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喻昌

喻昌

喻昌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一般理论、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9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江西中医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医药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第十四次内经学术研讨会等;喻昌的相关文献由165位作者贡献,包括龙奉玺、唐东昕、方芳等。

喻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91.6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8.33%

总计:108篇

喻昌—发文趋势图

喻昌

-研究学者

  • 龙奉玺
  • 唐东昕
  • 方芳
  • 柳亚平
  • 顾媛媛
  • 马艳春
  • 刘春燕
  • 刘更生
  • 吴振华
  • 姚鹏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海燕; 王萍; 程绍民; 杜冰; 余舒鹏
    • 摘要: 地域环境对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自古幅员辽阔,医家从医并非固定在某个地方,而是在地域间流动,此环境下必然涉及中医学术思想的交流与形成。以旴江医家喻昌为例,将其中医学术特点形成与江苏医学流派医家,如缪希雍学术特点进行梳理,尝试探索地域流动因素对医学流派学术特点形成的相关性。
    • 荣远航; 滕晶
    • 摘要: 通过整理分析《医门法律》《尚论篇》《尚论后篇》《寓意草》及相关文献,探讨喻昌治疗中风病经验和学术思想。总结其治疗中风病理论如下:1)主要病机为阳虚邪乘,本虚标实;火、气、痰、郁等体质偏颇对中风病具有易感性;2)以全面的四诊合参为依据进行脏腑辨证,尤重脉诊;3)首提“驱风之中,兼填空窍”的治则;以雨治风,思路新颖;4)明辨病程,动态治疗,依据病邪深浅不同,顺势采用不同治法;5)中风病贵在预防和病后调护,强调节欲。现代医者在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预防调护方面借鉴并发挥了喻昌的学术思想,直到今天对于中风病诊疗仍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 方芳; 马艳春; 马育轩; 张文钊; 郭玉岩
    • 摘要: 《医门法律》是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昌集论证几十年经验所著,该书共6卷,包含外感内伤诸病14门,每门分"论、法、律、方"四部分,是阐述病因、病机、论治法则和方药的囊括临床诸多门类的医著,又是为行医者诊治疾病立法、定律、纠弊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喻昌治学严谨,明察标本,约方约药尤有独到,崇经典,创新说,阐析经旨靡不晓畅.他论治燥开后代之先河,创清燥救肺名方,提出"大气论",强调"四诊""求本"之理,崇尚脏腑经络之学,发前人所未发,是医学上的一大贡献.本文研究《医门法律》主要学术思想,为临床诊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 王大伟; 魏稚力; 沈涛
    • 摘要: 喻昌是明末清初最重要的医家之一,他曾习儒求仕,却无功而返.明末后,他又出家逃禅,还俗后行医一生,成为当时的名医.喻昌人生经历的儒、佛、医等阶段,都成为他的重要标签,尤其佛教带给他的,不仅是他的信仰,也是他有别于其他医生的重要标志.也正因为佛教,他不仅在世时多有"诡异之迹",就是其去世后,依然有神异故事附会其身.在他的多重身份中,佛教始终占一席之地,他也成为一个践行着佛教思想的、居士式的医生.
    • 王婧琳; 李亚军; 付新军
    • 摘要: 《寓意草》一改以往医案"症状-方药"静态体式,以医文并茂、夹叙夹议的新思路实现了"议病-辨证-遣方-治人"的动态叙事考量.喻昌基于整体视角,进行叙事分析:谨守病机,详述病史;基于医者的主体视角,展开叙事反思:以"我"为主,释放情感;基于患者的客体视角,承担叙事见证:详尽"他"事,厘清实际;基于"儒释"文化的精神视角,表达叙事技巧:文采流芳,情理交融.聚焦《寓意草》叙事考量艺术,以期为平行病历书写、叙事医案教学提供思路.
    • 楼毅杰; 崔宇胜; 吴夏俊; 翁卓凡; 纪云西
    • 摘要: [目的]总结《寓意草》中体现的治痢思想,探索其对久泻临证辨治的指导意义,并总结纪云西教授辨治久泄的经验.[方法]通过研读《寓意草》辨治痢疾的8则医案,探析喻氏的治痢法度,并总结纪云西教授借鉴喻氏治痢方法辨治久泻的经验.[结果]《寓意草》所载治痢医案体现了喻氏安胃为要、顾护胃气,和润缓图、慎用急药,从表解痢、防陷阴分,通补结合、温通为主的治痢思想.纪云西教授借鉴喻氏治痢之法,在临证辨治久泻时注重开表宣肺、和胃化湿,疏肝理气、温中健脾,益肾填精、甘缓滋补.[结论]喻氏治痢强调扶正透表,通补结合.纪云西教授将喻氏治痢法引申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可供临床借鉴.
    • 李金龙
    • 摘要: “过午不食”出自佛教而非医学。据考证,医家最早谈论“过午不食”的是清初三大名医之一的喻昌,他在其医案专著《寓意草》中,介绍一例“血证兼痰证治法”时提到饮食调养的重要性,提到饮食时间与痰浊化生相关,从人体阳气变化规律看,中午之前阳气渐旺,可助运化,不易生痰;午后阳气渐衰,此时再进食,则饮食难化而变生为痰。
    • 张莉苗; 胡建鹏; 李佩佩; 秦雪梅
    • 摘要: 《尚论篇》是清代著名医家喻昌对《伤寒论》的再编注,其中荟萃了喻氏在伤寒学研究上的大量学术观点.该书以类证汇聚,纲要统文的方式编撰,提出"三纲鼎立说"和"温病三纲说"的理论,内容上以阴阳、经络脏腑、表里虚实,营卫气血,邪正消长等对条文进行分类并加以注解,别具炉锤.另,喻昌诊病强调审证求因,立法遣方,治疗重视养护脾胃气津及防治疫病注重驱邪逐秽的临证思想在书中已可见端倪.
    • 林殷; 奚茜
    • 摘要: 近年来,网上常流传某中医专家说“过午不食”有益健康长寿,反对此说者也多将矛头直指中医。其实,这种说法既不出自中医也非其主流观点。“过午不食”并非源自中医理论据考证,医家中最早谈论“过午不食”的人,当推清初三大名医之一的喻昌,他在其医案专著《寓意草》中提到饮食调养的重要性。他认为,不仅肥甘厚味容易生痰,饮食时间也与痰浊化生相关,从人体阳气变化规律看,中午之前阳气渐旺,可助脾运化,不易生痰;午后阳气渐衰,此时再进食,则“火不暖土”,饮食难化而变生为痰:“然饮食最宜致慎,不但肥甘生痰,浓味伤阴已也,人身自平旦至日中,行阳二十五度,饮食易消,故不成痰。自日中至合夜,行阴二十五度,饮食不消,故易成痰。释教以过午戒食,其大药王护身之一则欤。进之调摄,尤为紧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