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际学生

国际学生

国际学生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电影、电视艺术、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1757篇;相关期刊432种,包括出国与就业、世界教育信息、比较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2012学术年会、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2006年年会等;国际学生的相关文献由956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德、杨维新、曹尔寅等。

国际学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0 占比:4.6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1757 占比:95.33%

总计:22823篇

国际学生—发文趋势图

国际学生

-研究学者

  • 董德
  • 杨维新
  • 曹尔寅
  • 李联明
  • 邓茗文
  • 匡建江
  • 本刊编辑部
  • 沈阳
  • 王楠
  • 程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艺潼
    • 摘要: 职业教育国际化是提升高职院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一环和内驱动力,培养高质量知华友华的国际学生是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对于多数高职院校来说,留学生的教育培养仅停留在语言、技能方面的培养,并不太重视其思想动态、心理问题和生活状态.本文旨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域下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信)为例,对"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留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究.
    • 何雨婷; 孙晓玲
    • 摘要: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多国持续蔓延,本校中有一批特殊的国际学生近期内无法返校,无法进行“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线下实验。因此,“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引入自创的四步教学法,包括实验引入、仿真分析、“沉浸型交互式”实验、实验总结四个环节,将整个课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着重打造“沉浸型交互式”实验,旨在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仿真工具使用、团队协作等一系列能力。同时,设计相应的思政元素,意在“润物细无声”地增强国际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线上实验四步教学法得到国际学生的充分肯定,为特殊时期构建线上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方法,也为高校打造线上实验课程提出新的理念。
    • 缪立懿
    • 摘要: 国际学生思想教育已成为新时代的新需求。本文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学生思想教育的脉络体系,提炼了思想教育四大内涵。基于问题和新挑战作出分析,高校应当在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中遵循三大原则,即显隐结合、进出呼应和硬软兼抓。本文还搭建了国际学生思想教育多元体系框架,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和协同配合机制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国际学生思想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 王东营
    • 摘要: 文章梳理了目前国际学生课程思政研究概况,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课程考核三个方面对课程思政融入“中级汉语综合”课程的具体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阐述了“中级汉语综合”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 刘承宇; 刘豪妍
    • 摘要: Bhatia提出的批评体裁分析,主要关注如何在专业环境中恰当运用体裁资源来实现交际目的。文章基于批评体裁分析理论,用话语实现的四维分析模型,对西部地区3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60篇国际硕士学位论文的“讨论”部分进行抽样分析。研究发现在语篇、体裁层面,国际学生(硕士)遵循特定的语步结构并使用带有明显学术特征的语言;在专业实践层面,则常使用融合型、镶嵌型和链接型三种篇际互文策略来实现其交际目的。究其原因,是受背后学术文化的影响。文章从批评视角出发,对该部分话语所呈现的直观化、规范化和建构化特征进行了剖析。
    • 周聃; 刘姗
    • 摘要: 国际学生课程因受疫情影响现阶段多数转为线上,而造成课程开展难度较大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开展高质量的国际学生文化体验课成为当下国际学生课程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社区关系视角,梳理了现行国际学生教育事业中文化体验课模块化、地域化和异步化的基本特征,针对特征总结得出国际学生文化体验课程“传统常态化”“地域特色化”“影像可视化”的发展现状,着力探究基于社区关系而构建的“家—校—生”一体化的国际学生文化体验课程模式,通过分析新时代国际学生社区文化体验课程模式构建中课程时长较难控制、协同完成存在风险、课程质量评价多样性等问题,提出了社区关系视角下的国际学生文化体验课程模式的实施路径,即师资互通共融、资源互用共享和共建社区家长学校。
    • 许伟榕; 沈昱仁; 郁松
    • 摘要: 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 RBL)模式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科国际学生中开展十年余。文章基于项目梳理、数据整理、深度访谈等方式总结该项目实施以来对于国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的意义,同时对现状与实施难点进行了剖析,并据此对未来发展和项目实施提出了具体建议。
    • 王之洁; 刘雪莹
    • 摘要: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开放外国人在华就业、创业的政策,为外国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但是外国人尤其是在华国际学生在中国就业、创业依然存在国际学生质量不高、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服务缺乏,政策不够完善等一些实际阻碍和困难亟需解决,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外国人在华就业也产生了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节点,只有提高重视程度,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为在华国际学生提供专门的就业、创业服务,拓宽国际学生在华就业、创业渠道,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实施精准就业帮扶,才有可能为在华国际学生创设更加宽松有序的就业、创业环境。
    • 王赛男
    • 摘要: 国际学生辅导员是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提质增效的关键力量。国际学生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岗位职责模糊、工作开展缺少支撑等问题,究其根本是角色定位不准确。明确国际学生辅导员角色定位有助于创新并完善大学文化教育方式,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于工作实践,推动国际学生人才培养。
    • 叶尔扎提·吐尔逊哈孜; 史靖宇; 曾盈; 赵旭东
    • 摘要: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高校国际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和负性情绪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上海市四所大学的181名国际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霍普金斯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问卷进行调研。结果调研对象的心理弹性平均分为(76.81±12.44)分,霍普金斯症状自评量表平均分为(41.51±9.26)分。偏相关分析显示: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各因子间存在负相关(r=-0.387-0.683,均P<0.001)。岭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弹性水平、中文掌握程度、学校表现满意程度均对国际学生的负性情绪具有一定负向预测作用(标准化回归系数β=-0.058-0.37,调整R 2=0.438,均P<0.05)。结论心理弹性、中文掌握程度和学校表现满意程度对国际学生的负性情绪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