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方政府合作

地方政府合作

地方政府合作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中国政治、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专利文献6861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四川行政学院学报、会计师等; 地方政府合作的相关文献由105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春勇、杨龙、雷高林等。

地方政府合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1.93%

专利文献>

论文:6861 占比:98.07%

总计:6996篇

地方政府合作—发文趋势图

地方政府合作

-研究学者

  • 郑春勇
  • 杨龙
  • 雷高林
  • 费广胜
  • 上官仕青
  • 允春喜
  • 刘泽照
  • 唐君
  • 张琳
  • 彭彦强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晓玉
    • 摘要: 中国地方政府合作与城镇化进程息息相关,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地方政府间寻求合作的过程。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方法研究地方政府合作关系变迁的演进逻辑,能较好地把握地方政府合作行为的内在蕴含和演变机理。回顾我国城镇化的历史,地方政府合作主要有三个阶段:初步探索阶段、渐进发展阶段和强化创新阶段,这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国家的发力引导,一大跨越式节点是城市群整体治理。未来地方政府合作主要是通过在城镇化进程中建立区域合作网络、协同公共服务事项,继而实现一体化程度更高、城市公共设施更完善、百姓生活更便利、城市政府之间合作更紧密的目的。
    • 摘要: 为确保尽早迈向清洁低碳未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正在建立氢能办公室,计划迅速扩大氢气项目部署范围,简化项目进程。该办公室将与联邦和地方政府合作,吸引外部投资,进一步精简多管辖区的审查和许可程序。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断变化,投资是《Stronger BC经济计划》中的关键环节,它将帮助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更具竞争力,不断向前发展。
    • 李辉
    • 摘要: 与“趋利型”府际合作相比,“避害型”府际合作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集体行动困境,也更需要中央政府的纵向介入。本文遵循“集体性-选择性”“收益-损害”两种逻辑,对地方政府区域合作动机进行“二维-四分”的阐释,构建起关键行动者和合作动机的整合性框架。研究发现,“集体性损害≠选择性损害”是“避害型”府际合作困境的根源,包括合法性问题、理性主义陷阱、外部性困境以及合作成本障碍。纵向介入的工具和机制包括以纵向授权解决合法性困境的保障型介入、以纵向沟通规避理性主义陷阱的信息型介入、以纵向统合回应外部性困境的权威型介入、以纵向命令反制合作成本障碍的强制型介入。不同的介入方式形塑了“避害型”府际合作的不同生成模式,包括自主探索型、应景响应型、压力回应型、命令强制型、直接组织型。针对不同程度的府际合作困境选择恰当的介入工具和机制,有利于准确把握纵向介入的尺度,以最小介入成本达到促进府际合作的效用。
    • 杨翠
    • 摘要: 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城市群建设的发展,地方政府之间必须就公共事务展开横向合作。当前,地方政府合作面临着跨区域行政权行使缺乏法律依据、区域协同立法受权力配置制约、权力有效性缺失、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政治与法律之间的相互掣肘。在系统与环境的解释框架下,政治与法律是各自以权力与立法为核心的功能分化的社会子系统,彼此之间以政府间行政协议为耦合渠道,在维持界分的同时又形成特定的联系,为解决系统内部的矛盾提供方法与途径。地方政府合作中政治与法律结构耦合关系的生成,为地方政府合作中行政权的运行提供了合理性依据,可以促进法制功能不断完善。
    • 李光武; 张文铖
    • 摘要: 本文从外溢性公共品提供的角度讨论了地方政府合作和谈判问题。在分析地方政府通过协商和谈判两种合作模式对外溢性公共品提供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基础上,本文认为外溢性公共品项目决策权的归属问题是影响合作效率的一个主要因素。进一步根据数学模型的分析可知:(1)两个地区之间通过协商方式来解决外溢性公共品的提供时,虽然可以达到社会最优的项目规模,但是项目的投资规模永远低于社会最优的投资规模。(2)两个地区之间通过谈判方式来解决外溢性公共品的提供时,应由提供外溢性公共品的一方掌握更多的决策权,使其有动力最大化自身的社会福利,进而实现社会整体福利的最优化。(3)本文还考察了央地之间专项转移支付对改善公共品提供效率的影响。专项转移支付需要更多央地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的配合,大大增加了央地之间的交易成本。利用决策权分配来激发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进而提高外溢性公共品的提供效率可能是一种在现实中更容易实现的方式。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地方合作、提高外溢性公共品的供给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 彭彦强; 完颜倩倩
    • 摘要: 区域环境治理属于典型的“跨界”问题,但是在“行政区行政”模式下,仅靠某一个地方政府无法实现有效治理。在长三角区域水环境治理中存在着“意愿弱,效能低”的现象,而中央的纵向嵌入则推动了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促进了流域环境治理效能的提升。首先,在压力型体制背景下,中央通过强化环保观念和实施战略规划来推动地方政府间开展合作。其次,中央通过机构设置使统一管理机构合法化,不仅有效杜绝了流域内地方政府的碎片化治理方式,而且为地方政府间的协同合作提供了沟通平台。最后,中央通过不断完善约束机制与激励补偿机制来缓解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冲突,从而保障地方政府合作治理流域环境。研究表明,合理把握纵向嵌入的方式、时机与程度,是推动地方政府合作治理跨行政区环境的关键。
    • 锁利铭; 陈斌
    • 摘要: 地方政府的合作意愿关系到其参与区域治理的动力、结构和机制,以往的研究中缺乏对合作意愿微观形成机理及其测量的关注,难以揭示合作意愿和行动之间的内在逻辑.对地方政府而言,意愿是合作行动的条件,对于某项政策行动的表达与传播是一种理性选择,体现出其注意力资源的配置行为.制度环境和主观偏好影响地方政府合作意愿的认知,合作意愿认知进一步影响合作意愿分配.于是,合作意愿存在理性分配的过程,意愿表达成为区域合作模型的内生变量,而地方政府的正式官方文件则为这种意愿表达与分配提供了观察对象.通过挖掘泛珠地区11个地方政府2004-2018年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取了对象、领域及机制等维度的合作意愿分配水平,并解释了地方政府合作意愿分配的逻辑路径,发现在现实中存在不利于协调发展的地方政府意愿分配结构失衡的现象.
    • 赵思杰
    • 摘要: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要求区域内各个领域都迈向高质量发展,具有时代性、差异性和全面性等特征.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对于深入推进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合作、提升区域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受到行政分割壁垒的制约、顶层设计不足的束缚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影响,三省一市地方政府合作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应通过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合作的法律法规,以促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 摘要: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昆明宴验学校(天娇校区)是一所与呈贡区地方政府合作办学的一所全新的高品质的民办公助学校。学校以“珍视天性,静心育人”为培养理念,以“低姿态、高能力、好心态、真主动”为管理理念,以“生本教育”为教改理念。
    • 史霞
    • 摘要: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多元利益诉求的兴起,中国各级政府顺应世界治理的发展趋势,推行各项改革以实现政府—社会的关系调整与权力配置,从而提升政府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但随着地方政府自主发展意识与权力的强化,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却陷入困境.从治理导向即分权化框架和治理的核心理念出发,剖析区域地方政府间低效合作现象的深层机理即分权化体制下的权责失衡与"经济人"的行动逻辑,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完善分权化宏观制度为支撑、以培育公民资格与多元治理主体为基础、以建立治理组织网络模式为依托的有效途径,构建区域地方政府引导下与市场、社会组织、公民高度融合的区域多中心治理体制,以保证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高效运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