地震纵波1 000 m·s^(-1)速度等值线有一定协同关系。(3)鹰潭研究区覆盖层下界面预测值与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1.7 m,长沙研究区覆盖层下界面预测值与观测值的RMSE为2.4 m;鹰潭研究区基岩面预测值与观测值的RMSE为7.0 m,长沙沿江阶地基岩面预测值与观测值的RMSE为0.9 m。综上所述,地震折射层析方法在预测关键带覆盖层深度上效果较好,而在预测关键带基岩面深度尤其是鹰潭孙家流域基岩面深度上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 马克·菲谢蒂
    • 摘要: 当“封城”措施限制了人类活动,地震噪音也随之减弱。地震产生的震颤可以穿透地壳,被分布在全球的地震仪记录下来。而人类活动也在持续不断地产生高频震动,这类背景噪音同样在地震仪中有所体现。今年春季,当众多城市为了延缓新冠疫情的传播而采取“封城”措施,人们不再乘坐汽车、公交和火车出行,商业和工业活动也受到限制时,在很多地方,人类产生的噪音音量相较于平时下降了50%。
    • 丁莉莎; 马洁美; 齐军伟; 谢剑波; 廖一帆; 卢子晋; 叶世山; 劳谦; 吕仲杭
    • 摘要: 使用全国23个国家测震台站和17个实验台站地震计记录的背景噪声数据,研究特定尺度(限定频带内)的背景噪声特性,分析利用分形方法监测台站观测系统运行状态的可行性.结果 表明,分形方法具有较强的时域性,定量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基本不受观测系统参数约束,可用于台站观测系统运行状态检测,减少正常记录瞬间中断和引入人为干扰的情况.
    • 钟沛江; 梁曾
    • 摘要: 地震频率谐振勘探方法中关于如何界定仪器一致性好坏问题,一直没有一个标准和共识.本文重点通过对仪器一致性检测环境条件的分析,检测实例、计算方法和野外应用的介绍,为检测判定仪器一致性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 赵志闯; 张燕; 赵莹
    • 摘要: 运用频谱分析法处理四川境内多台地震仪观测资料,分析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前频谱特征.结果 表明,在震前3~4 d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扰动现象,异常信号优势频率范围为0.18~0.25 Hz和0.10~0.18Hz,其中前者主要受西太平洋台风影响,异常始于05-09,并于05-11强度达到最大,之后开始衰减;而后者异常从05 10开始逐步增强,震前10h急剧增大,直至地震发生.四川境内所有台站分析结果都体现出0.10~0.18 Hz频段信号的震前急剧增加,可能与地震孕育有关.
    • 孙丽霞; 王赟; 杨军; 张毅博; 王士成
    • 摘要: 系统调研了地震波旋转运动的理论研究、仪器研制、实际观测和应用,总结了地震波旋转运动的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旋转分量的定义及间接地通过平动分量求取旋转分量的方法,以及从不同应用角度对旋转分量展开的研究;其次介绍了旋转地震仪的分类及其原理,对比了不同类型旋转地震仪的优缺点及其目前可以达到的技术参数指标;最后讨论了旋转分量观测及其在天然地震以及勘探地震中的应用,包括建筑工程领域的尝试.调研发现国内外旋转运动的研究差距较大,国内仍处于探索阶段.其中,不同震源与介质类型所产生的各种地震波在旋转分量上的特征差异一直是领域关注的焦点;如何制造高精度、高灵敏度、宽频带的旋转地震仪是国外同行攻关的热点;如何在地震学及相关工程中应用旋转分量,联合平动分量反演地下介质精细结构和震源性质的新特性参数是旋转运动学发展的重点.
    • 李航; 陈晓东; 徐建桥; 孙和平; 张苗苗; 韩宇飞
    • 摘要: 选用拉萨台超导重力仪、昆明和恩施台gPhone重力仪以及各台站同址观测的STS-1和STS-2.5地震仪观测数据,计算所有仪器在地震频段(0.1~100 mHz)的噪声水平,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1 mHz以上时,拉萨台超导重力仪噪声水平略高于同址观测的地震仪结果,而1 mHz以下则相反;0.5 mHz以上时,恩施和昆明台gPhone重力仪的噪声水平高于地震仪结果,0.1~0.5 mHz时则与地震仪结果接近.用带通滤波处理和未滤波处理2种方法计算地震噪声等级(seismic noise magnitude,SNM),结果表明,采用带通滤波方法计算得到的SNM值更小,且随月份的变化更加平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