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质大数据

地质大数据

地质大数据的相关文献在2015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地质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67144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岩石学报、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17)、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中国地质学会2017学术年会等;地质大数据的相关文献由23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永章、吴冲龙、朱月琴等。

地质大数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67144 占比:99.98%

总计:567232篇

地质大数据—发文趋势图

地质大数据

-研究学者

  • 周永章
  • 吴冲龙
  • 朱月琴
  • 张夏林
  • 谭永杰
  • 周琦
  • 沈文杰
  • 肖凡
  • 刘刚
  • 张志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柳波
    • 摘要: 针对当前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满足地质大数据建设和综合分析的问题,本文研究开发了可灵活配置的地质业务信息化系统。通过系统提供的录入配置、导入配置、统计分析配置、报告报表配置、三维可视化配置功能及数据校验、字典辅助录入、自动计算、数据联动技术,实现了野外数据高效采集、内业数据快速处理、数据标准化建设、报告规范化输出、实时可视化分析、三维地质数据库动态生成。该系统在紫金山金铜矿、山西紫金、新疆紫金锌业、塞尔维亚紫金矿业等地勘数据的采集及管理得到推广应用,验证了系统及技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 何应天
    • 摘要: 伴随我国地质信息不断深化,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地质数据量快速增长。除了传统的图件、地质报告和表格外,还有以下格式的大量数据,例如照片和视频。地质大数据是从工程地质、矿产地质、灾害地质研究、基础地质、勘探、环境地质、及相应的地质研究过程,和矿产开发利用、能源和环境等方面获取的大数据,监测和预防全球灾害的过程。为促进大数据技术在地质行业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自然资源部将结合多州地质调查和调查需求,简单地构建基于此的地质云平台,实现了部分地质环境数据的分析处理。地质云平台架构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作为管理层、底层、服务层的数据管理、数据存储和Web服务。底层是提供数据录入、云平台和存储、云桌面硬件资源的基本单元。数据调度模块作为管理层,管理底层数据,并以BS方式展示。用户提供数据和云桌面服务为服务层,以及下载、数据浏览、OLAP数据在线分析等。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和信息技术的创新,必然使地质发展向大数据计算和云技术靠拢。善用这些技术,并根据地质需要进行再造地质数据的应用。
    • 摘要: 湖北省地质局地质大数据平台(https://geocloud.hubgs.com/)是由湖北省地质局主办、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及局属各单位参与建设的湖北省综合性地质信息服务平台,是“数字湖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地质云”省级节点。
    • 李凯; 李潇; 李勇; 郭亚杉; 于喆; 许飞青
    • 摘要: 城市地质产品共享服务是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将地质成果二次开发利用的社会化服务,是推动地学发展的催化剂。城市地质产品共享服务具有四大关键要素:1)精准定位城市地质产品需求;2)构建充分开放的共享理念机制;3)统一规约的标准化体系;4)高效的资源汇聚整合能力。结合北京市城市地质社会化服务产品的实践和专业性预警产品的应用,指出基于市级政务云的专业性城市地质产品共享服务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以整合地质大数据,构建多源异构数据库为基础,以云平台为纽带,向政府管理部门、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共享开放。通过交互共享和知识发现,构建完善的城市地质产品库,是城市地质产品共享服务的发展方向,是构建数字经济城市地质数据底座的重要手段。
    • 刘炜
    • 摘要: 科学数据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数据共享是这种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手段之一,也是当今科学研究范式向数据密集型转变的重要基础。现代信息技术与勘查方法的深度融合,使得地质勘查和地学研究领域被急速推向大数据时代,亟需从宏观层面上进行科学管理。欧美一些国家通过颁布政策方针及铺设数据基础设施等方式,推动着本国地质大数据管理的有效实施。文章对美、英、澳、加四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管理工作方面做了调查,从数据管理范围、数据政策、战略计划、重要数据库及主要数据工具等方面现状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对中国地质调查行业数据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1)数据管理政策应采用自顶向下设计,自底向上实施;(2)数据开放共享、融合交流是世界地调机构的发展趋势;(3)大力推进地质云建设,三位一体实现大数据治理;(4)促进数据共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参与国际治理争取拿到更多的话语权。
    • 黄家凯; 赵逸君; 樊旭东; 吴恩政
    • 摘要: 在分析地质大数据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可扩展性、通用性、安全性、便捷性等4项技术指标,对2种可实现的技术路线进行对比分析,证明基于超融合技术构建地质大数据私有云基础设施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并通过湖北省地质局地质大数据平台建设实践进行了验证。
    • 童胜飞; 毛璐芸; 李梦瑶
    • 摘要: 随着新时代数字化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数据资源的重要性将越加凸显,地质资料所归集的地质大数据已成为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而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是其中最为广大、丰富的数据资源之一,同时也是地质资料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因此,对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的高水平管理和利用需求已较为迫切,成为了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一项新课题和重要任务。当前,全国、全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正在持续深入推进,嘉兴市于2017年成为全国首批地质资料管理试点城市,经过3年来的探索实践,已初步建立了嘉兴市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机制,形成了地质资料汇交和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试点成效,同时正在不断探索进一步实现高水平管理和资料长效利用的方向。
    • 吴冲龙; 周琦; 徐凯; 张夏林; 孔春芳; 李岩; 杨炳南; 张遂; 袁良军
    • 摘要: 本文提供一个试验性工作的初步总结。通过数据驱动方式对黔东北地区“大塘坡式”锰矿找矿过程进行“复盘”,一方面找到了构建相关知识图谱的办法,另一方面找到了优化实际找矿过程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把基于地质学和矿床学基础知识的“有模型”预测,与基于第四范式的“无模型”预测结合起来,进而组织大数据集和大数据链,便可建立数据-模型联合驱动的锰矿综合预测模式。基于数据-模型联合驱动的成矿预测,涉及地质、物探、化探、遥感数据的广度聚联和深度挖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着重加强整体逻辑过程研究及其数据链组织;同时需要有地矿勘查工作数字化转型的配合,应当研发并应用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勘查和成矿预测技术体系,以及相应的大数据采集、管理和融合的基础设施。
    • 王岩; 王登红; 王永磊; 黄凡
    • 摘要: 大数据正在开创地学研究新途径,将传统的定性地质研究方法推向定量研究的高度.锑矿是中国的传统优势矿产,但目前已有赖于进口,成为典型的关键金属(Critical Metal).文章基于锑矿地质大数据,系统展示中国锑矿在Ⅰ、Ⅱ、Ⅲ级成矿区带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中国锑矿的空间分布规律,定量分析中国省、市、县级及Ⅲ级成矿区带的锑矿成矿密度、成矿强度.研究表明,中国锑矿在各成矿域中均有分布,华南成矿省集中了全世界59%以上的资源储量,是中国锑矿最重要的成矿区域.中国锑矿以湖南省数量最多、成矿强度最大;按地级市统计,以广西河池市锑矿床数量最多,以湖南娄底市锑矿成矿强度最大;按县级统计,以河池市南丹县锑矿床数量最多,娄底市泠水江市锑矿成矿强度最大,达3330 t/km2;按成矿区带统计,江南隆起西段成矿带(Ⅲ-78)锑矿产地数量最多、成矿密度最大,湘中—桂中北成矿带(Ⅲ-86)成矿强度最强.随着勘查工作的进展,新增资源量不断向湖南板溪、龙山等危机矿山深部及西藏等西部地区转移,今后锑矿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的重点也将向重要矿区深部及中国西部地区转移.
    • 周永章; 沈文杰; 张前龙; 黄永健; 杨威; 肖凡; 吉俊杰; 韩枫; 唐磊; 欧阳冲
    • 摘要: 知识图谱使用人与机器能共同理解的语言,以"图"的方式来描述真实世界,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研究是构建单体矿床、成矿系列和重要成矿区(带)的知识图谱实验的一部分,收集了钦杭成矿带6个较为典型的斑岩铜矿、斑岩-夕卡岩型铜矿的原始文本数据,参照斑岩铜矿床概念模型进行知识获取,标注、抽提文本中的实体、关系、属性,构建了具备基本应用功能的斑岩铜矿床知识图谱.基于未来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应充分理解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勘查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相互关系的认识,讨论了建立"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勘查系统-预测评价系统"关联知识图谱体系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包括"地-矿-勘-评系统"领域本体及知识图谱递进关联体系,大规模"地-矿-勘-评系统"领域本体及知识图谱的自动构建技术,基于多模态关联数据嵌入"地-矿-勘-评系统"知识图谱自演化、补全技术以及基于知识图谱、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的地球系统资源预测理论与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