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壤线虫

土壤线虫

土壤线虫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4558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土壤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等;土壤线虫的相关文献由863位作者贡献,包括薛会英、侯磊、刘方明等。

土壤线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8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4558 占比:99.66%

总计:74809篇

土壤线虫—发文趋势图

土壤线虫

-研究学者

  • 薛会英
  • 侯磊
  • 刘方明
  • 杨殿林
  • 梁文举
  • 赵建宁
  • 吴东辉
  • 李琪
  • 李继光
  • 李辉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亦午; 顾建锋; 熊武; 马欣欣; 吕晓玲; 陈先锋
    • 摘要: 为探究不同靶标位点的高通量测序方法以及形态学鉴定方法对土壤线虫群落分析的影响,选取线虫群落复杂程度高的日本进境罗汉松根际土壤样品,设置18S、28S、形态学鉴定3个处理,比较不同线虫群落分析方法对土壤线虫群落分析的差异。结果表明,线虫群落中属的数量分析,18S组、28S组高于形态学鉴定组;除捕食和杂食性线虫的相对丰度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以及植物寄生线虫的相对丰度在3组间均有一定差异。各线虫指数中,除多样性指数在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均匀度指数、线虫成熟度指数、植物线虫指数、富集指数、结构指数、基础指数、线虫通道比率在3组间均有较大差异。高通量测序方法形态学鉴定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合多基因位点的宏条形码高通测序方法以及形态学鉴定方法,可作为研究土壤线虫群落组分的新策略。
    • 钟清雯; 张梦蝶; 侯磊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特点,以藏东南色季拉山高寒草甸为研究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3个不同海拔4 600 m(e1)、4500 m(e2)、4400 m(e3)的土壤线虫群落特点。结果表明:在纲水平,Enoplea随海拔升高占比逐渐减少,Chromadorea则在e1占比最多,高达80%。在目水平,e2的线虫目总数多于其他两个海拔,Dorylaimida随海拔升高占比逐渐减少,Rhabditida则随海拔升高占比逐渐增大。同时,e2具有独特的α多样性指数特征,其丰富度与Shannon指数相对较高,但Simpson指数相对较低。利用NMDS分析线虫群落的相似性,发现在纲水平和属水平,e2与e3下的线虫群落较为相似,但e1与这二者的差别较大。由此可见,在不同海拔高寒草甸之间,可能存在海拔分布的差异性,特别对某类线虫如纲水平的Enoplea、目水平的Dorylaimida和Rhabditida等,或许具有海拔响应特殊性。本研究对高寒地带线虫的地理分布格局有了初步探索,为人们认识青藏高原土壤生物提供一定参考。
    • 耿文敬; 张鑫; 郭肖颖; 齐俊; 朱江
    • 摘要: 【目的】评价淮北采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为矿区生态环境变化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在矿区水质中的生长发育状况及矿区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进行淮北采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研究。【结果】采煤矿区水环境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和成活率降低、体长变短、产卵数减少,同时诱导线虫生殖细胞凋亡,且煤矿开采时间越长,采样点距离矿井愈近,对线虫发育指标的抑制作用越显著。采煤矿区土壤环境使土壤线虫属的数目减少,植物寄生线虫的相对丰度增高,同时线虫香农多样性指数、瓦斯乐斯卡指数和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显著降低,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显著提高,表明采煤矿区环境降低了土壤质量。煤矿开采时间越长、采样点距离矿井愈近,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越大。【结论】秀丽隐杆线虫生长发育指标对水环境的响应,以及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对土壤环境的响应,很好地指示了淮北采煤矿区的水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因此,可以利用线虫对采煤矿区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 王斌; 马冰; 沈文彤; 刘霞
    • 摘要: 在甘肃省玉米生产中存在长期过量施用氮肥的问题,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地下水污染、耕地土壤质量退化等问题,土壤线虫作为指示生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土壤生态系统的质量状况。在甘肃省榆中县玉米田进行了0(CK)、5、10、15 g N/(m^(2)·a)4个不同施氮水平的处理,分析了各处理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多度、属丰富度、成熟度指数、富集指数、结构指数等生态指数及复合代谢足迹的影响。采用非度量多维尺度法分析了土壤线虫的群落组成情况,并采用置换多元方差分析检验了不同施氮处理间土壤线虫群落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适量施氮使线虫的总多度、食细菌线虫和植食线虫的多度显著增加,使食真菌线虫和杂食捕食线虫多度显著减少,进而导致线虫群落的组成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同时也使线虫群落的属丰富度显著降低。此外,随着施氮水平的逐渐增加,线虫的体型呈逐渐减小趋势,基础指数显著升高,结构指数、成熟度指数、复合代谢足迹显著降低,反映出施氮后线虫群落逐渐不稳定,施氮导致土壤食物网的连通性降低、食物链变短,食物网分解途径由以真菌途径为主转变为以细菌途径为主,食物网能量流动总体变慢。
    • 李慧; 叶子雨; 吴迪; 史晓利
    • 摘要: 随着保护地面积的增加及作物连年重茬种植,土壤线虫病害发生日趋严重。涕灭威、灭线磷、氯化苦等高毒农药品种的禁限用,杀线虫剂市场迎来新的机会,农药企业纷纷布局抢滩。对国内主流杀线虫剂品种的优劣势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市场开发提供参考。
    • 吕莹; 侯辰侠; 张琼; 侯明志; 蒋昊; 薛伟锋
    • 摘要: 土壤线虫处于土壤食物网中心位置,常被用来评价重金属污染。在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镉和铬,用牵牛花作为修复植物,用线虫群落来评价修复后的土壤环境。结果显示,经过90 d修复后,重金属被吸收了小部分,超过80%的重金属留在土壤中给土壤生态带来毒副作用。镉(Cd)和铬(Cr)都降低了土壤pH值、土壤线虫的数量和多样性。镉的添加增加了植物寄生线虫的比例,铬的添加增加了c-p值为1的线虫比例。在镉(20 mg/kg)和铬(50 mg/kg)中间浓度下,线虫数量和多样性均大于低浓度和高浓度。结构方程模型显示,重金属能够直接影响整个线虫群落,也可以通过土壤pH、植物根及捕食关系间接对线虫产生影响。线虫成熟度指数(MI)、结构指数(SI)和富集指数(EI)在污染土壤中变化不大,表明线虫的组成结构比一些指数更适合用来指示短期重金属的污染。重金属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影响了线虫的营养类群结构和生活史策略类群组成,今后还需要更深入的关于线虫群落组成及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
    • 杨贝贝; 朱新萍; 赵一; 申志博; 买迪努尔·阿不来孜; 胡洋; 贾宏涛
    • 摘要: 为了解不同放牧强度对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以羊数量计)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轻度放牧(0.65只·hm^(-2))、中度放牧(2.09只·hm^(-2))和重度放牧(4.15只·hm^(-2))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放牧强度样地共获得土壤线虫1698条,分属于32科38属,中度放牧强度下土壤线虫数量最多,达22属1427条,重度放牧强度下土壤线虫的种类最多,达到26属191条。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的共同优势属为绕线属(Plectus)和前矛线属(Prodorylamus),重度放牧强度下土壤线虫的优势属为丽突属(Acrobeles)和微矛线属(Microdorylaimus)。土壤线虫数量主要分布在0~5 cm土层,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中度放牧强度下食细菌类(Bacterivores)、食真菌类(Fungivores)、植物寄生类(Plant-parasites)和捕食/杂食类(Predators/Omnivores)线虫的数量显著高于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含水量、养分和pH影响土壤线虫数量、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结构。研究表明,中度放牧强度下土壤线虫个体密度最高,土壤生态系统食物网相对稳定,有利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维持。
    • 陈玉秀; 王娅娟; 张发; 赵成法
    • 摘要: 目的:对文献报道的贝尔曼漏斗改良法(改良法1)进一步改良(改良法2),并进行评估。方法:以人工添加定量线虫土壤和自然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测定浅盘法、贝尔曼漏斗法、改良法1、改良法2和LUDOX TM悬浮法对土壤线虫的分离率,并分析不同方法的实验成本。结果:改良法2与LUDOX TM悬浮法的线虫分离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01)。结论:改良法2在线虫分离率、操作耗时与成本方面具备更多优势。
    • 侯林秀; 张斌; 孙浩宇; 徐智超; 王永慧; 温璐; 王立新
    • 摘要: 为探讨围封、放牧、刈割对典型草原土壤线虫的影响,本文基于高通量测序确定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群落差异及其表征的生态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围封、放牧、刈割处理下的线虫群落结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但在不同草地利用方式的影响下,土壤线虫在优势营养类群、生态学指数层面表现为有差异性的响应结果;与围封处理相比,放牧和刈割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干扰作用,这使得土壤线虫连通性和捕食关系有所减弱;刈割使温带典型草原土壤线虫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降低,但有利于土壤养分富集。研究结果丰富了草地土壤线虫多样性和群落演变的研究内容,证实土壤线虫所指示的草地生态系统状况随着利用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为温带典型草原的草地恢复、可持续发展等不同阶段制定科学的草地利用方式提供参考。
    • 吴雨薇; 罗珊; 拉琼; 吴纪华
    • 摘要: 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的高寒草甸面临着严峻的退化问题,人工建植是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的重要修复方式。为探究地下生物对草地人工恢复措施的响应,本研究比较了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不同恢复期人工草地(建植1、5和10 a)的土壤线虫群落变化。结果显示:与原生植被样地相比,所有恢复期样地的植物地下生物量降低,土壤容重、pH、全磷、全钾和硝态氮含量升高,表明人工草地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土壤特性尚未恢复到原生草地状态。不同恢复期样地中土壤线虫的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原生植被样地。此外,不同恢复期样地的线虫多度、代谢足迹以及成熟度指数均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线虫多度与植物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矿质氮和速效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H、全钾和容重显著负相关(P<0.05)。尽管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的人工恢复措施尚未完全恢复牧草生产力至原生植被状态,但土壤生物结构及功能具有改善的趋势,显示该地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恢复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